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探索戲曲藝術與電影藝術的有機融合——專家學者共話戲曲電影的發展與創新之路-新華網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在線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交互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信息

探索戲曲藝術與電影藝術的有機融合——專家學者共話戲曲電影的發展與創新之路

2023-11-04 17:38:55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新華社廈門11月4日電 題:探索戲曲藝術與電影藝術的有機融合——專家學者共話戲曲電影的發展與創新之路

  新華社記者王鵬、吳劍鋒

  “博大精深的戲曲藝術為我國戲曲電影發展提供了豐厚滋養”“促進戲曲電影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守正創新”……日前,在2023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期間舉辦的戲曲電影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戲曲電影的發展與創新之路。

  縱觀我國電影史,戲曲電影一直佔有重要地位。1905年,京劇《定軍山》被搬上銀幕,成為中國第一部電影。此後,從《生死恨》《梁山伯與祝英&》,到《劉三姐》《花為媒》,再到《曹操與楊修》《白蛇傳·情》,一百多年來,戲曲電影為我國電影藝術的發展寫下生動注腳。

  近年來,面對電影創作觀念的創新和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如何在保留戲曲藝術魅力的同時,推動戲曲電影更好地擁抱時代、擁抱觀眾,成為不少戲曲電影人思考的話題。

  中國電影家協會戲曲電影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孟中華&&,戲曲電影是推動戲曲繁榮的重要手段。戲曲與電影兩種藝術形式的結合,對於弘揚中華文化、普及舞&藝術具有積極作用。

  一些與會人士認為,戲曲電影不能簡單地把戲曲舞&表演照搬到銀幕之上,而是應該在展現戲曲藝術表演程式的同時,注重用電影視聽語言來進行故事呈現。

  在中央戲劇學院教授路海波看來,電影鏡頭可以聚焦舞&演出中觀眾難以看到的細節,由此放大戲曲藝術之美,進而增強戲曲藝術的傳播效果。

  滬劇表演藝術家茅善玉以戲曲電影《敦煌女兒》為例,分析戲曲藝術與電影藝術在表達方式上的區別。

  “把《敦煌女兒》從舞&搬上銀幕,我們對劇本進行仔細打磨,使其與電影的表達方式相契合。”茅善玉説,演員在進行表演時,也要注重舞&藝術和電影藝術的區別,“在戲曲舞&上,我們是通過音樂、唱腔來帶動情緒。但在電影鏡頭前,演員要學會用眼神、面部表情來表達情感。”

  近年來,電影技術手段更加多樣,不少戲曲電影創作者也在積極探索戲曲與技術的融合創新,使戲曲電影的表現形式不斷豐富。

  例如,2021年上映的粵劇電影《白蛇傳·情》以白娘子和許仙愛情故事為基礎,融入中國繪畫藝術風格,借助4K技術及視覺特效呈現場景,收穫觀眾好評。

  對此,製片人孫金華&&,戲曲電影不能只是拍給戲曲工作者、戲迷看,應面向更多電影觀眾。近年來,以《白蛇傳·情》為代表的一些戲曲電影讓不少年輕人愛上戲曲。希望未來有更多電影人通過精誠的態度創作出精品佳作,帶動更多觀眾感受戲曲藝術的風采。

  上海市文聯副主席滕俊傑説:“一段時間以來,我們通過3D、8K等技術進行戲曲電影製作,讓戲曲電影插上科技的翅膀,可以讓戲曲藝術飛得更高更遠。”

  一些與會人士也認為,火熱的現實社會為戲曲電影創作者打開了更加廣闊的視野。

  “戲曲電影人既要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也要關注當下生活、反映時代,創作出更多接地氣的現實題材作品。”浙江傳媒學院華策電影學院黨委書記李晉林説。

[責任編輯:程立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