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制作

十大數字勾畫新常態下的中國2015

主動應對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無疑是2015年兩會的重大主題。透過政府工作報告和計劃報告,十大數字勾畫出新常態下中國在2015年的大致走向。

  • 40組數字讀政府工作報告

新華網北京3月5日電(記者車玉明、李延霞、吳雨、侯雪靜)主動應對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無疑是2015年兩會的重大主題。透過政府工作報告和計劃報告,十大數字勾畫出新常態下中國在2015年的大致走向。

【數據一】GDP增長7%左右:彰顯穩增長調結構決心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5年GDP增長7%左右。這一數字較去年下調了0.5個百分點,也是2004以來最低的預期目標。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上行動力不足,調低增速目標,是中國政府客觀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做出的務實之舉,更彰顯了轉方式、調結構的堅定決心。”全國政協委員、社科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劉樹成表示。

7%左右的預期目標,符合中高速發展要求,與現階段我國增長潛力相一致,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同時,這一目標也有利于穩定就業,並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預期目標相銜接。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説,設定再高點的目標也有可能實現,但各方面會繃得比較緊。“制定適應新常態的目標,有利于穩定達標信心,更為結構調整留下足夠空間,引導全社會將深化改革、提質增效進行到底。”

增速目標的下調向企業傳遞了強烈信號。“在整個國家更重增長品質而非速度的背景下,企業要調整心態,不能寄希望于大規模刺激政策,而要通過技術創新等挖掘內部潛力。”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冷水江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代富表示。

【數據二】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為貨幣政策和價格改革留空間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5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比去年3.5%的目標略有下降。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稻葵表示,中國經濟是雙元的物價上漲結構,制造業産品價格在下降,但農産品、資源類産品價格呈現上升趨勢,盡管短內期能源價格比較低,但這個格局不能指望長期持續,農産品價格仍然有上漲壓力。

2014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物價水準總體穩定。當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國內重要商品供應充裕,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價格總水準有可能延續偏弱走勢。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表示,CPI增速較低,為貨幣政策適當放松提供了空間,也為價格改革預留了空間。

【數據三】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預期增長15%:有效投資是關鍵

計劃報告提出,2015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預期增長15%,低于去年17.5%的目標,接近去年15.7%的實際增速。

李稻葵委員認為,適度調低投資增長目標是合理的。“因為今年國家不會搞大規模的投資拉動,而是促進投資帶動産能優化,民生領域的投資將成為拉動經濟的增長點之一。”

“有效投資的機會眾多,是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最大差異。”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基礎設施建設欠賬還很多,城市軌道交通、地鐵和道路建設嚴重不足,地下管網明顯老化;與此同時,我國環境壓力大,節能減排和治理污染都需大量投資。”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多管齊下改革投融資體制,大幅縮減政府核準投資項目范圍,大幅放寬民間投資市場準入。

李稻葵表示,促進投資的關鍵在融資方式的改革,不能再單純靠銀行貸款和政府擔保,也不能靠借新還舊、債務滾動。“應該引導社會資金進入,投向長遠回報的、與地方政府財力匹配的基礎項目。”

【數據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期增長13%:讓消費潛力變成支撐動力

計劃報告提出,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期增長13%,略低于去年14.5%的預期。

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6.2394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實際增長10.9%。白重恩認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需要加快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來支撐,提出高于去年實際增速的消費預期,表明今年在促進消費方面可能會有更多動作。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培育消費增長點,促進養老家政健康、資訊、旅遊休閒、綠色、住房、教育文化體育等6大領域消費。

白重恩認為,今年這個預期目標完成起來難度不大,消費在不少方面具有較大潛力,比如養老服務有利于全社會消費擴大,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經濟崛起為消費帶來增長空間。

李稻葵認為,我國居民消費正在起步,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近年來有所上升,是經濟發展的一個亮點。“下一步應主要啟動中低端消費需求,隨著工資不斷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可進一步拉升消費。”

【數據五】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2%左右:有利于調結構防風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2%左右,而2014年這一目標是13%,實際增長12.2%。截至2014年12月底,廣義貨幣(M2)余額122.84萬億元。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表示,M2預期增長12%左右的目標是適度的、合理的。“市場上老有一個誤區,就是把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操作手段,當成貨幣政策取向的變化,貨幣政策取向沒有變,央行一直在執行中性的貨幣政策。”

