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福安蓮池歷史文化街區:古韻新景兩相宜-新華網
活化利用,老街區潮起來夜幕降臨,位於蓮池歷史文化街區西南端的花漾街區“甦醒”了,一間間店舖燈光漸次亮起。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在線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交互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信息

福安蓮池歷史文化街區:古韻新景兩相宜

2024-06-05 10:43:03 來源: 福建日報
字體:

  華燈初上,改造後的花漾街區如夢如幻。李鬱 攝

  居民樓外立面改造、古建築活化利用、文物點修繕保護……初夏,福安蓮池歷史文化街區二期改造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這片依山傍溪的文化街區已有700多年歷史。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縣令林子勳在福安縣域中心開池種蓮,引水治火,因此得名“蓮池”,並發展為當地地理坐標、文化坐標。縱橫交錯的布局裏,窄窄的巷弄曲徑通幽,明清古民居、歷史文化點錯落有致,記錄着這個城市的歷史淵源。

  歲月流逝,街區整體建設、設施道路一度破舊。作為省級歷史文化街區,2021年,蓮池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正式拉開序幕,圍繞打造“閩東文化新福地 全家福安新蓮池”這一目標,福安抓好規劃建設、管理運營,循序漸進地修復、活化,讓老街老而不衰、魅力常在。

  串珠成線,古建築活起來

  提起蓮池歷史文化街區,學宮是繞不開的話題。宋代以來,這裡先後走出92位進士、40位舉人,共有151部作品傳世,成為福安培育歷代先賢濃墨重彩的一筆。

  踏着青石板步入蓮池歷史文化街區,沿七聖路爬上重金山頂,一座八角形的三層穿鬥木構架建築赫然入目。“這座是奎光閣,為古代學宮祭天樓,也是目前福安學宮保留下來的唯一建築。”城南街道辦事處二級主任科員鐘紹基如數家珍。

  因時間久遠,蓮池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學宮多已毀壞,如今僅存的奎光閣為清同治十年(1871年)重修。2004年,奎光閣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出奎光閣,穿過七聖路,便轉入後巷。後巷道路蜿蜒縱深,仿佛時光的畫卷緩緩展開。兩側東西向分列着余祠前巷、湖山路、七聖路等數條巷子,巷內,古厝、寺廟、宗祠交相輝映,構成豐富的人文景觀。

  目前,蓮池歷史文化街區共有歷史文獻記載的文化點92處,漫步其間,不時就會和文物古跡撞個滿懷。近年來,福安邀請專家對蓮池歷史文化街區進行全面考察,充分挖掘街區建築肌理,積極保護和恢復歷史建築,保存其完整文化體系。

  “蓮池歷史文化街區內的文物古跡就像一顆顆珍珠,散落在各街巷內,其保護和發展需要循序漸進。”在福州大學建築與文化研究所所長關瑞明看來,文化街區在做好文物自身保護的同時,要同步推進周邊環境整治,以文物古跡為珍珠,以街巷為線繩,“串珠成線”,讓歷史文化街區的活化利用迸發更大價值。

  今年,福安將蓮池歷史文化街區二期列入重點工程之一,整治、修復、活化力度再加大。福安還結合非遺文化,在蓮池歷史文化街區打造“東大路民俗文化一條街”,將婚慶習俗、喬遷習俗、金銀器製作技藝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引入街區,成了吸引年輕人的網紅打卡點。

  活化利用,老街區潮起來

  夜幕降臨,位於蓮池歷史文化街區西南端的花漾街區“甦醒”了,一間間店舖燈光漸次亮起。作為省級城鄉品質提升樣板工程,花漾街區背倚湖山,面朝龜湖,全長600多米。伴着習習微風,記者走進花漾街區,咖啡館、茶店、清吧等林立,茶香、咖啡香從鱗次櫛比的店舖間飄來。

  在一家名為六暮熏的清吧,三五張露營方桌,一套架子鼓,伴隨着柔和的音樂,一群年輕人一邊聊天,一邊興致盎然地欣賞着音樂。清吧裝飾既有“復古風”,又顯“年輕態”。

  “我是一名戶外運動愛好者,去年到花漾街區轉了一圈,被這裡優美的環境吸引,當即便租了店面做起清吧。”六暮熏負責人、“90後”陳建棋介紹,隨着花漾街區出圈,來這裡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遇到周末、節假日,店內位置都要提前預訂。

  離開六暮熏往前走20來米,一家名為大喜的奢侈品管理店吸引了記者眼球。與前一家的人群熙攘形成鮮明對比,這家店舖透着一股靜謐感,墻櫃上陳列着各式手提包,主理人陳靜芳正彎腰埋首修復手提包。“我們主要做手提包的修復和買賣,手提包修復和文物修復一樣,都需要靜下心來精雕細琢。”陳靜芳説。

  “為延續街區煙火氣,我們注重古建築的活化利用。”鐘紹基説,花漾街區改造前期也遇到資金缺口大的難題,當地通過“政府引領+社會共建”模式,由政府出資完善基礎工程建設,同時引入社會資本對古建築等進行統一修繕、管理,而後再出租。

  社會資本加持,花漾街區古建築重獲新生。“街還是那個街,味還是那個味,但古街在原貌、原住、原味的基礎上形成新形態、新業態、新生活。”鐘紹基不禁感嘆。

  融入日常、活化發展,如今的蓮池歷史文化街區,古韻與現代融合,老街與新景共生,洋溢着一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陳雅芳)

[責任編輯:程立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