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華網海南頻道:喻濤
“疍家人”是對中國沿海地區水上居民的一個統稱。他們沒有大船,無法遠航,只能在近海捕魚。漁港裏也沒有他們的一席之地。解放前他們因為常年漂泊海上,又被稱為海上的“吉卜賽”人。海南是疍家人活動的重要區域。近年來,隨着城市化進程加快,疍家人曾經對於城市生活的守望將逐漸變為現實。
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的捕撈新村就是由疍家人聚居形成的村落,海甸溪出海口既為他們提供了打漁便利,也成為了疍家人天然的避風港。緊鄰疍家村落停靠着謀生的小漁船,千百年來,這種小規模、自給自足的捕撈方式依然傳承。
捕撈新村村民張行健出海歸來,身後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讓他們的傳統生活方式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張行健説,每天的近海捕撈刨去油費、人工費後,每月能有6000多元的收入。
泊好漁船後,張行健在村口看到了一張剛剛貼上的告示,該村已經被劃為海口市棚改項目中。捕撈新村地理位置優越,周邊的房價每平方米已超萬元。
張行健與捕魚歸來的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談論着棚改事宜,一位知情者正在為他們普及“貨幣化補償”的知識。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捕撈新村很多村民也已轉變了身份,張行健拿着自己的農業戶口本和鄰居新辦的非農戶口本説:“他們醫保和養老金比我高不少,我要抓緊辦了。”
幾位疍家婦女戴着她們特有的斗笠在村裏寫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墻前合影,她們説,這裡很快就將真正融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