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星:為奔小康時代創新社區管理新樣本

文/新華網江蘇頻道:虞啟忠

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原先的城郊農村,經歷了如火如荼的城市改造和建設,發生了巨變。“百姓們現在不缺吃,不缺穿,最需要什麼?安全!守護百姓安全,創新現代社區多元共治的管理模式,是我的工作重心。”江蘇省常州公安局新北分局三井派出所社區民警徐衛星,見證了轄區由農村到城市變遷,更順應時代發展需要,扎根社區警務,對現代化社區警務管理進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

徐衛星探索借助社會組織共同管理社區,採用政府“申購”、居民“眾籌”、物業“聯盟”等形式,調動起社區居民和行業組織參與社區管理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社區網格資源整合、功能聚合和工作融合的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基層平安創建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他的“多元共治”新做法作為社區警務管理的重大創新被常州市公安局推廣。

入警兩年趕上了農村城鎮化建設,觀念先行適應新變化

徐衛星1990年3月入伍,從事的是航空工程維修。部隊的工作錘煉,養成了他細緻、善於思考並拓展創新的良好習慣。從部隊轉業到新北區公安分局特警隊鍛煉了一年,徐衛星除了繼續強化體格,也系統學習了偵查等技能。2006年底,徐衛星開始擔任社區民警。2008年之前,轄區完全是農村,有16個生産隊,全是以種菜為主。外來人口眾多,有1.1萬人,本地人有4000多人。人口倒挂,社會治安複雜,徐衛星大量精力放在了走訪、摸排和轄區各類案件處理上。2007年,徐衛星所在的轄區改為飛龍社區,他敏銳地感覺到轄區城鎮化進程到來,工作需要新思路,適應新變化。

2008年轄區農村整體拆遷後,3年的拆遷和城市建設中,徐衛星參與了大量的涉及工傷、勞資糾紛的調查、調解。他了解到新城市居民對於社區管理的新要求,同時也開始接觸物業,對物業管理有所了解。

2012年年底陸續有拆遷房交付入住,上門採集信息還是徐衛星的工作重心,因為徐衛星熱心、細心、有愛心,居民們看到徐衛星都親切地喊他“老徐”。但隨着交付量的增加,基本的信息採集和社區管理一個人顯得力不從心,徐衛星這時開始探索“E+3”管理模式,以警務室為中心,匯集入住居民、信息員、物業三方參與信息採集和社區管理。

整合社區力量,“網格化”管理社區

整合社區力量,“網格化”管理社區,是徐衛星的第一個創舉。經過近十年的城市化快速發展,目前飛龍社區實有人口2.6萬餘人,社區警務人口信息採集維護工作量很大,僅靠一名民警根本無法完成。有了“E+3”初步模式後,他將飛龍社區13名社區工作人員、300多名樓道長、“紅袖標”、志願者和物管人員升格為網格員,常態下為他提供“社區信息”。徐衛星定期對他們進行培訓,並建立信息激勵機制,提供一條有價值的破案線索獎勵100-500元不等。

徐衛星介紹説:“社區警務中很重要的一項基礎工作就是信息採集,而社區居委會的很多工作與此重合,於是我就努力把這塊力量聯合起來,將他們作為我的網格管理員、信息採集員。”

38歲的許洪霞是飛龍社區工作人員,也是社區網格管理員,主要負責在傍晚入戶採集信息。“我們的照片都挂在各自負責的單元樓前,老百姓都認識,所以進門沒有障礙。”許洪霞説,上個星期她走訪到一戶人家,發現裏面居然住着20多個年輕人,“這是嚴重的安全隱患,我立即向老徐進行匯報”。

因為徐衛星定期授課,許洪霞等13名網格管理員早已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進門前,我們會先觀察水電表,水電表不轉就代表這戶人家沒人,再看門把手的下方,如果有灰,也代表長期不住人。”許洪霞饒有興致地和我們講起徐衛星傳授的入戶調查“技術”,“進屋看鞋,上桌看筷,和戶主聊天時,眼睛在屋裏轉兩圈。我上次入戶走訪,看到一戶人家的茶几下有錫紙和吸管。老徐帶人去一查,發現了問題,果然是個‘癮君子’。”

徐衛星説,有了網格管理員,並不是説社區民警不需要入戶走訪,“他們的工作對我們是良好的輔助,我們會根據他們採集到的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二次上門’,如常住人口變動、居住證辦理等。今年以來,根據他們採集的信息,警務室更新常住人口信息1000多條。其中,有18條線索為我們破案發揮了重要作用。”

