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永福花卉,老産業散發新芬芳-新華網
14日,在漳平市永福鎮的鴻浩園花卉基地,工人們正忙着打包好一盆盆造型杜鵑花。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在線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交互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信息

永福花卉,老産業散發新芬芳

2024-08-15 10:40:54 來源: 福建日報
字體:

  14日,在漳平市永福鎮的鴻浩園花卉基地,工人們正忙着打包一盆盆造型杜鵑花。“這些花將發往全國各地。”基地負責人黃艷介紹,剛剛過去的七夕節期間,基地每天要發出100多單訂單。

  “永福鎮西山村擁有獨特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種植經驗。我們充分發揮本地優勢,實行‘一社一心帶三園’(即合作社、花卉中心和杜鵑花谷、鴻浩園、三藤生態園)發展戰略,走出花卉産業特色發展之路。”近日,西山村黨總支書記、主任陳東海在接受採訪時説道。

  永福素有“高山花園”的美譽,花卉栽培歷史可追溯至700多年前。目前,花卉種植面積已拓展至5.6萬畝,種植戶約5000戶。其中,杜鵑花種植面積達3.8萬畝,僅造型杜鵑花就有2.3萬畝,産量佔全國市場的80%左右。不僅如此,花卉品種也日益豐富,現已涵蓋杜鵑花、茶花、君子蘭、紅掌、鳳梨、蘭花等30多個品種。

  早期,永福花卉種植以小規模庭院式為主,種植面積僅1萬畝左右,品種單一,多為傳統杜鵑花,色彩和形態較為有限,難以滿足日益多樣化的市場需求,且種植技術相對落後,産量低,質量也參差不齊。1991年,永福花農陳木榮、張壽豐等引進西洋杜鵑,並在“木榮杜鵑花園藝場”試種成功。作為“苗一代”,他們積極推廣技術、開拓市場,在品種選育、栽培設施、花期調控、造型創新等方面不懈探索。

  近年來,永福鎮積極推動花卉産業提質增效,其中鴻浩園的成功案例尤為令人矚目。黃艷憑藉專業知識,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種養方向,將一盆盆杜鵑花打造成造型獨特、備受青睞的盆景,極大提升了産品附加值。同時,借助互聯網搭建電商直播&&,市場從省內拓展到全國乃至海外。如今,鴻浩園杜鵑花種植面積達20畝,杜鵑品種近千種,每年銷量可達2萬~3萬單。

  為進一步推動花卉産業高質量發展,陳東海牽頭創建“鏈上花”黨建品牌,創新組織架構,成立漳平市首個村級黨總支。該黨總支下設直屬、十里花街花木合作社、農家樂、電商等4個支部,將支部建在産業鏈上,充分借助黨建優勢助力花卉産業發展。

  “通過‘一社一心帶三園’模式,合作社發揮整合資源、協同發展的重要作用,促進花卉種植戶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陳東海介紹,“接下來,我們將對十里花街進行優化改造,打造‘前店後圃’的模式,前店精心規劃布局與陳列,展示特色花卉;後圃採用現代化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確保花卉的品質和産量。同時,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培育更多獨特、珍稀的花卉品種,滿足高端和定制化市場的需求。”

  陳東海&&,西山村將進一步推動花卉産業實現一、二、三産融合發展,這不僅意味着花卉種植規模的擴大和質量的提升,更需要將花卉産業與文化休閒旅游産業等深度結合,精心打造完整的産業鏈條,為當地鄉村振興持續注入強大動力。(記者 戴敏 通訊員 陳惠)

[責任編輯:程立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