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鍵分享

主打稿

2018年2月23日

新華社安徽小崗2月23日電 題:向著新航程揚帆奮進!——從小崗精神看中國改革開放40年

新華社記者

一個村莊的位置可以有多高?

安徽,小崗村,以不到100米的海拔標記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精神高地;

一枚手印的力量可以有多大?

立下生死契,按下18枚紅手印,釋放出中國改革開放的初始動力。

40年前,發端于小崗村的“大包幹”成為改革開放一聲春雷,衝破思想桎梏,喚醒沉睡的大地……正是從那一年起,中國共産黨領導億萬人民開啟了改革開放這場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偉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由此開啟了偉大的實踐征程。

歷史是不斷延續的進程。在中國邁入新時代的今天,讓我們重溫小崗精神,從波瀾壯闊的偉大變革中汲取力量,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創造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榮光。

“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小崗“大包幹”成為改革開放的實踐起點,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億萬人民踏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征程

  “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生活,為她富裕,為她興旺……”——摘自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冬日的皖東北,陽光普照。“鳳陽縣小崗村”的門樓矗立在村西頭,門樓下筆直寬敞的馬路直通村裏,兩邊是一棟棟徽派建築風格的小樓,農家樂、農村電商等招牌隨處可見。

離村民文化廣場不遠,有一棟三層小樓,墻壁顏色深淺不一,這是“大包幹”帶頭人之一嚴宏昌的家。這裏40年前是一間茅草屋,上世紀80年代蓋起了平房,此後幾乎每十年,房子就加蓋一層。

“是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當年親手起草生死契的嚴宏昌坐在寬敞的客廳裏回憶。

1978年冬夜,小崗人托孤求生、立誓為盟,在一張破損褶皺的薄紙片上,按上18枚鮮紅手印。

“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以後能幹,每戶保證完成每戶的全年上交和公糧,不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幹部坐牢殺頭也甘心,大家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小孩養活到18歲。”

如今,這張10多釐米見方的紙片,作為改革開放的珍貴物證,靜靜陳列在國家博物館。

“小崗村當年的創舉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小崗村“當年農家”院落的大包幹簽字室時這樣稱讚。他察看當年的茅草屋,了解當年農戶們商量搞大包幹在這裏簽字的場景,叮囑要好好記住這段歷史。

今昔對比,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考察中深有感觸地説:小崗夢也是廣大農民的夢。今天在這裏重溫改革,就是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改革開放不停步,續寫新的篇章。

18枚紅手印,見證了一段艱辛的歲月。

“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鍋裏沒有糧,一日三餐喝稀湯,正月出門去逃荒。”“大包幹”之前小崗人討飯所唱的鳳陽花鼓詞,真實反映了那時的生活狀況。

小崗的貧困,正是當時中國的縮影。

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重大課題,考驗著當代中國共産黨人。

關鍵抉擇,往往隨著時間推移,其重大的意義愈發凸顯。

按下紅手印的18戶農民當時不會意識到,他們的抉擇其實觸碰到一個重大而基本的問題——“包幹到戶”調整了生産關係,改變了原有的分配方式,極大釋放了蘊藏在每個人身上的生産力。

如同釋放了魔力,次年,小崗迎來大豐收,整個生産隊糧食總産13.3萬斤,是前十余年産量的總和,一舉結束20余年吃國家救濟糧的歷史,並首次歸還國家貸款800元。

窮思變,變則通,這是改革蘊藏的既深奧又簡單的道理。

小崗是縮影,1978年的中國也在探索前進的方向。

這一年,中國派出了多個代表團到國外訪問考察。在西歐,他們看到時速達100公里的高速公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這年10月,鄧小平在日本訪問時乘坐時速210公里的新幹線。他説了一番讓人銘記至今的話語:就感覺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們現在正合適坐這樣的車。

……

要快,要大踏步趕上時代的步伐;

要變,要尋找到適合發展的道路。

從當年3月召開全國科學大會迎來“科學的春天”,到5月掀起關于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全國上下展開一場“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解放運動……1978年中國發生的這一切,校正著歷史的航向。

