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鍵分享

主打稿

2022年3月21日

  新華社昆明3月21日電 題:擦亮“北回歸沙漠帶上的綠寶石”

  新華社記者李懷岩、趙珮然、鄭博非

  3月21日是國際森林日。翻開世界植被類型圖,北回歸線附近大部分陸地被荒漠和稀樹草原所覆蓋,而在中國西南,雲南西雙版納因為擁有熱帶雨林生態係統,就像一顆璀璨的綠寶石鑲嵌在這條“回歸沙漠帶”上。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擁有北回歸沙漠帶上保存完好、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生態係統,是關係到我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這片僅佔全國五百分之一的國土面積,庇護著全國四分之一的野生動物,五分之一的高等植物物種資源。

  如今,西雙版納全力開展雨林保護、雨林修復,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中不斷探索,擦亮“北回歸沙漠帶上的綠寶石”。

萬千生靈的雨林家園

  去年,一群來自西雙版納的野生亞洲象一路向北,並在人類的悉心照拂下平安回歸原棲息地,讓這些“陸地巨無霸”和它們的家園——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北移南歸的象群從2021年12月9日回到原棲息地後,就一直穩定活動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動養片區,幾乎整個冬天都在森林裏,時不時還會進入野象谷飲水、洗沙浴。”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學研究所所長郭賢明説,據監測分析,回“老家”後,象群狀態良好,未見異常,3頭小象也胖了一圈,“可以説,保護區水源、食物充足。”

  這是納板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從全球范圍來看,由于非法獵殺、棲息地減少等原因,亞洲象數量呈現整體下降趨勢。值得高興的是,通過多年的保護,我國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由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150頭左右增長至目前的300多頭。

  亞洲象是亞洲現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陸生脊椎動物,也是維持森林生態係統的“工程師”。這些龐然大物在雨林中穿行,為其他小型動物開辟出一條條“高速路”。象群踩踏、撞倒部分植物,會讓茂密的雨林打開林窗,讓陽光能夠透過高大喬木的樹冠,為林下的植物創造生存空間;一些植物的種子可以附著在大象的皮膚上,或藏在其糞便中,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大象離不開森林,森林也離不開大象。”郭賢明説,保護熱帶雨林和保護大象,二者相輔相成。

  然而,就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由于沒有發現熱帶雨林地區的指示物種龍腦香科植物,中國曾被國際學界認為是“沒有熱帶雨林分布”的國家。

  1975年7月,盛夏雨季,一支植物考察小分隊深入西雙版納東部熱帶叢林中。隨行馬匹上放著考察工具,隊員們在高溫高濕環境中,背著幹糧徒步前行……

  在經歷了塌方、瘴氣以及迷路的重重考驗後,團隊到達人跡罕至的一條溝谷邊,發現了一望無際的高大樹冠群落。植物研究的經驗告訴他們,這是一種罕見的熱帶雨林樹種。經過團隊仔細研究後,確認這是我國首次發現的龍腦香科植物。

  3月16日,茶農在景洪市大渡崗鄉茶園森林化改造示范基地採摘茶葉。新華社記者 曹夢瑤 攝

  望天樹,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傣語名為“埋崗轉”,意為“仰頭看天才能看到樹頂”。一棵70歲的望天樹高達50多米,個別的甚至高達80多米。

  “誰説中華無熱帶,大好河山滿金銀。”民族植物學家裴盛基談起往事精神矍鑠,他介紹,國際上要證明一個地區是熱帶雨林地區,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有龍腦香科植物大量個體自然分布存在;二是龍腦香科植物在該森林群落中應該形成優勢林,能實現自然世代更替。

  望天樹的發現,為中國熱帶雨林的存在提供了關鍵的證據。除了亞洲象、望天樹外,這塊“北回歸沙漠帶上的綠寶石”還庇護著鼷鹿、蜂猴等野生動物750余種,版納青梅、白旗兜蘭等高等植物5000余種。

讓綠色成為底色

  由于喜馬拉雅山對北方冷空氣的阻擋,西雙版納的東、北、西三面高的特殊地形地貌,造就了特殊的熱帶濕潤氣候,也造就了這顆“北回歸沙漠帶上的綠寶石”。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地區資源豐富,同時也是茶葉和橡膠種植的重點區域。雨林保護面臨著一係列挑戰,比如跨境保護難度大、橡膠林和茶園等經濟作物擠佔雨林空間等。

  西雙版納州委書記鄭藝介紹,近年來,西雙版納嚴厲打擊種植毀林等破壞森林資源行為,出臺鞏固種茶毀林整治成果“十條”和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十嚴禁”,加大生物多樣性跨境聯合保護和違法犯罪跨區域聯合打擊力度,探索全民共保共用、公眾公益參與、跨州跨境跨流域保護新路徑。

  3月14日,野象監測員在景洪市大渡崗鄉213國道附近的叢林中搜尋野生亞洲象。新華社記者 曹夢瑤 攝

  西雙版納居住著傣族、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基諾族等世居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長期與熱帶雨林及其動植物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在識別、利用和保護森林的過程中,産生了傳統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景洪市嘎灑鎮曼點村緊鄰我國第一個按小流域生物圈創建的保護區——納板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以熱帶雨林為主體的森林生態係統及珍稀野生動植物。傳承先民對自然的敬畏和智慧,當地村民和保護管理者探索出“社區共管”的路子,村民參與到保護中來,並在保護中受益。

  “朱蕉可以治胃痛、海船能清火解毒……”曼點村村民岩叫家房前屋後都種著政府扶持種植的傳統傣藥,他説:“這些植物既美觀又能入藥,有小病小痛隨手拿來就能用。”

