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稿
2017年9月29日

9月29日,在蘭州火車站,經蘭渝鐵路運行的中新南向通道鐵海聯運快速貨物列車首發。從百年前孫中山《建國方略》中提出構想,到今日列車從黃河岸邊、黃土高坡出發,一路跨橋鑽隧、穿過千山萬水,直至長江之濱、巴渝大地。 9月29日,在歷經9年攻堅克難後,長達886公里的蘭渝鐵路全線通車,在中國西北和西南之間畫出最近的連線。 新華社記者范培珅攝
新華社重慶9月29日電題:南北築通途--寫在蘭渝鐵路全線通車之際
新華社記者
從百年前孫中山《建國方略》中提出構想,到今日列車從黃河岸邊、黃土高坡出發,一路跨橋鑽隧、穿過千山萬水,直至長江之濱、巴渝大地。
9月29日,在歷經9年攻堅克難後,長達886公里的蘭渝鐵路全線通車,在中國西北和西南之間畫出最近的連線。
馳於山間 千萬人乘上開往小康的火車
上世紀90年代,從蘭州到重慶,途經的甘、陜、川、渝22個縣(市、區)中有17個是國家級貧困縣,溫飽線以下的貧困人口近1000萬,許多農民人均年收入只有900余元。
“要致富、先修路”。蘭渝沿線許多縣區都處於秦巴山區深處,飽受大山阻隔、交通不便之困,這裡的人們無不對這條鐵路充滿異乎尋常的渴望。貧困的楊尕女把一列火車從夢裏畫到了自家墻上。
在群山另一側的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有人仿佛聽到了她的期盼。1994年初,時任蒼溪縣委辦主任的趙均國和其他夥伴一起,開始了一場長達23年的“回答”。
1994年初,由蒼溪縣發起,聯合閬中、南部兩縣,共同向蘭渝鐵路沿線9地(市州)25個縣(市區)共同倡議蘭渝鐵路儘早立項上馬。
“在北京,我找到生病住院的蒼溪籍老紅軍李開湘將軍,他不久便離開了人世。”趙均國至今仍然記得病重的將軍拉着他的手叮囑的鏘鏘話語:“當年紅軍長征在蒼溪縣橫渡嘉陵江時,用的是木船,該修一條鐵路了……”
2000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來自甘、川、渝三省市的代表委員聯合建議盡快修建蘭渝鐵路,得到中央大力支持。此後,三省市和鐵道部共同商議合資建設。
2008年9月26日,蘭渝鐵路,這條承載着眾多期盼的“國家工程”全線開工建設。今日,西部區域發展的一大瓶頸終被打破。沿線上千萬群眾,迎來了經過“家門口”的第一條鐵路。
這條路將帶領千萬楊尕女們走向富裕。距離楊尕女家只有十余公里的定西市岷縣麻子川鄉綠葉村,電商青年於軍強已經&&好了火車運貨的事宜。
儘管已經做到年銷售額1000萬元,但於軍強的事業仍然飽受交通之困。蘭渝鐵路的全線通車,意味着於軍強的網銷産品能夠更加快捷地“走南闖北”。“火車開通後,我們發往蘭州和重慶兩個方向的快遞運費只需要原來的一半。”他説,準備將節約的資金投入到當地,這意味更多的貧困戶將和他共富。
蘭渝鐵路沿線許多地區,都存在這樣物産獨特但困於交通的“富裕的貧困”。在四川南充,火車可以讓當地出産的蓮藕提速“北上”,每年100多萬斤的産銷量,僅運費一項就比汽運節約30萬元;在隴南市武都區,佔中國種植總面積60%的油橄欖,已吸引大批投資客北上訂貨。
現在,蘭渝鐵路打破山鄉的封閉,豐富物産和資源走出去,大量資金和人才流進來。沿線群眾正在奮力擺脫“富裕的貧困”,進入開往小康的快車道。
迎難而上不斷試錯 “中國工法”創造鐵路建設奇蹟
“眼睜睜瞅着成果毀於一旦。”説起胡麻嶺隧道施工中遭遇的難題,標段項目總監袁維瑜聲音輕顫,艱難克制住眼角的淚光。
蘭渝鐵路開通後,火車穿過胡麻嶺隧道只需要幾分鐘,但克服該隧道修建過程中一系列世界施工難題的,卻是蘭渝人9年的殫精竭慮和無數次的從頭再來。
2011年8月,胡麻嶺隧道修建第三年。此前一切順利,每個月掘進近百米,整座隧道即將貫通,施工人員都準備好了慶功酒。可到了8月19日,隧道裏卻突然涌出如泥石流般的細砂,淹沒了已經修好的隧道。
參建過十幾條鐵路的老鐵路人,從未遇見像胡麻嶺這樣難的隧道;在鐵路隧道施工中享有盛譽的德國專家,曾專門自帶頂級設備和施工團隊到胡麻嶺應戰,但試了幾次都沒成功,撤離時認為“不可能在這種地層中打隧道”。
掘進,淹沒,再掘進。鐵路施工者們在胡麻嶺與細砂展開拉鋸戰。過去5年半,胡麻嶺隧道發生了四次大突涌,不得不清理砂漿15萬方。“在這種地質條件下進行隧道施工國內外沒有先例,我們只能靠自己摸索,終於在2015年形成一套成熟的施工方案。”蘭渝鐵路公司副總經理陳東傑説。