“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

“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

歷史的走向,總是雋永深長——

在小崗農民按紅手印的那個冬天,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道從此開啟。

歷史轉折的來臨,背後已承受蓄勢已久的推力。

在小崗人按下紅手印前後,四川、甘肅、河南等多地農民也在想方設法擺脫體制痼疾,探索農業生産責任制。在安徽,鳳陽縣馬湖公社實行“包産到組”,來安縣、天長縣一些公社建立“聯産計酬”等責任制,肥西縣山南公社小井莊幹脆把地分到各戶“先幹一年再説”……

人民是改革的實踐者和創造者,共産黨則是改革的主心骨和領路人。

小崗改革的火種得以幸存,得益于當時安徽省委的支援,特別是黨中央的肯定!

“‘鳳陽花鼓’中唱的那個鳳陽縣,絕大多數生産隊搞了大包幹,也是一年翻身,改變面貌。有的同志擔心,這樣搞會不會影響集體經濟。我看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小崗村民文化廣場上,一本攤開的《鄧小平文選》雕塑鐫刻著這一講話。

正是這一首肯,讓始于小崗的大包幹之火,迅速以燎原之勢燃遍全國。

全國各地的人們蜂擁到鳳陽學習“大包幹”:沒有地方睡,只能在教室打地鋪;接待不過來,只能在縣大禮堂重復播放錄影帶。到1984年底,全國569萬個生産隊中99%以上都實行了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每人平均糧食擁有量達到800斤,基本解決溫飽問題。

冰河解封,大地開化。

中國改革從農村起步,向城市延伸。農民工進城、個體戶、企業承包經營等新事物如雨後春筍不斷涌現,對外開放、特區設立等重大舉措不斷推出……改革開放凝聚起最廣大的共識,激發出億萬人的活力,神州大地萬物復蘇、生機勃發。

“我們的未來在希望的田野上,人們在明媚的陽光下生活,生活在人們的勞動中變樣……”受小崗等農村改革的故事感染,詞作家陳曉光和作曲家施光南在1981年創作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迅速傳遍大江南北,唱出了改革開放的朝氣,也道出億萬人民的心聲。

“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改革就有了戰無不勝的力量,就能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穿越時空,一脈相承。

2004年,被選派到小崗任村黨委第一書記的“省城幹部”沈浩帶領小崗推進改革發展致富,讓小崗的面貌又變了個樣,人氣大振。當他兩次任職將滿時,小崗村民兩次按下紅手印“請願”沈浩連任。

任職6年,沈浩為小崗發展鞠躬盡瘁——2009年11月6日,年僅45歲的他因積勞成疾而心臟病突發逝世于小崗村。

噙滿淚水的小崗人又一次按下紅手印,請求將沈書記永遠“留”在小崗。

如今,在小崗村東北一隅的陵園內,沈浩安息在蒼松翠柏之間,和他深愛的土地、牽挂的小崗融合在一起。

從按紅手印首創“大包幹”,到三次按紅手印留住“沈書記”——這四次紅手印,感天動地、氣壯山河,是黨心民心團結一心、持續開創改革新局的最好見證。

“小崗村每個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都離不開黨的指引!”當年“大包幹”帶頭人之一、老村委會主任關友江深情地説。

回望40年歷史風雲,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夢想和改革的力量始終匯聚在一起。

肇始于小崗,沿著改革開放這條必由之路,中國共産黨人率領億萬人民探索出一條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讓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産黨的面貌煥然一新。

“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改革的方向、歷史的宣示,也是人民的選擇。

“新的偉大革命”——改革開放恰如撬動歷史的支點,以雷霆萬鈞之勢席卷神州大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徵途上揚起浩浩風帆……”——摘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2018年,一條停靠“鳳陽小崗”附近的高鐵進入勘察準備階段。這個聞名遐邇的小村莊,將有更讓人向往的遠方。

