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

新華社記者

一次艱難而偉大的復興航程,95年前,從嘉興南湖那艘紅船起錨。

篳路藍縷,一程又一程——

“我們人民共和國的航船正在破浪前進,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1年多前,在慶祝人民共和國65歲華誕的日子裏,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滿懷豪情地向世界宣告。

長風萬裏,破浪前進。

承載著5000多年燦爛文明和近現代以來波瀾壯闊的歷史,承載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偉大復興的夢想,承載著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力量,3年多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挺立時代潮頭,引領“中國號”巨輪,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前進……

習近平:“治理這樣一個國家很不容易,必須登高望遠,同時必須腳踏實地”

這是2014年9月27日拍攝的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國夢”花壇。 新華社記者 潘旭 攝

“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3年多前,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習近平總書記的宣示,讓全世界讀懂了中國共産黨人的使命擔當。

3年彈指一揮間。從確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到提出“中國夢”,從統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把握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到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蘊藏鮮明時代內涵的治國理政總體方略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為實現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奠定了堅實基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向新的境界。

3年多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歷史方位清晰可辨——

2016年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戰決勝階段。

13億多人口的東方大國,5年衝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史無前例。

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指日可待;奔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堅毅前行。

“一個夢想、兩個百年,是對‘三步走’戰略思想的重要發展,成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總體架構的邏輯起點。”中央黨校副教育長韓慶祥説。

登高望遠。偉大的宏願,催人奮進;美好的景象,激動人心。

從各行各業迸發出創新創業的激情活力,到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從兩岸領導人實現跨越66年的歷史性握手,到全球華僑華人泛起深沉的家國情愫,中國夢猶如蒼穹北鬥,引領中國格局呈現千年未有之大氣象。

3年多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戰略布局次第鋪展——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向全黨提出了時代課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問題為導向,提出了全新的戰略思想。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抓住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牛鼻子”,使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關鍵環節、重點領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實踐邏輯更加嚴密。

3年多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思想內涵不斷深化——

當地時間2015年12月12日,氣候變化巴黎大會落下帷幕。歷經艱苦談判,裏程碑式的《巴黎協定》終于誕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邁出重要一步。

大會開幕式上,出現了習近平的身影,響起了中國聲音,為協議達成注入了中國動力。

“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但也承擔了資源環境方面的代價。鑒往知來,中國正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迴圈低碳發展。”

綠色發展,是問題倒逼出的答案,也是中國發展理念革故鼎新的縮影。

發展速度在換擋,發展方式在轉變,經濟結構在調整,發展動力在轉換。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鮮明提出五大發展理念,掀開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3年時間,1000多個日日夜夜,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運籌帷幄、總攬全局,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全方位推進,治國理政新成就舉世矚目,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寫下人類發展的新篇章。

習近平:“風物長宜放眼量。分析中國經濟,要看這艘大船方向是否正確,動力是否強勁,潛力是否充沛”

這是2015年9月19日拍攝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2014年7月8日,中南海。

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上指出:“實現我們確定的奮鬥目標,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在開啟中國夢新航程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是“中國號”這艘航船行穩致遠的主發動機。

時遷勢移。如今中國經濟航船行駛的海域中風高浪急,暗流涌動。

放眼全球,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已經7年多,復雜程度遠超以往,全球經濟復蘇持續乏力,發達經濟體走勢呈現分化,新興經濟體增長反覆波折。

審視國內,經濟處于“三期疊加”階段,增長新動力不足和傳統舊動力減弱的結構性矛盾突出,一些企業經營困難,經濟增速從2012年起放緩至8%以下……

滄海橫流,首在掌舵。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能力,在較大下行壓力情況下實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鮮明特點。

胸懷全局,牢牢掌控發展主動權。

“我國經濟已由較長時期的兩位數增長進入個位數增長階段。”2013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對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作出重要判斷。

從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首次提出“新常態”,到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係統闡釋,再到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入論述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怎麼看”和“怎麼辦”,經濟宏觀調控思路進行重大創新,打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戰……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刻把握經濟規律,認識不斷深化。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也是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斷。