早在1919年,孫中山先生就提出修建蘭渝鐵路,規劃路線“蘭州-廣元-南充-重慶”,正是今日蘭渝鐵路的基本走向,但因沿線地質條件極為複雜,受技術所限,這條鐵路直到進入21世紀後才開始實施。然而即使到了今天,蘭渝鐵路施工遇到的也是一系列世界級難題,胡麻嶺僅僅是一個縮影。
位於甘肅省岷縣與漳縣交界處、全長19公里的木寨嶺,是我國目前最高風險等級的鐵路隧道,遇到的是世界鐵路隧道中最大的地應力,隧道襯砌受擠壓變形。各參建方通過科技攻關,今年7月終於完成被破壞襯砌的補強工作。
“蘭渝鐵路是用‘中國工法’創造了世界鐵路建設的奇蹟。”蘭渝鐵路公司董事長熊春庚説,到目前為止,參建各方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50余篇、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70余項、各類工法總結31項。
蘭渝為同類地質的國內外公路、鐵路隧道施工提供了方案、貢獻了智慧,目前在建的多條地質條件類似的鐵路和公路項目,在設計、施工時都向蘭渝“取經”,少走了彎路,降低了成本。
黃金通道連接“一帶”“一路” 構建西部發展“新動脈”
位於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的分水嶺上,代表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兩塊石頭,顯示出兩個不同的區域。腳下,蘭渝鐵路穿過,正把此前的分割變成緊密的&&。這條鋼鐵大動脈,在崇山峻嶺間穿行,一頭是西北黃土高原上黃河穿城而過的蘭州,另一頭是大西南長江畔的重慶。
蘭渝鐵路全線開通運營後,我國西部的交通格局也將發生質變。此前,西北與西南的鐵路客貨交流主要經由隴海線、西康線、襄渝線運輸,呈“之”字形布局,線路迂迴繞行,導致運輸能力緊張,不能滿足大區間客貨快捷運輸需求。
而作為西北、西南地區之間最便捷的快速鐵路通道,蘭渝鐵路全年運輸送能力可達6000萬噸,可通行雙層集裝箱貨運專列。全線通車後,隨着不斷提速,蘭州至成都、重慶的鐵路運費有望降低約三分之一,而時間縮短約三分之二。
鐵路全線通車之前,市場已經聞風而動、尋覓商機。
煤炭資源空間分佈不均、運力不足是多年來困擾我國能源市場的重大問題,而這一歷史近期有望隨着蘭渝鐵路的全線通車而改寫:一個規劃年産值120億元、輻射南方地區的新疆煤炭商務中心正隨蘭渝快車南下,重構南方能源市場。新疆煤交所副總經理張奎認為,蘭渝鐵路的開通將徹底打破新疆與南方地區能源交通障礙,“疆煤在西南市場佔比一直保持在10%左右份額,蘭渝鐵路通車後,運距減少,運費降低,疆煤南下將成為常態”。
蘭渝鐵路開通當天,蘭州國際港務區組織的兩列貨運班列,首次截彎取直,沿蘭渝鐵路直下重慶。一列車上是1500噸鋁錠,另一列上是西北的農産品馬鈴薯和洋蔥。而在不遠的將來,這些大西北貨物將沿着這條線路快速南下,經過重慶、貴州至廣西,甚至遠銷東南亞。蘭州和它身後的大西北,將打開它的“南向通道”。
8月底,重慶、廣西、貴州、甘肅四省市區簽署《關於合作共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的框架協議》。此前,西部地區大多都是東西向大通道,“南向通道”由北部灣海港和南寧向北經貴陽、重慶、成都,連通蘭州和西安,將形成我國西部地區的第一條南北向的縱向大動脈,也使我國西北地區多了一條向南出海的大通道。
經過測算,如果從蘭州經過蘭渝鐵路向南到新加坡,比向東出海時間節約5天左右,陸海運距縮短約一半。藉&蘭渝鐵路這條在中國西北和西南之間最近的連線,“一帶”與“一路”將無縫銜接。
隨着蘭渝鐵路穿過千山萬水、全線通車,我國西部崛起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通道,西南則與西北實現資源、産業優勢有效互補。西部開發開放必將澎湃新的脈動!(記者王丁、任衛東、屠國璽、王衡、張翅、韓振)
———— 全文 ————
———— 收起 ————
高清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