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華網浙江頻道:傅力 魏煒
2015年9月14日15時58分,我國首&105萬千瓦全概念超低排放燃煤火電機組——浙能台州第二發電廠工程1號機組在三門灣畔正式投産發電。該機組實現對空、對海、對地全方位超低排放,是我國目前投産的最環保的百萬千瓦級燃煤火電機組。
“超低排放”寫入總理《政府工作報告》
“超低排放”是指燃煤發電的排放標準達到或優於天然氣發電的排放標準。這個較為專業的概念,被人熟知還是在2015年年初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指出:“推動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促進重點區域煤炭消費零增長。”但外界可能不曾想到,“超低排放”這個概念,卻是由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能集團)首創並率先成功推行的燃煤機組清潔化概念。
中國能源結構中,“富煤少氣”的資源格局長期存在。而具體到浙江的特點是,人均能源佔有量低,能源對外依存度極高。面對國情、省情,如何推進燃煤發電機組清潔化技術改造和提升;如何推進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地利用;如何在保障能源供應的前提下,還大自然一片碧水藍天,成了浙能人立足於現實的“中國夢”。
浙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吳國潮&&:“作為一家大型能源企業,浙能集團在企業發展轉型的同時,要切實提高清潔環保的生産能力,這是國有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
頂住壓力實施超低排放項目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在這一年浙能集團開啟了煤電節能減排改造計劃。
“燒煤發電和燒天然氣發電的大氣排放能一樣?當時行業內外都對此打上了問號,質疑聲也不少。”吳國潮董事長回想起了當初的情景,“但是我們始終牢記習總書記當年主政浙江時,調研浙能集團要求我們走在建設綠色浙江前列的囑託,下定決心實施能源清潔化戰略。這既是國有企業義不容辭的義務,更是企業發展的新機遇,我們要在全省乃至全國能源企業中做好表率。”
當時,燃煤機組要達到天然氣機組的排放標準,國家既無硬性要求,國際上也尚無先例,沒有成熟的技術路線可循。同時,改造必然增加成本,在業內遇到相當大的阻力。但浙能集團依然自信地提出要讓燒煤變得像燒天然氣那樣潔凈,這對我國燃煤電廠的環保發展來説將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這也是每一個浙能人孜孜以求的藍天夢想。
2013年,在經過廣泛調研、充分論證後,浙能集團創造性地提出了“多種污染物高效協同脫除集成”的技術路線,並立即明確浙能嘉華電廠的8號百萬千瓦機組作為首個示範試點工程,同時在新建的六橫電廠、&二電廠等百萬千瓦機組上也按此技術方案進行同步設計並建設。
在國內首&超低排放——浙能嘉華電廠8號機組改造過程中,浙能集團總工程師朱松強度過了許多不眠之夜。“實際上,當初嘉華8號機組改造的時候,我是覺也睡不着,擔心機組上不去。當時設備一有什麼問題,我就直接跑廠裏去。”
回憶起嘉華8號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的那段日子,浙能集團生産安全與技術管理部副主任滕衛明至今記憶猶新。“當時壓力非常大。特別是煙道改造,是非常複雜的。煙道改了之後,阻力和流場發生變化,可能會對引風機和鍋爐的運行造成很大影響,包括施工也是非常困難。”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4年5月22日,嘉華8號百萬千瓦機組超低排放改造裝置調試成功,正式投入運行,成為國內首&百萬千瓦級超低排放機組,其相關技術數據通過了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國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等權威機構的認證。當年10月9日,在全國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動員會議上,浙能嘉華電廠獲得“國家煤電節能減排示範電站”稱號。運行兩年多以來,嘉華電廠8號機組設備性能穩定,各項環保污染物排放濃度均滿足並優於設計指標。
綠色清潔之行永遠在路上
作為全國首&超低排放機組,一年多來,嘉華電廠8號機組收到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環保部、能源局等各部委廣泛關注,各部委及各省市地方政府多次組織人員前來參觀調研。同時,浙能集團超低排放的實現深刻改變了中國的能源産業格局,影響了國家相關方面的政策制定。
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在編制 “十三五”規劃時,重點調研了浙能嘉華電廠超低排放的運行情況,並&&燃煤機組煙氣超低排放的成功實施,對國家現階段能源政策的制定和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的研究編制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2015年6月,國家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環保博覽會上為浙能集團超低排放點讚。他指出:“浙能集團在國內率先進行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希望浙能集團緊抓目前國內環保政策的良好機遇,進一步推廣超低排放技術,為全國燃煤電廠煙氣排放治理做出示範和應有的貢獻。”
住房緊挨浙能嘉華電廠廠區的66歲老人符忠林説:“以前,夏天刮東南風時,還是有灰的。但這幾年環境越來越好了,特別是去年開始,煙囪也不吐氣了,天也藍了。” 70歲老人張明根説,現在晾衣服再也不會擔心落灰了。在當地從事環衛工作的村民曹宏定也&&,這幾年村裏的街道再也不會出現塵土飛揚的景象,打掃衞生也輕鬆了很多。
綠色清潔之行永遠在路上。根據部署,浙能集團將在2016年底前完成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2017年底前完成30萬千瓦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屆時基本實現燃煤機組超低排放全覆蓋,計劃總投資50億元。
強管理、挖潛力,提高經濟效益
浙能集團在節能環保的投入上不遺餘力,也增加了生産成本。但浙能集團通過技術創新、挖掘潛力,實現了單位能耗和管理成本雙降。通過機組結構的不斷優化和精益求精的高效管理,浙能集團燃煤機組的平均煤耗不斷下降。如蘭溪電廠3號機組成功實施通流改造,可使每度電降低煤耗6.7克,如果全集團都按此計算,一年可以增加利潤6個億。
目前,浙能集團主要生産經營指標繼續走在行業及全國省屬國企前列。浙能集團的平均供電煤耗為300.8克/千瓦時,為全國發電集團最低。浙能集團控股管理的裝機容量從成立之初的376萬千瓦,發展到現在的2840萬千瓦,比14年前增加了7倍,列全國地方發電集團首位。2013-2015連續三年實現利潤超百億元。
浙能人向節能減排要效益的行動,為碧水藍天下的“中國夢”寫下自己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