理念上更加清晰——

過去依靠粗放式發展實現高增長的模式一去不復返了,轉方式調結構是繞不過去的歷史關口,必須擯棄傳統發展思維,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理念謀劃發展。

行動上更加堅決——

加減相伴,破立並舉。簡政放權、結構調整、改革創新,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增強供給體係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産率。

方向清,任務明。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無論是在國內調研時,還是在參加國際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談及經濟形勢總是強調“定力”和“信心”二詞。

定力,來自對發展態勢的深刻把握。

信心,來自對經濟工作的高超駕馭。

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一係列開創性重要會議的召開,無一不體現出黨中央對經濟發展重大問題的精準眼光和駕馭能力。

這是2015年11月11日,蘭州市安寧區斯漫眾創空間負責人洪睿(左)和同伴在眾創空間內交流創業經驗。各種模式眾創空間如雨後春筍,新動力在不斷成長。 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3年多來,黨中央以智慧和勇氣創新宏觀調控方式,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從注重需求側到強調供給側,對症下藥,推動經濟發展乘勢而進。

創新驅動,催動新生活力——

産品未上線,就獲得數百萬美元的天使輪投資;上線兩個月,又獲得1億元的融資……在杭州夢想小鎮裏創業不到一年的“空格”APP公司,正創造成長奇跡。

從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到“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驅動蔚然成風。

各種模式眾創空間如雨後春筍,新動力在不斷成長。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日均新登記企業超1.1萬家,創新創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格局重塑,打開發展疆域——

三大經濟戰略,以氣象萬千之勢謀劃經濟新藍圖:“一帶一路”讓中國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速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形成區域新的增長極、長江經濟帶橫亙東中西,預計能撬動數萬億元的投資大市場。

同50多個國家一道積極籌建和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建立絲路基金;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中國以開放思維重塑新格局,不斷凸顯對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擔當”。

結構優化,凸顯充沛後勁——

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近60%,服務業佔比超過50%,高技術産業增速明顯快于整體工業,體育産業、文化産業等現代服務業正在迅速崛起,新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

中國依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穩定之錨”。中國經濟增長7%左右的增量,就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年經濟總量,當前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在30%左右,仍居全球第一。

風帆啟航再馳騁,大海揚波作和聲。

習近平:“我們在改革開放上決不能有絲毫動搖,改革開放的旗幟必須繼續高高舉起”

這是2015年3月26日,江西國道貴金屬貿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霞在展示她領到的南昌全市首張“三證合一”營業執照和副本。2015年10月1日起,“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的企業登記模式在全國全面推行。新華社記者 陳子夏 攝

黨的十八大勝利閉幕時,擺在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面前的是一道嚴峻的改革考題——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大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如何攻堅克難,成為執政黨面臨的一場新的趕考。

——上任伊始第一次出京考察就奔赴改革開放前沿廣東,顯示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道路的決心;

——半年後赴湖北就全面深化改革問題進行調研,提出要把握的5大關係、需要深入調研的6個重大問題;

——近一年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

縱覽過去3年多歲月,人們不難發現,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始終牢牢抓住改革開放這一決定當代中國命運、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矢力推動,蹄疾步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至今,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涉及15大領域、33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的宏偉藍圖迅疾鋪展開來,令世界為之矚目。

“這輪改革范圍之廣、力度之大是空前的!”海外觀察家發出感嘆,“習近平的謀略和膽識讓中共在改革的頂層設計上又實現了一次新飛躍。”

頂風破浪,中國改革義無反顧向著深水區挺進。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為中國啟動的全面深化改革定下了一個有溫度的基調。

截至2015年12月,由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組長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已經召開19次——每次會議都是總書記主持,都聚焦改革任務,審議通過一個個改革方案,提出一項項要求,突出問題導向,突出精準發力……

3年多來,一係列難題、禁區在黨中央的統籌謀劃中被攻破——

730天、審議90多份文件、制定出臺近100項深改方案……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挂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兩年來的工作單。

在深改組的統籌謀劃、強勢推進下,一些涉及深層次利益調整、多年未有進展的改革紛紛破題。

改革沒有禁區,改革就是要“動奶酪”。

司法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央企薪酬制度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科技體制改革、足球改革……以前不敢碰、不敢啃的“硬骨頭”被一一砸開。

