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12月28日電(劉默涵)12月23日至25日,俞大猷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十三屆明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泉州洛江舉行。來自國內外的一百多名專家學者,共同深入挖掘俞大猷輝煌功業的歷史價值,促進俞大猷文化的發掘、傳承與弘揚。
俞大猷是泉州市洛江區河市鎮人,明代抗倭名將,著名的軍事家、武術家、詩人、書法家,與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他生平著有《兵法發微》《劍經》《洗海近事》《續武經總要》《正氣堂集》等軍事、武術、文學作品,是一位既有“先計後戰,不貪近功”之雄才大略,又具有“平生不張能,不爭功”之崇高品格的民族英雄。
在研討會上,中國明史學會會長、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支平等專家學者分別圍繞俞大猷抗倭的歷史貢獻、俞大猷的大將之學及其推動地方長治久安、加強金門海防建設等方面發表主旨演講,對他的輝煌業績和崇高風範進行深入闡釋。在分組討論中,與會專家學者還圍繞俞大猷的生平業跡、軍事思想、戰略戰術、歷史貢獻、思想成長脈絡、愛國愛民的高尚情懷,以及他在歷史上的不朽地位等,進行了深入、全面、系統的研討。
會議期間,專家學者還前往俞大猷讀書處、俞大猷紀念館、濠溪橋、洛陽橋、蔡襄祠等地進行考察,實地感受先賢“志在天下、忠誠許國”的大我情懷。
近年來,洛江區致力於俞大猷文化遺跡保護和俞大猷文化傳承,持續把傳承弘揚俞大猷文化作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突破口。該區連續多年將俞大猷公園改造提升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先後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注重保護傳承,俞家棍獲評省級非遺項目,俞家棍傳習所列入市級非遺傳習所;成立海魂俞大猷文化保護中心,開展俞大猷文化學術研討,積極活化利用,進一步激發俞大猷文化生機與活力。
本次活動由中國明史學會、泉州市洛江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研討會期間,洛江還舉辦了“洛江論劍”《劍經》研討會、俞大猷主題書畫展、首屆俞大猷文化節等系列活動,通過展示、展覽、展演等方式,全方位彰顯洛江文化特色和濟社會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