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再生稻迎豐收。通訊員 陳艷翩 攝
“豐收了!畝産625.39公斤!”近日,羅源北山村的北山灣農業專業合作社水稻種植基地裏傳來歡呼聲。
2日,羅源縣優質再生稻現場測産觀摩暨再生稻高産栽培技術培訓會活動在松山鎮北山村舉行。在北山灣農業專業合作社水稻種植基地,與會人員跟隨專家觀摩了再生稻“甬優1540”頭季稻現場測産。經專家組評定,測算出“甬優1540”頭季稻最高畝産為625.39公斤,成果喜人,也為種植戶增添了信心。
“我們首次試種再生稻就取得了這樣的成功!”羅源縣北山灣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於國胤告訴記者,由於水稻灌漿期受到氣溫影響,羅源縣大部分地區都無法種植雙季稻,存在“一季有餘,兩季不足”的情況,很多田種完一季之後就荒着了,農田的利用率比較低。“種再生稻之後,田塊的利用可以再延長兩個月。現在我們非常有信心實現增産增效,第二季的産量預估每畝約400公斤。明年,我們預計會再擴大再生稻種植面積。”
當日的培訓會上,福建農林大學原副校長、再生稻專家林文雄作了“低碳綠色再生稻高産栽培技術”主題培訓講座。林文雄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具體的案例和數據,從發展再生稻的意義、存在關鍵科學問題、高産關鍵栽培技術和顯著社會經濟效益四個方面,幫助種植戶全面了解再生稻的高産關鍵栽培技術。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再生稻開展水稻品種選擇、栽培模式、水肥管理等技術培訓,力爭明年再生稻蓄留面積進一步提升,産量再提高,確保增加種糧農民收入,保障糧食安全。”羅源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龔琪告訴記者,近年來,羅源積極推進全縣糧食單産提升行動,通過和福建農林大學合作在羅源大力推廣再生稻種植。此次觀摩活動充分發揮示範基地輻射帶動作用,推動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記者 任思言 通訊員 陳艷翩)
[責任編輯:程立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