不忘初心的南麂島民

文/浙江頻道:徐樂靜 黃喜旦

“我3歲就跟着父母到島上生活,50年過去,眼看著南麂島從人煙荒蕪到游客絡繹不絕,但我們漁民都知道,只有生態好,南麂島才能被更多人喜歡。”作為資深的南麂島島民,黃友想的一番話讓人們看到了他們的初心。

南麂列島位於浙江省東南海域,隸屬於平陽縣鰲江鎮,島上自然環境優越、海島風光旖旎、生物種類繁多,享有“碧海仙山”、“貝藻王國”和“東方夏威夷”等美譽。

1990年,南麂列島經國務院批准建立成為我國首批5個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之一,又是我國最早(1998年12月)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的海島類型自然保護區。

50多年來,南麂島的漁民們一直生活在島上,以捕魚、養殖為生。

黃友完是南麂島上上岙村村主任,他告訴記者,多年來南麂島的生態就是漁民們的紅利,他們靠海吃海,過着平凡的生活。

不過,最近幾年島上變化很大。“旅游”已經成為島上一個重要的産業,黃友想一家就是如此。

黃友想告訴記者,前兩年開始,他和老伴一起在島上開了一家農家樂,旅游季的時候生意很不錯,“以前靠捕魚生活,賺不了多少錢,現在開農家樂一年能賺10多萬。”

在黃友想看來,希望政府能把南麂島開發地更好,吸引更多游人前來觀光。

在南麂列島國家海洋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林錕心裏,旅游是南麂島“藍色産業”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要保護好島上的生態,因為生態是旅游之本。

2005年5月19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視察南麂時指出:“南麂是一個寶島,南麂自然保護區是浙江省唯一的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這裡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資源,具有重要的科學和生態價值,一定要高度重視這裡的生態環境,把生物多樣性保護好”。

“十二五”規劃綱要也提出,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産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林錕&&,溫州作為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的南翼,擁有豐富的“港、涂、漁、景、能”等海洋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為了進一步加強生態修復工作,改善南麂保護區生態環境,針對南麂島目前的受損現狀及其演化趨勢,南麂列島國家海洋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開展了整治修復措施,馬祖岙環島公路周邊受損山體整治與修復工程、三盤尾整治修復工程、水仙花保護工程、廢棄物綜合處置及環境保護工程……

林錕介紹,關於海島保護、整治修復項目於2011年10完成了項目總體實施方案編制,2011年12月南麂保護區管理局成立了南麂島保護和整治修復項目領導小組,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技術指導組,確定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為技術指導機構。2012年4月完成海島整治修復具體方案編制,並召開方案評審論證會;於2013年2月完成項目的施工單位和工程監理單位的招投標。現已完成該項目建設。

“我們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要努力維護海洋經濟發展與海洋資源環境及生態系統的平衡,要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海洋開發全過程。”林錕&&,堅持保護和開發並重,科學用海、科學管海,加快轉變粗放無序的用海方式,確保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