今年1月份M2(廣義貨幣)增長10.8%,這是1986年12月以來的新低。去年11月和今年2月,央行兩度下調的存貸款基準利率,目的在于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支援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數據六】財政赤字1.62萬億元:讓積極的財政政策更積極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1.62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700億元,赤字率從去年的2.1%提高到2.3%。

“赤字規模與赤字率的上升是今年嚴峻財政收支形勢下的必然表現。”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賈康説,這也是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的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的要求。

“赤字規模和赤字率都還明顯處于安全區之內,不會産生過大風險。”賈康説,所增加的財政投入將更注重用于“突出重點、兼顧一般”的支出安排中。

如何使“錢少”還能“多辦事”“辦好事”?賈康建議:“要在適當增加地方政府‘陽光化’債務舉借規模的同時,大力促進發揮民間資本、社會資金作用的PPP機制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辜勝阻説,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將審查討論預算報告是否把錢花在“刀刃”上。

【數據七】能耗強度下降3.1%以上:完成“十二五”目標無懸念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能耗強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減少。

辜勝阻説,2015年節能減排目標與去年持平,這説明一方面順利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已經沒有懸念,另一方面也考慮到當前GDP增長面臨下行壓力,有利于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增長和産業轉型升級的平穩推進。

2014年我國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年度任務順利完成,但當前減排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辜勝阻説:“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強化節能減排硬約束,努力加強大氣、水、土壤等生態環境治理。”

白重恩建議,通過鼓勵新能源、綠色服務業等發展帶動節能減排目標完成,在實現環境有效改善的同時為宏觀經濟提供新的增長點。

【數據八】進出口增長6%左右:新的開放戰略增添動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外貿進出口增長6%左右,這一數字低于去年7.5%的預期目標,高于3.4%的實際增速。

“外貿預期增速下調與當前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相適應,也表明中國正在擺脫靠出口、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尋求更加持久穩固的增長動力。”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表示。

過去3年外貿進出口預期指標都沒有完成,説明國際金融危機後國際貿易形勢復雜嚴峻。今年以來我國外貿依然壓力較大,1月份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10.8%。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表示,2015年實現外貿平穩增長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不過也不必過于悲觀。蔡繼明説,盡管國際市場需求疲軟、我國低成本優勢不斷削弱、大宗商品價格下滑,但中國正在施行的開放型經濟大戰略,將為外貿發展與轉型增添持久動力。“比如‘一帶一路’戰略將成為中國與廣大新興國家貿易融合的大平臺。”

【數據九】新增城鎮就業1000萬以上:經濟減速就業不“減碼”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與去年目標持平;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比去年提高0.1個百分點。

“面對經濟放緩的現實,新一屆政府全力穩定就業、促進就業的態度鮮明。”辜勝阻説,“隨著經濟總量增加、經濟結構優化,中國經濟不用維持過高速度就可以保證一定的就業增長。”

數據顯示,2014年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48.2%,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中國經濟正逐步從制造業主導向服務業為主轉型,整個經濟運作對就業的承載能力正在加強。

“近年來出臺的一係列鼓勵創業創新措施將在2015年發揮更大的作用。”辜勝阻説,新設立的企業大多屬于小微企業和服務業,吸納就業人數多、成長性強,是中國經濟增長新的支撐力量。

【數據十】再減貧1000萬以上:補齊全面小康的短板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

現在距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只剩下不到6年時間,但我國仍有7000多萬人口需要脫貧。“今年國家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國家財力緊張,但政府對減貧任務絲毫沒有減碼,讓我們這些貧困地區的人感到很溫暖。”來自雲南的人大代表鐵飛燕表示。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有6億多人口脫貧。但受歷史、自然條件、社會等因素影響,貧困狀況依然十分嚴峻。14個連片特困地區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只有全國平均水準的六成,還有數千個村不通電,近10萬個村不通水泥瀝青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是貧困地區,必須補齊這塊短板。”全國人大代表、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説,“目前我國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生態環境脆弱、生存條件艱苦的地區,扶貧工作進入‘啃硬骨頭’階段。”

鐵飛燕表示,扶貧不是國家給點錢、發點米那麼簡單,關鍵是要創造條件讓貧窮地區的百姓自力更生謀發展。“當前對雲南來説,扶貧的關鍵在于改善交通。”

———— 全文 ————

———— 收起 ————

我要評論

政府工作報告“新提法”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記者王曉磊、白靖利、許雪毅)讀政府工作報告,“新”是一大感受,其中有不少提法是首次寫入。記者請代表、委員解讀:它們“新”在何處?傳遞了怎樣的施政資訊?

