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馬敘倫提出倡議,於右任題寫校名,豐子愷設計校徽……
泉州這所大學,能刷新你對職業教育的認知
這是一所以理想命名的學府
迎着黎明的光輝、播撒春天的種子
這是一所光榮與夢想交織的學府
被譽為泉州近代平民教育發祥地、泉州現代職業教育發軔地
這是一所不斷探索與開拓的學府
不僅為有志青年拓寬職業賽道
更讓中國職業教育走向世界舞&
九十五載櫛風沐雨、薪火傳續
四十年弦歌不輟、砥礪深耕
這就是——
黎明職業大學
豐澤校區全貌
一、理想命名 探求救國救民真理
“夜在崩潰,冬在崩潰。黎明在到來,春天在到來
我們要迎着黎明的光輝,把春天的種子播遍全世界”
1929年春,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馬敘倫的倡議下
近代民主革命人士許卓然、秦望山等
發起創辦黎明高級中學
辛亥革命元老於右任題寫校名並任學校董事,梁披雲任校長
蔡元培
梁披雲年輕時照片
三隻小鴿子站在晨曦面前,象徵着黎明即將到來
這是著名畫家豐子愷為學校設計的校徽
意在 啟發青年學生要有蓬勃的朝氣
要有站在時代最前列的革命精神
擔負起天下興亡之責
黎明高級中學茅屋
黎明高級中學舊址——武廟一角
黎明高級中學師資力量雄厚
與當時南京曉莊師範、上海立達學園齊名
成為東南沿海傳播真理與自由、民主與科學的思想文化中心
在探求救國救民真理、實現振興中華夢想的道路上
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逐光不止 打造中國職教窗口
因時局維艱,1934年黎明高級中學被迫停辦
令人欣慰的是,黎明沒有消亡
1981年春,一群熱愛教育事業的海內外師友
在黎明高中的舊址發起創辦了黎明學園
開展電子技術、裝潢美術、攝影藝術
口腔醫務、企業管理、外語等培訓
為改革開放初期百業俱興的泉州培養了一批急需人才
《光明日報》於1981年9月3日報道了黎明學園開學的新聞
《世界日報》於1981年11月20日報道黎明學園新聞
1982年,黎明學園工作人員在整理巴金所贈的圖書
校長梁披雲給首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生題詞簽名留念
林國華老師在基礎英語大專班B班授課
黎明大學鯉城校區落成典禮
校長梁披雲在新生開學式上講話
1984年,福建省政府批准在黎明學園基礎上創辦黎明職業大學
這是全國最早一批創立的職業大學之一
成為泉州現代職業教育的發軔地
扎根泉州、面向閩&
工科為主、海絲特色
在深化閩&教育合作、密切閩&人文交流等領域發揮了先行先試作用
更為有志青年拓寬職業賽道
更好地服務兩岸融合發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和泉州産業升級
探索出職業教育的福建樣板
從此,黎明職業大學以嶄新的姿態
開啟了職業教育的新篇章
豐澤校區第二期工程
洛江校區規劃鳥瞰圖
三、先試先行 專業群成國家標杆
作為全國職教領域的先行者
黎明職業大學始終緊跟時代步伐
主動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
從“對接需求服務産業”到“支撐創新並跑産業”
把專業建在産業鏈上、專業群建在千億産業集群上
形成“親産業數智化”産教融合專業集群
現有9個特色專業群,建設了49個專業
專業崗位群契合率高達100%
其中,“新材料+鞋服”高分子材料智能製造技術專業群
更是成為了國家高水平專業群
現代建築專業群、融媒體廣告技術專業群
入選福建省“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
新材料與鞋服工程學院高分子材料智能製造技術專業實訓教學現場
文化傳播學院影視多媒體技術專業實訓教學現場
智能製造工程學院工業機器人操作與運維實訓教學現場
國際交流學院留學生學習攝影技術
輕工學院食品專業實訓教學現場
航空學院通用器維修專業實訓教學現場
信電學院學生為“量子霍爾效應實驗儀”準直
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與地方經濟發展的緊密結合
學校堅持職業教育與城市發展融合共榮的理念
與泉州當地工業園區和縣域産業聚集地共建産教聯合體
通過深化校企“雙元”協同育人模式
以企業真實課題和項目為載體
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技能
多年來,黎明職業大學向泉州實體經濟企業
輸送7萬餘名技術技能人才
為泉州提供堅實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累計培養10萬餘名畢業生
活躍於各行各業
許多已成為行業精英、各界翹楚、社會棟樑
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育新質生産力提供智力支持
四、放眼國際 職教出海譜寫“國之大者”
刺桐港傳千年海韻
黎明湖育四方英才
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
擁有豐富的海絲文化資源
