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衛士的孤島駐守夢

文/新華網江蘇頻道:張本甫、王偉

眼前的這位漢子,中等身材,正穩穩地駕駛着小艇,在洪澤湖上破浪前行。或許是長年被湖風勁吹的緣故,他的皮膚有點粗糙,嗓音有點沙啞。

他就是在洪澤湖孤島上堅守了30年的人。

30年來,他參與救助遇險船民近8萬人次,搶救貨物400萬噸,挽回經濟損失近億元,被來往船民們親切地稱為“大湖衛士”。

他的名字叫孫成斌,江蘇省洪澤縣地方海事處馬浪崗海事所一名普通的海事員。

堅守孤島,他見證了洪澤湖水變清

馬浪崗位於千里淮河注入洪澤湖的入湖口。它四面環水,距離縣城24公里,距離最近的老子山鎮也有8公里。馬浪崗全島面積不足兩畝,這個彈丸之地沒有居民,沒有學校等社會公共設施。海事所平時也只有五六個人輪流值班。

這個地處洪澤湖中荒灘上的海事所,承擔着入湖船舶的控制管理、湖區航道的安全暢通、突發性事故搶險救災以及服務船民等職責。

小小海事所駐守人員換了一茬又一茬,只有孫成斌,一待就是30年。

1987年,馬浪崗海事所一建立,22歲的孫成斌就來了。那時的馬浪崗,沒有一間房屋,海事員吃喝、辦公全在一艘停泊在荒灘附近的躉船上。躉船周邊是大片蘆葦蕩,一到天黑蚊子便撲面而來,一拍一大把。

躉船上沒有電,沒有自來水。孫成斌和他的夥伴們,從附近農民家裏運來井水吃。

後來,馬浪崗有了房屋,有了水井,海事員們把井水打到屋頂上的水箱裏,用上了“自來水”。

冬天是最難熬的。地處湖口的馬浪崗,湖面開闊,無遮無擋,西北風一吹人都站不穩。“自來水”管被凍住時,除了提井水,有時大夥兒也吃湖水。

“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於沿淮兩岸企業排污嚴重,淮河水都是彩色的,各種污染物讓河水一段一個顏色。這種水,一吃就拉肚子。”孫成斌説。

讓孫成斌高興的是,近些年來,他發現淮河以及洪澤湖裏的水越來越清了。孫成斌的直接感觀沒有錯。1995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頒佈,淮河治污至今已經20年,如今的淮河干流及一級支流的水污染總體上得到有效控制。作為淮河“蓄水池”的洪澤湖,水變清,魚變肥,是順理成章的事。

難顧小家,他最終獲得親人的理解

如果説,生活條件的艱苦,折磨的是人的身體,那麼來自家庭的困難,更讓人心酸。孫成斌的妻子呂瑞蘭與他同齡,自結婚生完孩子,就追隨丈夫來到了馬浪崗。洗衣、做飯,島上海事員的後勤保障都被她包攬下來。

這可苦了孩子。兒子孫友為小時候,沒有辦法上幼兒園,只能跟隨父母待在島上。

“感覺最對不起的就是孩子。”呂瑞蘭説,到了上學的年紀,兒子就被寄養在親戚家裏。爺爺家、三姑家、二大爺家、大舅家,兒子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分別寄住在不同的親戚家。

“兒子與這些親人的感情很好,與父母卻有一些生分。”説起這段往事,孫成斌眼睛紅了,好在現在兒子長大了,理解了父母。孫友為從技校畢業後,也來到洪澤縣地方海事處,成為一名編外員工。

孫友為説:“我開始慢慢讀懂父親,他教會了我做人最重要的東西……我要成為像父親一樣的人。”

“那時做夢都想離開小島,過上正常的生活。”妻子呂瑞蘭曾經對孫成斌説,哪怕是到縣城裏開一個小面館,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也會很幸福。

是什麼讓孫成斌選擇了堅守?是來來往往的船民。

剛來馬浪崗的那個夏天,洪澤湖上一場突如其來的風災,讓三艘水泥船陷入險境。孫成斌和幾位同伴及時出手,船上170多口人得救。

“船上有老人,有小孩,都是在暑假期間特意上船來與家人團圓的,沒想到遇到了危險。”孫成斌説,當時看到這麼多人劫後余生的表情,他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從此對這份工作也多了一份熱愛。

大湖衛士,與船民結下深厚情誼

2011年4月10日18點50分左右,洪澤湖湖面突起9級東北大風。馬浪崗海事所接到險情指令,一艘重載貨船在洪澤湖金寶線航道蔣壩附近水域遭遇風浪襲擊沉沒,船上3人下落不明。孫成斌跟隨其他海事人員一起駕船入湖展開搜救工作。

當時天黑風大浪高,搜尋工作異常艱難。一小時過去了,兩小時過去了……,仍然沒有發現遇險船隻。經過5個多小時的艱難搜尋,終於發現了遇險貨船。此時,船主陸軍、潘芳艷夫婦和兩歲的孩子正趴在沉沒的船頂上,全身濕透,凍得瑟瑟發抖,幾乎到了絕望的邊緣。

一家三口被救上海巡艇後,夫婦二人撲通一聲跪倒在海事員面前泣不成聲,“謝謝你們,謝謝你們,要不是你們我們全家就沒了……”

孫成斌回憶説:“當時我們就在想,只要有一線希望,都要想辦法把他們救上來。”像這樣驚心動魄的搶險救生過程,在馬浪崗已數不清經歷了多少次。

2012年大年初五的晚上10點多鐘,正在值班的孫成斌聽到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原來是淮南貨638船員劉士軍的孩子半夜發高燒,想請孫成斌幫忙的。孫成斌二話沒説,叫上海事員陳德海駕駛着小艇將劉士軍的孩子送往最近的老子山鎮醫院。

半夜裏湖面上漆黑一片,孫成斌憑着自己多年的駕船經驗,借助探照燈的光亮謹慎地駕駛着小艇。陳德海則冒着寒風在船外負責瞭望,防止小艇碰到其他船和漁網。本來在白天只要20多分鐘的航程這次卻用了近一個小時。到了醫院孩子挂上了水,他們才放下心來。

2015年3月3日中午12時許,邳航拖5666和江蘇拖2030兩條船隊在洪澤湖南線11號標和13號標附近遭遇大風襲擊,其中邳航拖5666中一艘駁船沉沒。

孫成斌接到電話後,連午飯都沒來得及吃完,立即放下碗參與搶險。海巡艇開出不久,風雨襲來,湖面上風力達10級,浪高三米多,就在這樣連自己生命都遭到嚴重威脅的時刻,孫成斌等海事員沒有退縮。經過2個多小時的生死營救,兩隊船隊上共計36名船員獲救。

常年駐守在馬浪崗,孫成斌與許多船民結下了深厚情誼。一對船民伕婦沉船後自己回家籌錢打撈船舶,將孩子寄養在馬浪崗海事所,孫成斌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子女一樣照顧一個多月……30年來,孫成斌對馬浪崗的一切都有親切感,他説,這裡有家的感覺!

如今的馬浪崗,建起了一座小辦公樓,湖面監控用上了電子探頭,生活條件和搜救手段都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

今年3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頒佈,對包括洪澤湖在內的淮河流域的發展也將産生積極的影響。

孫成斌説,湖水越來越清,生活越來越好,他願意繼續堅守崗位,為船民們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