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鍵分享

主打稿

2020年7月7日

  新華社濟南7月7日電 題:十任“支書”一個夢

  新華社記者潘林青、張力元

  “七一”前夕,山東省蘭陵縣代村村史館內,不斷有全國各地的來訪者到此參觀學習,一樓大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八個鎏金大字熠熠生輝。

  自1945年建立黨支部以來,代村10任村黨組織書記“一任接著一任幹,不忘初心和使命”,讓一個貧窮落後的小鄉村,蝶變為共同富裕的“領頭雁”。

  方寸之地,盡顯乾坤。代村75年來的發展變遷,像一部生動的“縮微影像”,印證了中國共産黨矢志不渝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追夢”歷程。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7)十任“支書”一個夢

  這是山東省蘭陵縣代村的居民樓(6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張翔 攝)

一場歷時75年的“接力賽”

  在代村西南三四公里處,總投資50億元、佔地1萬畝的蘭陵(代村)農業企業園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代村黨委書記王傳喜看著一天天“長高”的廠房,不禁喜上眉梢。

  “這個項目建成後,可成為集農産品立體種植和精深加工、農業裝備制造、新農人培訓等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新業態,給代村經濟發展又裝上一個強大引擎。”王傳喜説。

  在代村這片熱土上,翻身得解放、脫貧奔小康的“接力賽”已持續了75年。1945年,代村成立了黨支部,鄭祥春任第一任村黨支部書記;2001年,“接力棒”傳到王傳喜手中。隨著村莊逐步發展壯大,他又改任代村黨委書記,目前還挂職蘭陵縣委常委。

  代村村史館二樓,“代村夢”展板前,眾多參觀者在此駐足沉思。

  “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講解員趙蕾説,對代村而言,就是堅守 “一個夢想”——實現代村經濟全面發展,全體村民共同富裕。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3)十任“支書”一個夢

  山東省蘭陵縣代村第五任村黨支部書記李桂蘭在家中翻看當年的工作筆記(6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王陽攝

  “追夢”路上,初心不改。“我上任第一天,就下定決心,要讓群眾吃飽飯,住上瓦房,不能再挨餓受凍。”回憶起“初心”,今年82歲的李桂蘭感慨萬千。她是第五任村黨支部書記,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任職。

  75年來,在10任村黨組織書記帶領下,代村始終奮力爭先:1950年,在全縣率先成立農業生産互助組;1968年通電、1975年建公墓、1996年“戶戶通”自來水都是全縣第一;2012年,代村開始“起飛”,建成“國家農業公園”……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十任“支書”一個夢

  山東省蘭陵縣代村黨委書記王傳喜在查看無土栽培蔬菜長勢(6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王陽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代村“芝麻開花節節高”。2019年,代村村集體各業産值達到30億元,村集體純收入1.3億元,每人平均純收入6.9萬元。

  “代村的今天,是一個個昨天的累加。”王傳喜説,“我們跑的不是百米衝刺,而是一場馬拉松‘接力賽’,要一棒接著一棒跑,稍有松懈可能就會前功盡棄。”

  幹部幹在前,鄉親日子甜。王傳喜上任至今,春、夏、秋三季早上6點、冬季早上6點半,只要他在村裏,就會準時召開村“兩委”班子例會,並將代村發展的點點滴滴寫滿了200多本工作筆記。群眾説,王書記“不閏年幹365天,閏年幹366天”。

一塊脫貧攻堅的“試驗田”

  代村“貧困戶”劉志秀一家,住在100多平方米的寬敞樓房中,電視、冰箱等電器一應俱全,吃喝、看病等費用由村裏兜底,每年僅各項補助就超過1萬元……

  王傳喜説,嚴格意義來講,代村早已沒有建檔立卡貧困戶了。只有三五戶生活相對困難,他們的日常生活各項花銷基本上由村裏支出,有了大的困難再給臨時補貼。

  代村為何如此富裕?答案寫在村史館二樓的一面墻上:“堅持一條道路——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鼓勵和扶持村民自主創業,實現強村富民、共同富裕。”

  代村的歷史是輝煌的。新中國成立後,代村興修水利、科學種田,至20世紀70年代解決溫飽問題;改革開放後,代村搞養殖、開飯店、辦企業,群眾日漸富裕。

  李桂蘭任期內,大力興修水利,改良耕作制度,實行科學種田,成為全省農業戰線一面旗幟。

  她説,1973年至1975年,代村連續3年糧食總産達到300萬斤,每年“上交‘愛國糧’100萬斤,留足口糧100萬斤,留下儲備糧100萬斤”,實現“戶戶有余糧”。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4)十任“支書”一個夢