有權不可任性

【報告語境】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各級政府都要建立簡政放權、轉變職能的有力推進機制,給企業松綁,為創業提供便利,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代表解詞】全國人大代表趙靜:將最流行的網絡用語用于簡政放權,生動而深刻。要做好三個字:放、管、服,即放到位、管理好、服務好。此外還要規范中介服務,避免“紅頂中介”,防止下放的權力換個“馬甲”重新出現。

創客

【報告語境】眾多“創客”脫穎而出,文化創意産業蓬勃發展。

【代表解詞】全國人大代表劉群:國家鼓勵“創客”,大力發展小微企業,就是為了激勵創業創新。下一步要繼續改進創業創新環境,從創業扶持、平臺建設、智慧財産權保護幾方面著手,讓創新的吸引力超過“鐵飯碗”,帶動更多年輕人加入。

書香社會

【報告語境】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

【委員解詞】全國政協委員吳志明:一個好書店溫暖一座城市,一片書香提升整個民族的素養。文化自信離不開崇尚閱讀、尊重文化的氛圍。各級政府不但要關注經濟“硬指標”,也要發展文化“軟實力”,為文化事業、全民閱讀創造良好環境。

責任清單

【報告語境】制定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公布省級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

【代表解詞】全國人大代表韓德雲:公布三張清單,可以推進簡政放權,讓權力更公正、更透明、受監督。簡政放權一方面是“放”,另一方面還應“培養”,抓緊培育新興市場主體、行業主體、社會主體,讓權力順利過渡,這十分緊迫。

社會信用代碼

【報告語境】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信用資訊共用交換平臺,依法保護企業和個人信息安全。

【代表解詞】全國人大代表蔡金垵:建立全國統一的信用代碼制度,意味著公民和機構有了自己的信用代碼,無論是財産資訊還是其他信用資訊,都將得到有效整合,不誠信記錄將很難“潛水”。成功的關鍵,是打破部門間的“資訊壁壘”。

深港通

【報告語境】開展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適時啟動“深港通”試點。

【代表解詞】全國人大代表崔堅:做強做大股市和資本市場,對于推進“四個全面”有重要意義。目前“滬港通”已經實現,“深港通”呼之欲出。相信未來還將有更多資本市場與境外、與國際接軌。

智慧城市

【報告語境】發展智慧城市,保護和傳承歷史、地域文化。

【代表解詞】全國人大代表冉冉:發展智慧城市,是為了讓生活更便利;保護傳承歷史和地域文化,是為了讓生活更豐富厚重,二者都要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實現。發展智慧城市應把握節奏,不要盲目鋪項目、搞基建,而應踏實前進,給城市文化留夠位置和空間。

“中國制造2025”

【報告語境】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

【代表解詞】全國人大代表李東生:“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制造業未來十年發展的綱領性規劃。向工業強國轉型,需要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企業。做工業要熬得住、不浮躁,資本市場要戒“浮躁病”,資源投放不要撒胡椒面,建議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推進産業輸出。

“互聯網+”

【報告語境】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代表解詞】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互聯網+”是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的融合。移動互聯網就像電,每一個行業都可以拿來用,目前在醫療、環保、零售等各行業的運用已日漸成熟。今後,越來越多民生服務也可以和互聯網融合。

農藥獸藥殘留

【報告語境】綜合治理農藥獸藥殘留問題,全面提高農産品品質和食品安全水準。

【代表解詞】全國人大代表李學林:食品安全涉及方方面面,而殘留是外源性影響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農産品涉及生産、包裝、運輸、貯藏、銷售等從土地到餐桌的全過程,每一個環節的疏漏都可能致命,必須實施全程監管,責任到位。

權力尋租

【報告語境】腐敗現象的一個共同特徵就是權力尋租,要以權力瘦身為廉政強身,緊緊扎住制度圍欄,堅決打掉尋租空間,努力剷除腐敗土壤。

【代表解詞】全國人大代表戴仲川:權力的手撈過界,就可能滋生腐敗。一方面要防止權力的肌體龐大臃腫,搞好“瘦身運動”;另一方面,瘦身後的權力要加強“曝曬”,走出黑箱,在陽光下接受監督。

  (參與採寫記者:周凱、王研、張紫赟、葉前)

———— 全文 ————

———— 收起 ————

瀏覽手機版輕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