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廈門1月27日電(記者 陳倩 顏之宏)“每天基本上都要走兩三萬步,只要在廈門,我就要過來看一看。”作為廈門筼筜湖的“市民湖長”和白鷺洲公園的“市民園長”,巡湖是陳亞進的主要工作之一。
上午八點半,陳亞進走出家門,乘公交車前往白鷺洲公園東公園巡湖。從東公園走到西公園,抵達位於西公園的筼筜湖保護中心,是他每次巡湖的基本路線。“有時起得早我就早點來,有時候白天忙就晚上再來。西公園晚上很熱鬧,散步、健身、唱歌、跳舞樣樣都有。”陳亞進説。
1月25日,陳亞進在白鷺洲公園東公園巡查湖區和園內情況。新華社記者 陳旺 攝
65歲的陳亞進退休前是中學老師,三年前經過競選,被筼筜湖保護中心聘為首批“市民湖長”,他曾在鼓浪嶼申遺期間在島上從事志願服務工作。“我的經驗豐富,有能力帶動更多人參與到筼筜湖的共管共治中來。”陳亞進驕傲地説,“我也想在退休後發揮一點餘熱。”
不同於其他“市民湖長”,已退休的陳亞進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這項工作。從日常巡查到科普宣傳,從收集市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到反饋解決方案,從制止市民的不文明行為到監督有關部門依法行政,這些都是陳亞進的工作內容。他説,“雖然‘湖長’的工作是無償的,但是我收穫了健康的身體,呼吸了新鮮的空氣,這比什麼都強。”
1月25日,陳亞進在白鷺洲公園東公園親水&&與市民交流。新華社記者 陳旺 攝
“你看,微信群裏有人反映小區門口的湖水裏有疑似化糞池溢出物,我們核實後啟動了應急預案,筼筜湖保護中心邀請專家實地考察後給出了解決方案。”陳亞進指着手機屏幕向記者介紹道。在這個名為“廈門市筼筜藍志願服務隊”的微信群中,時不時有人@湖長反映問題,“這些都是我們志願服務隊的骨幹,他們發現問題就@我,我上報給筼筜湖保護中心,由他們來解決問題。”
“廈門市筼筜藍志願服務隊”微信群聊天記錄截圖。被採訪者供圖
“廈門市筼筜藍志願服務隊”由陳亞進一手組建,他一直將“人人都是志願者,人人當好志願者”的理念融入志願服務科普宣傳中。“不是説在規定的時間穿上馬甲才是志願者,我認為市民走進公園使用了公園的設施設備,他就應該成為志願者,承擔起維護公園生態環境和公共秩序的責任。”陳亞進笑着對記者説。
走進白鷺洲公園,秀麗旖旎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筼筜湖區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白鷺雲集,是廈門一張靚麗的明信片。很難想象,這裡曾經污水橫流、垃圾遍地、水體黑臭……回憶起30多年前的筼筜湖,陳亞進搖着頭説:“太臭了,路過時要掩住口鼻跑過去。”20世紀80年代中期,筼筜湖區一度污染嚴重,魚蝦絕跡,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環境品質。30多年來,廈門先後開展五期筼筜湖綜合整治,湖區水質顯著改善,生物多樣性不斷增加,從昔日臭水湖變身最美“城市會客廳”。
筼筜湖綜合整治前後對比。廈門市委宣傳部供圖
2018年3月,廈門實行“雙總河長制”。為了積極調動民間力量參與到對筼筜湖生態環境的監督與保護中,廈門積極探索“市民湖長”的可行性。2020年4月,廈門市多部門聯合對外發布《招聘啟事》,面向廣大市民選聘筼筜湖“市民湖長”。作為福建省五星級志願者和廈門市“最美志願者”,陳亞進脫穎而出。
“同愛一片湖,共建一個家。我希望人人都是專做小事的志願者,共同守護好這清新的藍和怡人的綠。”陳亞進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