路的變遷,讓人百感交集。

“大包幹”之前,這裏羊腸小道蜿蜒逼仄、泥濘不堪。

1982年,小崗村民們“分段承包”,每戶人家各修一段路,村裏有了第一條像樣的土路。

1994年,土路改建成沙石路。

1997年,第一條水泥公路友誼大道誕生。

2008年,村內標誌性的改革大道正式通車。

小崗之路,就是中國改革之路。

“小崗村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看了讓人感慨萬千。實踐證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講常新。”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考察時這樣感慨。

40年來,路似守望者,目睹著億萬中國人沿著改革開放的大道闊步前行,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奔向強起來。

衝破僵化思想桎梏,改革開放釋放出空前發展動力——

1983年,“大包幹”後第五年,嚴宏昌一家七口年收糧達到2萬多斤,吃飽肚子不再是問題。嚴宏昌特意去了趟浙江農村,發現那裏一些義烏人已開始搖著撥浪鼓,用“雞毛換糖”等方式發展起經濟、辦起企業。

“他們有撥浪鼓,我們有鳳陽花鼓!”嚴宏昌帶回了塑膠切割機,投資5萬元辦起了小崗村第一家塑膠加工廠。

幾乎同時,距離小崗250余公里的江邊小城——安徽蕪湖,年廣久經營的“傻子瓜子”已很紅火,但也陷入了爭議中。

這件事驚動了鄧小平,他三次點名相挺,“讓‘傻子瓜子’經營一段,怕什麼……”

1979年,首鋼成為國企改革的第一個採用利潤遞增包乾制的重大試點;1980年,賣紐扣的19歲溫州姑娘章華妹領到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被思想禁錮和計劃經濟壓抑已久的活力和創造力一旦釋放,無數個“年廣久”就匯成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洪流。

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思想一旦解放,封閉國門隨之打開。

就在小崗村按下“大包幹”紅手印的第二年,黨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創辦經濟特區,“殺出一條血路來”。當年喊出“效率就是生命”“三天建一層樓”的深圳速度,讓人真實感覺到中國要大踏步實現富強的急切!

如今的深圳,已從當年一個邊陲漁村發展成為國際上知名的創新大都市,GDP規模已與香港相當。與當年很多人通過深圳大規模“逃港”形成反差的是,現在已有越來越多香港人來深圳“圓夢”。

2018年初,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存在30多年的深圳特區管理線,深圳特區一體化發展迎來新的起點。“改革已更多從有形轉為無形,特區已從個別轉為普遍,標誌著改革開放進入了新境界。”有觀察人士如此評點。

歷史,以這種令人感慨萬千的方式,奔涌向前。

從小崗到蕪湖,從義烏到深圳……40年來,改革開放大潮滾滾向前,一個個村莊、一家家企業、一座座城市變化了模樣。

“我們黨靠什麼來振奮民心、統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麼來激發全體人民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活力?靠什麼來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在與資本主義競爭中贏得比較優勢?靠的就是改革開放。”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作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説明時如此表示。

今天的小崗,已從當初一百多人的生産隊發展成為全國十大名村,在十年前區劃調整後,小崗行政村已現轄23個村民組,有4173名村民;可耕種面積從當年的500余畝擴展到1.45萬畝,村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也從當年22元增長到2017年的18106元。

今天的中國,經濟總量從1978年的“世界第十”躍升為“世界第二”,從“瀕臨崩潰”變為“世界引擎”,GDP已突破80萬億元。外匯儲備當時不足2億美元,如今已達3萬多億美元,連續十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從當年電視、汽車等消費品少得可憐到如今網購消費成全球之首,高鐵、共用單車國際馳名……一個13億多人口的東方大國,譜寫出一曲氣魄宏大的壯麗史詩。

全方位深層次多領域展開,改革開放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活力——

鳳畫,鳳陽的一張名片。畫中鳳凰“九尾十八翅”,聚集百鳥之長,少一尾、一翅都不行。

“改革開放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領域的全面進步。”在鳳陽縣委書記徐廣友看來,只有“九尾十八翅”同頻共振,社會主義這只金鳳凰才能振翅高飛。

