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史前古玉文化向來有三大古玉之説。即江浙良渚文化古玉、東北紅山文化古玉、西北齊家文化古玉。北京古玉文化館在全國古玉收藏領域,齊家文化古玉收藏方面,堪為翹楚。該館藏有不少齊家文化重量級的古玉藝術品,我們將陸續給大家予以介紹。

今天首先介紹這件齊家文化併體玉琮羊。

我們先來品賞他的形狀。

這尊高等級的古玉,體量巨大、長44厘米,寬14厘米,高18.5厘米,重達  14千克。通體用甘肅馬銜山玉雕出了併體的體態豐滿的大羊。 這是一件禮器,是禮玉時代的代表玉器。

《左傳·成公十三年》)説:“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一個國家最大的事情,莫過於祭祀和戰爭。 祭祀反映古人對於天地,神明,自然界,先祖等等的敬畏和崇拜思想;戰爭反映了古代社會的統治者對於武力征伐的崇尚思想。兩者密不可分。

那麼,用什麼來祭祀呢。就是“犧牲”。“犧牲”在現在是動詞,人人都懂。但在遠古,是名詞,專指祭祀的祭品,甚至就是專指用來祭祀的牛或羊。色純為"犧",體全為"牲"。《書·泰誓上》説:"犧牲粢盛,既於兇盜。"《周禮·地官·牧人》也説:"凡祭祀,共其犧牲。"東漢鄭玄注疏這句話時説:"犧牲,毛羽完具也。"意思是,犧牲是有毛有腳的生靈。

祭祀時的等級特別嚴格,由於祭祀者和祭祀對象不同,犧牲搭配的種類也不同,因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太,是大的意思,少是小的意思。天子祭祀社稷時,牛、羊、豕(讀shǐ,就是豬)三牲全備,稱為"太牢"。諸侯祭祀,只有羊、豕,沒有牛,稱為少牢。為什麼都叫“牢”呢?是因為這些要來祭祀的牛、羊、豕,在祭祀前,是關在專用的叫“牢”的地方的

現在,您該明白這尊羊為什麼叫禮器的原因了吧?

它不僅是羊,而且是併體。併體,意為雙羊,寓意所奉獻之羊多矣。同時,也增加了它作為雕塑藝術品,在造型上顯示出的特殊魅力!

但是,這件玉禮器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

遠古先民祭祀的對象又是什麼?是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神靈。而這神靈,最大的就是天和地。

所以,祭拜它們,就要用最特別最珍貴的東西。最特別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那就是美玉。光有美玉還不成,還需要琢製成特殊的具有象徵意義的樣子。在古人的意識中,天圓地方,於是,就産生了相應的象徵物:璧和琮。青璧祭天,黃琮禮地。

於是,琮就有了特殊而固定的形制:外部呈現立方體,四個面,象徵四級;裏面中通,筒狀貫通上下,意為天地相通。

所以這個栩栩如生的玉羊,其實是用來祭祀的“犧牲”的象徵物。他的背部有圓筒形,貫通上下,又意為它負載着禮地的青琮。

您瞧,它重要不重要?

01002005064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

齊家文化併體玉琮羊--北京古玉文化館

北京古玉文化館 新華媒體創意工場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