  此外,政府扶持在橡膠林下套種大葉千斤拔、蘿芙木,在村寨、公路周邊種植土沉香、降香黃檀等,還在村裏成立傣醫藥保護小組,將村集體約50畝天然林劃為村寨“藥用植物保護地”。村民們收入得到相應提高,保護森林的積極性更高了。當地群眾轉變觀念,改變生活方式,與管理部門一道,成為這片動植物王國的守護者。

  這是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動養片區內森林一景(3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全民參與保護,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從職能部門單打獨鬥向群防聯護轉變,動物棲息地從被動保護向主動修復轉變,種群巡護從以人防為主向人防技防相結合轉變,珍稀瀕危物種從收容救護向繁育放歸轉變,野生動物肇事處理從單一補償向防補並舉轉變,有效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棲息地。

  截至目前,西雙版納州1.91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上,森林覆蓋率達81.3%,生態紅線面積達42%,國家級、省級、州級、縣級自然保護區面積達22%。“綠色成了西雙版納的底色,生態成了西雙版納的本色,保護成了西雙版納的特色。”鄭藝説。

讓雨林不再“孤獨”

  “世界上的熱帶雨林幾乎都分布在發展中國家,共同面臨著保護與發展的矛盾、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雨林孤島化等問題。”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主任楊永平説,雨林守護著萬千物種,守護稀缺的熱帶雨林及其生態係統,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受地理、氣候和經濟發展等因素影響,西雙版納的生態係統具有集豐富性、特有性與敏感性、脆弱性于一體的特點。雖然西雙版納有熱帶雨林分布,但並非所有植被都是熱帶雨林,熱帶雨林是其組成部分且呈片狀分布。

  這是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嘎灑鎮曼點村委會曼呂村小組(3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孫敏攝

  西雙版納地理條件復雜多樣,同一區域不同生境類型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不利于物種種群的增長和擴散;雖然具有良好的物種分化和新種形成條件,但種群小且數量少,物種容易出現瀕危或滅絕;生態係統空間小,容易形成高度特化和小變幅的係統組分與結構,抗幹擾能力較弱。

  楊永平説,以熱帶雨林為主的生態係統,同一區域內不同物種之間相互依存度高,一旦局部生態遭到破壞,將對區域生物多樣性造成“多米諾骨牌”式的連鎖反應。

  以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亞洲象)國家公園規劃建設為契機,做好生態修復的大文章,已經成為雨林保護管理者和科研專家達成的共識。在此共識下,西雙版納計劃整合已建各類保護地,建立統一、高效的管理體制,按照自然修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方式,依照雨林自然生境修復雨林,最大程度實現熱帶雨林生態係統的原真性、完整性保護,構建生態廊道,提高雨林連通性。

  在景洪市嘎灑鎮曼點村委會曼呂村小組,當地居民在給自家房屋周邊種植的朱蕉澆水(3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林下還草木,溝谷還雨林濕地。”西雙版納州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保護修復科科長劉紹雄説,西雙版納正在實施雨林保護、修復和回歸三大行動,針對橡膠和茶葉等傳統支柱産業存在的水土流失嚴重、物種單一、病蟲害嚴重以及對雨林産生影響的問題,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完成54.3萬畝茶園和橡膠園的生態修復,進行茶園森林化修復和生物多樣性膠園建設。同時,對現有超海拔、超坡度、超范圍的低産低效橡膠園退出並改種生態效益較高的其他混交林。

  “雨林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從政府主導逐漸轉向全民參與是未來可持續保護的關鍵,也是破解發展與保護矛盾的關鍵。”楊永平説,最早通過政府設立保護區,劃清明確的邊界來嚴格實行“搶救性保護”,現在轉入按照自然修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方式的“恢復式保護”,未來逐漸形成政府主導、全民護航的局面。

  “最終走向人與雨林的和諧。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他説。

———— 全文 ————

———— 收起 ————

高清圖集

  • 這是納板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 3月16日,茶農在景洪市大渡崗鄉茶園森林化改造示范基地採摘茶葉。新華社記者 曹夢瑤 攝

  • 3月14日,野象監測員在景洪市大渡崗鄉213國道附近的叢林中搜尋野生亞洲象。新華社記者 曹夢瑤 攝

  • 這是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動養片區內森林一景(3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 這是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嘎灑鎮曼點村委會曼呂村小組(3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孫敏攝

  • 在景洪市嘎灑鎮曼點村委會曼呂村小組,當地居民在給自家房屋周邊種植的朱蕉澆水(3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 兩頭野生亞洲象在野象谷森林裏洗沙浴(3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 野象在野象谷嬉戲(3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曹夢瑤 攝

  • 工作人員在納板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教育基地野外工作站培育區為植株幼苗除枯葉(3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

  • 這是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一景(3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孫敏攝

  • 這是3月16日在納板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雨林一景。新華社記者 曹夢瑤 攝

  • 這是3月16日在納板河流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望天樹。新華社記者 曹夢瑤 攝

  • 這張拼版照片顯示的是西雙版納熱帶森林地區的部分野生植物,左上圖為雲南石梓,右上圖為雲南蘇鐵,左下圖為四樹木,右下圖為南亞孔雀蘚(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 這張拼版照片顯示的是西雙版納熱帶森林地區的部分野生動物,左上圖為印度野牛,右上圖為蜂猴,左下圖為鷹鸮,右下圖為版納魚螈(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01002005063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
01002005064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