隨著中國“軟實力”的崛起,小崗人也開始挖掘自己的文化潛力。

小崗人已幹起了紅色旅遊,把村裏僅存的一套相對完整,附帶井臺、豬圈的茅草屋,改建成“當年農家”旅遊點。總投資300萬元、佔地面積30畝的小崗村大包幹紀念館已于2005年落成。

沈浩紀念館、村民文化廣場、百畝葡萄示范園等“紅色符號”和生態景區相結合的旅遊線路,讓這個小村莊躋身國家4A級景區,每年吸引幾十萬遊客來探訪“改革第一村”的新貌,汲取改革的精神。

從當年為了吃飽飯而奮鬥,到今天期盼有更清新的空氣、更美的山水,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斷提升,改革發展理念也在深刻變化。

距離小崗近40公里有一座鳳凰山,明朝年間中都城就建于此山之陽,故名“鳳陽”。由于當地長期開山取石造成山體千瘡百孔,成了連鳥兒都無處落腳的荒地。

“生態還鳳陽,鳳凰重振翅。”近年來,鳳陽縣下決心停止採石行為,推進生態修復工程,把鳳凰山打造成風景觀光、休閒娛樂的生態園。

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是改革的重要一“翅”。

“80後”楊越嶺,是小崗村當時為數不多的大學生。2009年,當他毅然決然辭掉城裏工作,和妻子一起回到家鄉創業時,友誼大道旁建的幼兒園已是歡聲笑語,小學裏書聲瑯瑯;2013年,九年一貫制學校在小崗建起來。如今,小崗每年都有十幾個孩子考上大學,前幾年還出了博士。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如同小崗不斷拓展的改革足印,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陸,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40年來,改革開放大潮波瀾壯闊,各領域改革全方位推進,釋放出無窮的活力。

中國像一個磁場充滿吸引力,類似哈佛8位博士齊歸合肥科學島創業的事例並非個案,這種“鳳還巢”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改革開放以來,在我的眼裏是幾百年來中國歷史最好的一段……”1984年下海辦企業的柳傳志,在《寫給一百年後人們的信》中如此寫道。

百折不撓勇向前,不斷增強改革開放的信心和勇氣——

改革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1993年,作為“崗二代”的嚴宏昌之子嚴余山、嚴金昌之子嚴德雙、關友江之子關正景相約到廣東東莞打工,一到便被城市裏矗立的高樓大廈、夜色中閃爍的霓虹燈所震驚,“這是小崗人沒看到的景象,深深感覺我們落後了!”

在首創“大包幹”後,小崗村在一段時間裏的經濟發展卻滯後了,村民增收乏力,被稱為“一夜越過溫飽線,20年沒過富裕坎”。

前些年,小崗每平方公里土地創造的産值僅為華西村的3%、南街村的6.4%,不少慕名而來的遊客也感覺,小崗與別的村莊相比並無特別之處。

小崗立足“農”字,但也要試水辦企業!

嚴余山試圖續寫他父親當年的“創業夢”——這位憑借打工自學創出多項專利技術、在上海等地辦廠經商的“崗二代”,回村辦企業卻遭遇“滑鐵盧”:2000年後投資的瓶蓋廠、電錶廠接連夭折,50萬元投資變成了一堆不到兩千元的破銅爛鐵,“我當時還不知道有‘投資環境’這四個字”。

嚴余山失望離鄉。

其實,何止小崗。放眼全國,改革從來都是在破解難題中前行,盡管一路羈絆一路挑戰,但除了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別無他途。

小崗從一度迷茫中奮起,在上級黨組織領導下,特別是在以第一書記沈浩為代表的村兩委直接帶領下,小崗人發揚“大包幹”精神,再度開啟改革新局面。

2015年7月8日,16戶小崗村村民代表領到紅燦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拉開安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的序幕。

從“紅手印”到“紅證書”,小崗又一次成為農村改革的先行者。

當年土地由“合”到“分”,是解放生産力的必然要求;40年後,土地由“分”到“合”,亦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內在需求,目前小崗60%以上的土地已實現流轉。農村宅基地和農房確權發證試點、推進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以種糧大戶程夕兵名字命名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正在試點……近年來,小崗持續擔當全省的農村改革探索先鋒。