黎明職業大學充分利用這一優勢
在福建省率先提出“海絲學院”辦學模式
創新開展“中文+職業技能教育”“中文+人文交流”等項目
不斷深化“海絲學院”實體化建設
將海絲大師團隊引進學校、海絲文化引進課堂
通過舉辦海絲文化節、海絲文化論壇等活動
打響海絲文化育人品牌
非遺技藝傳承人陳克忍為留學生講解珠繡技藝
第二期中亞國家“中文+跨境電商”職業技能培訓班舉辦
黎明(澳門)海絲學院第一期茶藝技能培訓班現場
留學生春節文化體驗活動
留學生體驗非遺技藝——竹編
印尼留學生身着蟳埔女服飾面向海外直播非遺泉州
越南、緬甸留學生學習服裝設計與工藝
“中文+職業技能(導游服務)”賽項的一、二、三等獎
“中文+職業技能(電子商務)”賽項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兩項
齊聚21個國家84所院校參賽的第二屆“絲路工匠”國際技能大賽
黎明職業大學何以能手握六獎,居參賽院校榜首
這正是學校長期以來注重國際學生教育教學工作的體現
是不斷堅持探索“中文+職業技能”培養模式的重要成果
以僑為橋,立足“海絲”
自建校起
黎明職業大學便融入了開放辦學的“基因”
積極搭建海絲文化傳播&&
持續拓展海外“朋友圈”
學校先後在印尼、馬來西亞、泰國
柬埔寨、緬甸、吉爾吉斯斯坦、菲律賓等7個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及中國香港、澳門地區
設立了11個“黎明海絲學院”
這一模式不僅在全省高職院校中廣泛推行
更被《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譽為
“北有魯班工坊,南有海絲學院”
通過設立海外人才培訓基地
探索“校企雙元+海外就業”的國際學生培養模式等方式
黎明職業大學為海外學子提供了優質的職業教育資源
讓中國職業教育走向世界舞&
五、匯聚名師 人才強校形成“黎明樣本”
自古名師出高徒
學校師資力量決定教學質量和就業質量
早在黎明高級中學時期
著名文學家巴金、魯彥、麗尼
社會學家吳克剛、衛惠林、柳絮、葉非英
出版家、翻譯家吳朗西
音樂家呂驥
戲劇家張庚、邵惟
史學家楊人楩、周貽白
生物學家陳范予、伍禪
農學家湯文通、柳子明等文苑教壇名師巨擘
先後來校考察、講學和寫作
為學校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合影
福建省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陳雄寅博士指導學生集訓
福建省金牌工人程永強指導學生實訓
省級教學名師張華玲指導學生實訓
桐江學者王經逸指導學生開展課程實踐
秉持人才強校理念
如今的黎明職業大學依然名師薈萃
現有全國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傑出校長獎2人
傑出教師獎1人、“萬人計劃”1人
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2個、全國優秀教師2人
學校以“四有好老師”標準
打造了一支高水平國際化雙師隊伍
蟬聯全國高職院校教師發展指數優秀院校
是國家級、省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
為教師的成長與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和無限的可能
六、風華校園 五育並舉繪育人藍圖
青春的美好
在於探索未知、奔赴熱愛
在黎明職業大學
有滿腔熱忱
便可以在夢想的舞&上盡情綻放
織就青春力量的聲音交響
這裡有“十八般武藝”等你解鎖
校園文藝匯演、合唱節等系列活動
構建出多元分層、多彩開放的文化氛圍
和老師同學組隊參加各種專業職業技能競賽活動
課外科技活動和創新創業競賽
讓自己成為富有創意、善於創新、勇於創業的人才
閱讀徵文、圖書漂流、文化講壇、主題書展
濃厚的書香氛圍
引導青年學生培養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習慣
“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
常態化開展的全校師生健身運動
讓師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錘煉意志
九十五載風雨兼程,踐行先輩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四十春秋職教耕耘,書寫職教高質量發展的神州答卷
如今的黎明職業大學
以卓越的辦學成果和貢獻
獲全國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優秀學校獎
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服務貢獻50強
全國高等職業院校育人成效50強等眾多殊榮
祝福黎明職業大學
生日快樂!
策劃:程立葳
采寫:陳醉
資料來源:光明日報 黎明職業大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