3年多來,新格局、新氣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指揮的攻城拔寨中被開創——

改革路,強國夢,雖千萬人吾往矣!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改革創新社會體制,促進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係、考核辦法、獎懲機制……衝破利益固化藩籬,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引領中國打開了發展的新格局。

2015年底,國防和軍隊體制改革在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一錘定音。“軍隊改革的落地,標誌著習近平縝密構思中的強國布局基本完成。”一家國際知名軍事評論機構如此寫道,“中國正變得越來越自信。”

……

前進路上的中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旗幟下劈波斬浪;3年多的實踐,改革之勢,如滾滾春潮席卷神州大地,深刻改變著國家面貌和人民命運。

2013年9月,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挂牌成立;一年後,2014年12月國務院批準成立天津、福建、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從先行先試的探索性試驗,到走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化道路,中國改革扎實向前。

2015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存在了近20年的養老金“雙軌制”宣告終結,近4000萬“體制內”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同“體制外”企業職工一樣繳納養老金。中國的改革正加速促進著各群體間的權利公平,增進著社會的穩定和諧。

2015年10月1日起,全國全面推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的企業登記模式,不再發放企業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企業登記手續大大簡化,不斷加大簡政放權的力度,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準的現代化程度在改革中穩步提升。

……

“我們將繼續堅定不移實現改革目標,風雨無阻,勇往直前。”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採訪時,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

習近平:“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這是2015年3月18日,山西省平陸縣西祁村“老年灶”日間照料中心,老人們在跳扇子舞健身。近年來,各地農村開始探索建設農村養老模式,探索解決農村空巢、高齡老人吃飯和休閒娛樂的難題。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享有更多獲得感。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民者,國之根也。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産黨人的奮鬥目標,更是治國理政的應有之義。

湘西十八洞村60多歲的苗族大媽石爬專,深深記得習近平總書記對她説的話“你是大姐。”

“吃得飽嗎?”“有果樹嗎?”“養豬了嗎?”……總書記揭開米倉蓋子察看,走進豬圈看老人養的兩頭豬。

“為了誰”——一個執政黨“吾日三省吾身”的根本課題。

小康路上,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

一係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的提出,是治國理政方略的與時俱進和人民幸福的新飛躍。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2012年習近平就任總書記以來,脫貧攻堅他“花的精力最多”。26次國內考察,15次涉及扶貧開發,7次把扶貧開發作為主要內容。

住窯洞、睡土炕、忍叮咬,打壩挑糞、修公路、建沼氣……“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陜北歲月,一幹就是7年。那時,中國農村的貧困狀況給青年習近平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

“我是黃土地的兒子”——這份終生難忘的黃土情結,伴他從西北山村到華北縣城,從東南特區到執掌一省,從直轄市市委書記到掌舵“中國號”巨輪……

“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他用自己的雙腳,一步一步丈量著中國大地;用真切樸實的話語,熨帖著困難群眾的心。

見微知著,枝葉關情。

“老書記”“吃苦耐勞的好後生”……人們對習近平親切稱呼的背後,講述著這樣的真理:你與百姓有多近,百姓就對你有多親。

數據無言,卻最有説服力:從2011年到2014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從1.22億人減少到7017萬人,累計減貧5221萬人,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人口的總量。

“黨的各級領導幹部都是人民的勤務員,中央領導是人民的大勤務員。”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中央領導同志紛紛深入基層,他們念茲在茲的是億萬人民的小康生活。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

破浪前行的“中國號”巨輪,所有乘客都是“命運共同體”。“以人民為中心”的印記深深銘刻:

——“夢想”成為最澎湃的動力。

中國夢,人民夢。今天中國人所需要的,不僅是衣食住行的保障,更是人生出彩的夢想。

“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由千千萬萬個微小的夢想共同托起。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中央大政方針與基層創造精神共振激蕩,交匯為激昂的時代主旋律。

——“共用”成為最基本的發展要求。

改善民生不是一時一事的政策安排,而是中國道路的本質要求。當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形之手”不僅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