小崗産業經濟也在崛起。5平方公里的小崗産業園正在加快建設,小崗村品牌等無形資産評估入股小崗創新發展公司,設立4億元的“小崗徽銀現代農業改革支援基金”……黨的十八大以來,小崗村迎來了發展最快的時期,特別是自2016年實施“三年大變樣”行動後,小崗迎來快速改革發展期,2017年小崗實現村集體收入突破820萬元,農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2年增長70%以上。

嚴余山又回來了,成為首個入選小崗村黨委的“崗二代”。他説,現在最大心願就是“衝刺全面小康”。

“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突破”——中國“再出發”,繼續沿著改革開放的康莊大道奮勇前行,不斷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啊,親愛的朋友們,創造這奇跡要靠誰?要靠我,要靠你……”——摘自歌曲《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夢想與改革,始終相伴而行。

小崗村黨委委員嚴余山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本厚厚的插圖版小崗村旅遊總體規劃,一個現代田園化的小崗正在緊鑼密鼓布局。

“改革標誌,幸福小崗”是未來的形象定位:“國家5A旅遊景區、全國研學旅遊示范基地、國內知名特色小鎮、皖北鄉村旅遊典范”是小崗的發展目標。在現有紅色景點基礎上,小崗還將建設一批特色民宿和“大包幹田園”等觀光休閒農業。

這是小崗村在新時代的“鄉村振興”藍圖,也是小崗人眼下正忙活的“大事”,要以“讓人眼前一亮”的面貌,來迎接按紅手印40周年的紀念日,希望各地的人都來小崗“走一走,看一看”。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接力探索、接續奮進的關鍵之年。

小崗,如同邁入新時代中國的縮影,在改革開放新起點上蓄勢再出發,揚帆新啟航。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360個重大改革方案、1500多項改革舉措推出並落地生根,各領域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拔地而起,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我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2017年10月25日,再次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話語擲地有聲。

這堅信,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不移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

這宣示,發出了邁入新時代的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豪邁動員。

這是以人民為中心、由人民來“閱卷”的新趕考——

2017年10月18日,“大包幹”帶頭人嚴金昌一家人在自家開辦的飯店裏觀看十九大開幕會。

“總書記的報告給大家吃了定心丸,我對流轉土地更加放心了,可以甩開膀子搞農家樂。”流轉了全部土地、從事第三産業的嚴金昌,聽到習總書記説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時格外振奮,“準備在後院空地上再建一棟三層小樓,建特色民宿,落實好鄉村振興戰略。”

改革開放是人民的事業,要以人民是否滿意為標準,這就是小崗精神的實質所在,也是新時代開啟改革開放新征程的價值指向。

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説:只要我們深深扎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風雨無阻,奮勇向前。

“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黨的十九大報告生動詮釋出中國共産黨人在新時代秉承的“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和執政情懷。

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

2016年7月21日,距離小崗村100余公里遠的天長市迎來一位特殊客人——世界銀行行長金墉,他來這裏考察一項“破解世界性難題”的改革。

在這裏,村民有“簽約村醫”提供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和簽約的健康管理服務;通過建立以市公立醫院為龍頭涵蓋全市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醫療共同體”,村民可以共用全市醫療資源,有效降低醫療費用。

醫學專家出身的金墉感嘆:“安徽醫改進展令人振奮”,不僅在中國具有推廣意義,而且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了借鑒。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從強調“物質增長”到注重“公平正義”,從“以GDP論英雄”到更在意“環境生態”……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今天,民心所望就是改革所向。

“40年前改革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今天的改革是解決‘優不優’的問題。”安徽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王飛表示,邁入新時代,就要對人民的新期待有更為前瞻性的把握和認知。

這是依然要過“婁山關”和“臘子口”的新長徵——

穿越革命和建設的洪流,激蕩改革與開放的風雲,按照“兩個階段”“兩步走”的戰略安排,中國這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東方大國,如今正朝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奮進。