3月30日,網格管理員老陳在走訪登記五小單位場所的時候,發現一出租屋存有大量液化氣瓶,嚴重影響周邊居民安全,他迅速將此事告知社區民警徐衛星,後經檢查發現該出租屋店面無相關正規證件、手續,涉嫌非法經營、儲存易燃易爆物品,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飛龍社區現有70歲以上老人400多人,百歲老人1名,103歲。走訪中,徐衛星發現社區空巢老人有108人。為了更好地對這些老人提供及時有效幫助,徐衛星想出了方便老人使用的一鍵通電話。把他的照片和社工、網格員等照片貼在電話上,老人求助,只要對着照片按對應的電話鍵,就會立即接通他們的手機。

“眾籌式”組建專業安保 新型社區安全管理模式群眾獲紅利

平時8點出門,晚上10點回家,徐衛星很是忙碌。每天,下班後他都會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思考做成工作筆記,而他的手在不斷走訪敲門中也佈滿老繭。可是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如何加強居民安全感?步步緊逼的社區安全需求,再次逼着他創新打造新型社區安全管理模式。

“晚上9點到凌晨6點是盜竊案件的高發時段,飛龍社區內共有千戶以上小區13個,而晚上夜巡的輔警只有8名。”徐衛星想到通過居民“眾籌”來加強夜間各小區的安保力量。

眾籌,就是物業公司從物業費中拿出一部分錢,專門用來聘請保安公司維護小區及周邊安全,派出所、小區物業、保安公司簽署三方合作協議:物業出錢購買安保服務,保安公司負責專業保安的招聘、管理和巡防工作的具體實施,派出所負責提供裝備及考核指導、培訓。

晚上9點到凌晨6點,徐衛星為社區百姓眾籌的“神劍保安”開始部署工作,他們兩人一組,穿梭在小區中,守衛着小區居民的安全。開展當月,三井轄區內的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1.2%,環比下降16.4%。

去年7月11日凌晨,神劍保安在泰山花園附近巡邏時發現一形跡可疑的男子,該男子發現巡邏人員後立即將手中物品丟棄一旁逃跑,民警在綠化帶中找到該男子丟棄的筆記本電腦及作案工具。直到早上8時許,民警才接到泰山一居民報警稱筆記本電腦被盜,通過核查發現被盜的物品與找到的物品相符,立即歸還了失主。

發現汽車着火救人、幫助民警攔截毒販......神劍保安的故事還有很多。眾籌模式運行以來,大名城小區至今“零發案”。這樣的物業“聯盟”格局已經形成,至今年四月份,三井街道已有20個小區、1個工業園區和1個商業廣場加入,共建立了52個群防群治小組。物業內聚、神劍保安外防,首尾相接,形成了一張強大的安全網,保護居民安全。

政府購買服務,專業力量解決社區管理中的疑難雜症

每一次創新都來自於徐衛星扎根基層的了解,也源於他不斷學習的能力。徐衛星每天瀏覽新聞,關注社會熱點。 去年7月,三井街道飛龍社區衛星e站服務協會和社會事務中心掛牌成立。這是依託衛星e站成立的兩家社會組織,更加專業、精準地承擔社區矯正、司法調解、精神病患輔助管控、反家暴、一鍵通服務等工作。

社工計科峰是事務中心一名精神病患輔助管控人員。“飛龍社區精神病患共有14名,每一人都在我們的‘掌控’之中。”計科峰説,根據事務中心設計的方法,監護人、民警、志願者、社工等對精神病患實現多位一體的管控和關愛,“有樓道長和‘紅袖標’,我們也能在第一時間掌握精神病患的線索。”

汪産英是事務中心的資深調解員,樓道長沒辦法調解、社區推送過來的矛盾就會轉到他的手上,如果還未調解,可以請求駐派出所人民調解室予以支持。據了解,汪産英在新北4家菜市場擔任了三十年的市場管理員,調解經驗十分豐富。“一個合格的市場管理員,需要協調各方商戶之間的關係和糾紛,一年調解的糾紛超過百起。”汪産英説,自己今年已經65歲,因為和徐衛星是老朋友,所以退休後到事務中心發揮餘熱。

“小矛盾不出小區,大矛盾不出社區,民間糾紛盡量不打‘110’。如果不行,調解員上報,啟動大聯調機制,調解員、警方、司法、民政共同參與。”徐衛星如是説,“在我社區裏,還沒有出現一起因為矛盾糾紛引發的上訪事件。”

在飛龍社區警務室的櫥窗裏,陳列着徐衛星獲得的”常州市道德模範獎章“以及很多其他榮譽證書。每一個榮譽的背後,都有着徐衛星不斷進取的故事。 臨別時,我們不經意地發現,徐衛星又增新榮譽:去年底,江蘇省公安廳給他記了一等功。

徐衛星説,他見證了飛龍社區從農村到城市的十年巨變,相較於榮譽,他更自豪身穿警服,永遠充滿工作熱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社區民警應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