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主要民生指標卻穩中有升;企業養老金連年上漲,退休人員共用發展成果;織就世界最大的養老、醫療、教育三張“全民保障網”,不讓一個百姓“漏底”……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享有更多獲得感。

——“尊嚴”成為最核心的價值關切。

一個國家的分量,來自于這個國家每一個個體的品質。

有尊嚴,才有幸福。司法改革深入推進,公平正義的陽光灑遍中華大地。“身份”鴻溝不斷填平,“新市民”與“老市民”、“體制內”與“體制外”共用同一片藍天。人人免于匱乏、獲得發展、享有尊嚴的光明前景日益清晰。

——“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

五大發展理念首先堅持的是人民主體地位。來自人民,依靠人民,中國共産黨就有了力量源泉。

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于人心向背。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風清氣正的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不斷營造,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凝聚起最強正能量。

從生存到發展、從物質到精神、從福利到權利,3年來,“人民至上”的理念不斷被續寫發展的新篇章。“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寫下生動注腳,把人民幸福鐫刻在通向中國夢的裏程碑上。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每當風雨來襲,黨中央與全體人民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習近平:“打鐵還需自身硬。實現國家繁榮、人民幸福的奮鬥目標,關鍵是抓好黨的建設,切實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

這是2014年1月15日,曾是京城知名的高檔餐飲場所的北海公園禦膳堂大門緊鎖,已經“停業調整”。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2013年7月11日,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細雨濛濛。

“當年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同志説是‘進京趕考’。60多年過去了,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但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復雜,應該説,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習近平總書記的目光凝重深遠。

執政60余載,中國共産黨領航中國,一往無前。

今天,世界第一大政黨領導著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正努力破解世界最大的發展難題、走出一條人類歷史上從未走過的道路。與此同時,黨內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

“不管黨、不抓黨就有可能出問題甚至出大問題,結果不只是黨的事業不能成功,還有亡黨亡國的危險。”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振聾發聵。

正是站在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3年多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思想、組織、制度和反腐倡廉等各項建設全面推進,打出一套治黨管黨“組合拳”,開辟了黨的建設新境界。

這是從“我”做起、以上率下的3年——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後人。

新一屆黨中央上任伊始即向全黨承諾:“黨風廉政建設,要從領導幹部做起,領導幹部首先要從中央領導做起。”

從身體力行八項規定,到全程指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再到帶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黨中央用“講認真”的精神、“有擔當”的行動,使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高度結合,形成了巨大的“頭雁效應”。

這是“嚴”字當頭、動真碰硬的3年——

從嚴治黨能有多嚴?3年多來的實踐不斷刷新著人們的想像力:

嚴查周永康、薄熙來、徐才厚、郭伯雄、令計劃、蘇榮等嚴重違紀案件,打破“刑不上大夫”的猜想;實現中央巡視、派駐兩個“全覆蓋”,打消“反腐有禁區”的疑慮;累計超過14萬人因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被問責,扭轉“法不責眾”的心態……

一個“嚴”字,體現在嚴格執紀、嚴肅問責上,體現在嚴明紀律、嚴守規則上,貫穿到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方方面面,使我們黨在不斷試錯、糾錯中修正自我,在不斷自省、自警中永葆本色。

這是完善制度、依規治黨的3年——

前不久,黨中央“所有”修訂出臺了《中國共産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兩項法規相互配套、相輔相成,充分體現了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的完美結合。

修訂黨內法規制定條例,編制黨內法規制定工作第一個五年規劃,首次開展黨內法規清理,制定出臺30多件重要黨內法規……黨內法規體係不斷完善。

深化黨的組織制度、幹部人事制度、基層組織建設制度、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先後出臺30多項改革舉措,黨建制度改革扎實推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著力用制度治黨、管權、治吏,使之成為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治黨方式。

這是從“小”抓起、持之以恒的3年——

誰也沒想到,一張賀卡、一盒月餅、一頓飯局這樣的“小事”,一抓就是3年,不僅沒有“一陣風”,而且“越往後執紀越嚴”。

抓小事恰恰體現了大智慧。這些作風上的“小事”,不抓就會成為無形的墻,將黨和人民群眾隔離開來;較起真來,就會成為我們黨徙木立信、改進作風的第一步。

一步邁出去,永遠在路上,馳而不息,久久為功。

中央八項規定出臺3年,規范內容大大拓展,至今仍然動輒則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持續一年,收尾不收場,“四風”問題繼續得到整治;“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不斷鞏固拓展作風建設成果,讓抓作風成為習慣……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治黨管黨上既有想法,也有招法,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均取得豐碩成果。