行百裏者半九十。正如登頂前可能遭遇陡坡,離目標越近越要攻堅克難。

“一切不觸及矛盾、不解決問題的改革,都是形式主義。”小崗所在的安徽滁州被譽為“改革之鄉”,市委書記張祥安快人快語。

有的城市中曾有這種“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情況:道路上的垃圾歸環衛部門管,個別不負責任的工人把垃圾掃進下水道;下水道又歸市政部門管,結果垃圾挖出後堆到綠化帶上;綠化帶則歸園林綠化部門管,垃圾又被重新清理到道路上……

深水區的改革,就是要刀刃向內自我革命,打破各自為政的利益藩籬。

滁州市近年來把農委、食藥監、質監等各家都相近的檢驗檢測業務整合集中。但“一合激起千層浪”,有的“上級婆婆”不幹了,直接發函警告地方“如果撤去機構,今後停止項目支援”。“原有的牌子不摘,人和機構簡化合並”——壓力之下,滁州這樣“應招”。

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需要堅定不移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突出重點,攻克難點。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黨的十九大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部署。今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領域將更廣、舉措將更多、力度將更大。

2017年1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強調著力增強改革的係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並提醒在新征程上“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這是凝聚力量、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的再出發——

春華秋實,四季輪替。

小崗4300畝示范田裏的新麥,經歷了冬雪的滋潤,蓄勢迎接新春的到來。

“不少有本事的年輕人在外不想回來,主要因素還在于村裏沒有好的投資項目吸引!”

“沈浩書記走了,但給村裏留下了他的足印!我們呢?”

……

2018年元旦後,“小崗青年創業交流”微信群裏,展開了一場頗有火藥味的討論。

這個30多人的微信群是主抓青年工作的嚴余山建的,群裏有小崗18位青年創業之星,還有遠在上海、北京等地工作的“有想法有思路”年輕人,希望能為小崗新一輪的發展增磚添瓦。

在他們看來,改革開放40周年是對小崗一次審視,也是一次考驗。

“父輩們的大包幹解放了生産力,掀起了改革浪潮,今天怎樣繼承發揚小崗精神,如何再出發?”這是年輕人發出的小崗之問,也是當下中國的時代之問。

歷史的契機,等待我們把握。

今天的中國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擁有以往從未有過的物質條件和機制優勢,也正處于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

“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給人啟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徵路。今天的新長徵,就是將改革進行到底!

時序更替,夢想前行。

小崗村旁,有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溪河,它匯入淮河,浩蕩東去,奔向大海。

改革大潮奔騰不息。今天的小崗村如同邁入新時代的中國一樣,向著新航程揚帆奮進……(記者王正忠、張旭東、楊玉華、熊爭艷、張紫赟、陳諾)

———— 全文 ————

———— 收起 ————

高清圖集

  • 這是2月12日拍攝的安徽鳳陽小崗村(無人機航拍)。

  • 拼版照片:上圖為1978年冬,18位農民按下紅手印的“大包幹”契約(資料照片);下圖為1981年,部分“大包幹”帶頭人在茅草屋農舍前合影(資料照片)。

  • 這是2008年10月7日,沈浩(前右)與“大包幹”帶頭人關友江、嚴俊昌、嚴金昌、嚴學昌交流小崗村的改革發展情況。

  • 安徽鳳陽縣小崗村農民展示領到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2015年7月8日攝)。

  • 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葡萄園內,農民準備進園採摘(2017年7月13日攝)。

  • 安徽科技學院科研人員在小崗村農田裏調試農業物聯網設備(2017年7月13日攝)。

  • 2月8日,在安徽鳳陽小崗村,村民在“大包幹”帶頭人嚴宏昌(左)的店裏取快遞。

  • 2月13日,“大包幹”帶頭人嚴金昌展示文藝志願者書寫贈送的春聯。

  • 2017年11月28日,“大包幹”帶頭人嚴宏昌的兒子嚴余山在自家經營的超市裏上網。

01002005063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