  這是山東省蘭陵縣代村第五任村黨支部書記李桂蘭(6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王陽攝

  據村中老人回憶,當年代村上交“愛國糧”時,12輛大馬車一字排開,社員們高唱著《我們走在社會主義大道上》,場面非常壯觀。後來,有社員據此編出一句順口溜:“頓頓大米飯,三天兩頭面,十天半月一改善,一年貢獻一百萬。”

  代村也曾彷徨。1988年至1998年任村支書的龍雲太説,為了讓群眾盡快富裕起來,代村從1992年起陸續辦了加油站、大酒店、汽修廠、批發市場等企業,一度非常紅火。由于後期管理不善、投資失誤,這些企業迅速衰落,給村裏帶來沉重負擔。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2)十任“支書”一個夢

  這是1988年至1998年在山東省蘭陵縣代村任村支書的龍雲太(6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王陽攝

  2001年王傳喜任村支書時,沒有“傳喜”,卻有傳票。“當時村集體負債380多萬元,接到法院傳票100多張。”王傳喜説,代村再也不能這樣亂下去了。幾年間,他還債務、整治安、凈環境、抓經濟,代村終于又步入正軌。

  代村真正實現騰飛,還是在黨的十八大以後。“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決策部署,終于闖出了一條符合村情國情的道路。”王傳喜説。

  富裕起來的代村沒有忘記其他村的貧困群眾。蘭陵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周興金説,代村充分發揮黨建、産業、人才、資金等方面優勢,2012年以來已累計幫扶縣內外200余個貧困村。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5)十任“支書”一個夢

  這是山東省蘭陵縣代村風貌(6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張翔 攝)

一名鄉村振興的“排頭兵”

  目前,代村已發展成為生産美産業強、生態美環境優、生活美家園好“三生三美”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排頭兵”。

  生産美産業強。王傳喜説,代村堅持以現代農業為主,商貿物流、鄉村旅遊、建築裝修、節會展覽、教育醫療等多業並舉,村民凡有勞動能力都實現了100%就業,人人有工資性收入,家家有村集體“分紅”。

  生態美環境優。代村像一座“城市公園”,既有紅荷、綠柳,也有小橋、流水,栽植各種樹木100余萬棵,林木覆蓋率達到43.6%。

  生活美家園好。龍雲太説,村民全部住進了65棟居民樓、170棟小康樓,村裏學校、醫院、老年公寓一應俱全。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6)十任“支書”一個夢

  這是山東省蘭陵縣代村誠信中學(6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張翔 攝)

  另外,代村每年投入民生保障專項資金2000余萬元,實行生活補助、助學獎學、大病救助、住房補貼等16項社會保障政策,實現了“幼有早育,學有優教,勞有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幫扶”。

  “綠樹掩映小洋樓,空氣清新人長壽,使用沼氣新能源,文明衛生又方便,條條大路通家園,鄉村勝似城裏面。”在代村商城從事糧油批發生意的村民劉建江説,這句順口溜,説的就是現在過的好日子。

  近年來,王傳喜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産黨員”“時代楷模”等多個榮譽稱號。

  村黨委辦公樓前,一副春聯寫出了代村的精氣神:上聯“時代楷模,是榮譽是成績也是責任”;下聯“最美鄉村,是讚美是鞭策更是使命”;橫批“再創輝煌”。(參與採寫:王陽、楊文、張武岳)

———— 全文 ————

———— 收起 ————

高清圖集

  • 山東省蘭陵縣代村黨委書記王傳喜在查看無土栽培蔬菜長勢(6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王陽攝

  • 這是1988年至1998年在山東省蘭陵縣代村任村支書的龍雲太(6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王陽攝

  • 山東省蘭陵縣代村第五任村黨支部書記李桂蘭在家中翻看當年的工作筆記(6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王陽攝

  • 這是山東省蘭陵縣代村第五任村黨支部書記李桂蘭(6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王陽攝

  • 這是山東省蘭陵縣代村風貌(6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張翔 攝)

  • 這是山東省蘭陵縣代村誠信中學(6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張翔 攝)

  • 這是山東省蘭陵縣代村的居民樓(6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張翔 攝)

01002005063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
01002005064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