全面從嚴治黨,橫掃陳垢積弊,使全黨重拾強健體魄——

一大批腐敗分子被清除出黨,近千名副處級以上“裸官”被調整崗位;尊崇黨章意識越來越強,敬畏黨紀之弦越繃越緊;抵制“四風”問題、不搞團團夥夥成為一種共識,忠誠組織、堅守信仰成為一種自覺……

全面從嚴治黨,吹散政治“霧霾”,提升治理能力——

歪風邪氣少了、吃拿卡要少了、“甩手掌櫃”少了,與此同時,樸素之風多了、服務意識多了、求真務實多了……

全面從嚴治黨,強化黨的領導核心作用,使之成為各項事業根本保障——

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以非凡定力適應新常態;專題研究扶貧、城市、外交等工作,為各項事業發展做好頂層設計;高規格召開民族、宗教、統戰、群團會議和“新古田會議”,把社會各界和廣大官兵緊緊團結在黨的旗幟下……

歷史大潮奔涌向前,執政之考從未停止。

在固本培元、激濁揚清的實踐中,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思想不斷成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推進,一個歷經近百年的大黨正以嶄新姿態,勇立潮頭,掌舵揚帆。

習近平:“70多億人共同生活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應該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共同發展”

這是2014年6月27日,韓國首爾的銀行員工在向記者展示人民幣。2015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 新華社記者 姚琪琳 攝

“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是人群中的大塊頭,其他人肯定要看看大塊頭要怎麼走、怎麼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加速演變的世界格局,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大手筆布局,全方位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一個承前啟後的外交新格局基本形成,“中國號”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

寬廣深邃的歷史視野、統籌全局的戰略思維、主動進取的創新精神、勇于擔當的大國胸懷……3年多來,“中國號”領航者的新氣度、新風格,令全世界印象深刻。

大塊頭,有大格局——

“合作共贏,就是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從第一次出現在黨的十八大報告至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猶如一根紅線貫穿黨中央治國理政尤其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全過程。

從在莫斯科4個方面闡述“這個世界”,到聯合國峰會闡述“五位一體”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總布局和總路徑,從中國夢、世界夢的反覆闡釋,到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從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到對發展中國家作出“堅持正確義利觀”的鄭重承諾,3年多來,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一係列新思想新理念,在全球范圍內贏得共鳴。

大格局,體現在理念上,也體現在實踐上。

“計利當計天下利。”習近平主席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得到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和參與。

建立400億美元絲路基金,並啟動項目運營;中歐班列“換擋提速”、增開新開,互聯互通加速推進;從中巴、中蒙俄到孟中印緬,一條條經濟走廊抓緊建設;一大批多邊雙邊重大項目穩步推進……共用發展機遇,共用發展成果,“一帶一路”猶如兩條彩帶,將44億人口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

大塊頭,有大進取——

習近平主席在到訪國報刊上發表19篇署名文章,主動介紹中國;與印度領導人開啟“家鄉外交”新形式;倡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得到50多個國家響應;從G20峰會到上合峰會、金磚峰會,積極提出中國主張……

3年多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更加自信的形象出現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出更加積極進取的外交風格。

4次、7次、8次……習近平主席3年出訪19次,歷時124天,足跡遍及五大洲40個國家。

3年裏,100多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訪華,中外領導人互訪越來越頻密;從亞信峰會到APEC北京會議,一場場“主場外交”異彩紛呈。

積極推進大國關係創新,精耕細作周邊外交,積極運籌多邊外交,深化拓展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關係……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積極擴大同各國利益共同點,為“中國號”巨輪遠航贏得更大發展空間。

大塊頭,有大智慧——

莊園會晤、瀛臺夜話、白宮秋敘……中美元首3年裏3次獨具匠心的會晤,定格在歷史畫冊裏。

“習近平主席提出一種富有遠見的替代性模式,即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這是一種富有智慧的政治遠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説。

“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

生動雋永的話語,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增進了外界對中國的理解,促進了中國和世界的合作。

訪非時同11個非洲國家領導人和非盟委員會主席舉行早餐會,到訪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時同加勒比9國領導人會晤……習主席開創“一對多”式的會晤安排,訪問一國輻射一個地區。

大塊頭,有大胸懷——

裁軍30萬!

2015年9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鄭重宣告。

“勝利日外交”,彰顯了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胸懷。

這份胸懷,體現在對全球性挑戰的應對上:加入新的聯合國維和能力待命機制;從西非埃博拉疫情到尼泊爾地震,第一時間派出專家,送去物資;承諾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盡早實現……

這份胸懷,體現在一筆筆真金白銀上:設立10億美元的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設立首批資金100億美元的“中非産能合作基金”……

講故事、評歷史、談文學、用典故……一次次演講生動親切;

聊足球、品咖啡、進農家、吃烤魚……一次次訪問樸實自然。

3年多來,一個自信大氣、從容淡定、沉著平和的中國領航人形象展現在世界面前。

3年多來,中國聲音廣被傾聽,中國倡議備受矚目,中國作用更被看重。

——“朋友圈”越來越大:同67個國家、5個地區或區域組織建立了72對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夥伴關係,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基本成型。

——積極推動亞太自貿區建設,同韓國、澳大利亞等簽署自貿區協議,“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倡議逐步生根發芽。

——從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應急儲備安排緊鑼密鼓推進,到獲準加入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中國號”同各國相向而行。

——從“中國高鐵”到核電“華龍一號”,中國品牌、中國高端制造進一步走向世界。

——中國領導人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既堅持底線,捍衛利益,也加強合作,管控分歧。

這是歷史性的一刻:2015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

英國首相卡梅倫感嘆,中國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國際體係的看法越來越具有決定性意義。

越來越有分量的“中國號”,同其他國家一起千帆競發,跨洋過海……

時光的年輪,跨進2016年的門檻。

這一年,作為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平臺,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將聚首中國杭州,共商世界經濟巨輪的未來。

88公里外,南湖紅船靜靜停泊……

這一年,人民共和國剛剛踏上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全面實施的航程,開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歷史,由一段一段的航程連接而成。

此時此刻,站在今天和明天的交匯點上,回望過去,展望未來——

從革命、建設到改革偉大實踐,從救國、興國到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一個持續奮鬥的光輝旅程,更是一個尚待完成的偉大事業。

這是2015年3月5日,在利比裏亞首都蒙羅維亞,埃博拉確診病例患者亞杜羅(左)經過中國埃博拉治療中心救治後拿到出院證書。她是中國埃博拉治療中心以及利比裏亞全國17家埃博拉治療中心中最後一名治愈的患者。新華社發(李斌攝)

這是催人奮進的時代強音:

“讓我們手拉手、肩並肩,高高揚起中國航船的風帆,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繼續破浪前進吧!”(記者張宿堂、李斌、霍小光、鄔煥慶、張旭東、陳芳、張曉松、王敏、王絢、熊爭艷、林暉、羅宇凡、于佳欣、白陽)

每個字都承載著習大大的施政理念,每個字的背後都是一個難忘的瞬間,你最看重哪個字?

總書記與11位普通群眾的故事

新華社國內部

全媒報道平臺

新華網

聯合出品

總策劃:張宿堂

策   劃:錢彤 賈奮勇 陳玉明

記   者:孫鐵翔、吳雨、何雨欣、臧曉程、許晟、陳菲、吳晶晶、姜琳、陳煒偉、榮啟涵、蘭紅光、鞠鵬、
馬佔成、李學仁、黃敬文、李剛、謝環馳、李濤、饒愛民、丁林、羅曉光、黃孝邦、劉淳、龐興雷、張鐸、王曄

編   輯:丁堅銘、王薇、王貞、王大千、宋為偉、姚竣譯、薛玉斌、張虹生

設   計:魏文彬、殷哲倫

前   端:彭雨荷、趙祎鑫、姜閩

01002005063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