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福建長汀:傳統建築老手藝又“吃香了”-新華網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在線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交互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信息

福建長汀:傳統建築老手藝又“吃香了”

2023-11-03 17:25:39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新華社福州11月3日電 題:福建長汀:傳統建築老手藝又“吃香了”

  新華社記者秦宏

  “如何用一根魯班尺指揮建成雕梁畫柱的亭&樓閣,或普通人家生産生活功能齊全的房屋?”福建省長汀縣的傳統客家建築營造老木匠盧何何説,現在,人們對此特別感興趣。

  長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今年,當地將一座修繕恢復的古建築活化利用,建起了中國客家建築營造技藝傳習所。作為義務解説員,每到節假日期間,盧何何身邊總是圍滿了游客。

  “沒想到自己的老手藝和木工知識又‘吃香了’。”今年已年近7旬的盧何何指着傳習所墻上琳瑯滿目的木工工具告訴記者,他17歲學藝時,農村建房子、修祠堂、修寺廟的活計很多。他學藝兩年出師,還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木工好手,開始自己帶徒弟。

  中國客家建築營造技藝傳習所內展示的傳統木工工具。新華社記者 秦宏 攝

  不過隨着經濟水平的提高,鋼筋混凝土的樓房逐漸代替了傳統木構房屋,盧何何他們的活越來越少,只能放下老手藝,外出務工。“作為古汀州府所在地,長汀的傳統建築木、石技藝和雕工等鄉土人才很多,但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幾乎都改行了。”與盧何何一樣有着傳統建築構件雕刻技藝的曹興榮説。

  他們的命運在十年前又一次發生了轉折。2012年,長汀開始正式保護修復歷史文化名城風貌建築,當地政府為恢復古城神韻遍訪南方客家古建築遺跡,大力搜攬木工、石匠、雕工等古建築修復鄉土人才。

  “通過十年的摸索積累和學習,我們的技藝更進了一步。現在除了古城、古村落的修復,倣古民宿和木工文創等産業也開始興起,老手藝重新成了賺錢吃飯致富的‘傢伙’。”盧何何説,縣裏認定的5000多名傳統客家建築營造鄉土人才,現在基本都幹回了老本行。

  游客在中國客家建築營造技藝傳習所內體驗文創産品。新華社記者 秦宏 攝

  作為長汀縣傳統技藝汀州客家灰雕製作技藝傳承人的俞亮生,近年來也靠着老手藝重新打出“名氣”。“現在我們不僅在本地和周邊的縣區,還會受邀到省外做古城及古建築修復。手藝好的,一天的工錢就有上千元。”俞亮生説,國家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加上傳統建築獨特功能、工藝本身的吸引力和價值,引發了市場熱捧。

  記者在長汀縣中國客家建築營造技藝傳習所內看到,除了傳統建築木工作品模型外,還展示着各種木工文創作品。一兩米高的木質“機器人”、各式各樣的魯班鎖和精美家居擺件,也深受游客歡迎。

  “近些年在長汀,即使是傳統客家建築營造方面,各個工種也越分越細,木工等老手藝不僅有傳承還有創新,並逐漸開闢出新的市場。”長期從事木雕文創作品創意設計製作的長汀人饒如建説。

  長汀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負責人李靖生告訴記者,現在古色古香的中國客家建築營造技藝傳習所,是本地老手藝人根據傳統客家建築營造法式,從殘垣斷壁中按原樣恢復的。“讓人驚嘆的工程背後,藏着的傳統文化密碼及其傳承人,是長汀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難得的寶貴財富。”李靖生&&。(記者秦宏)

[責任編輯:鄭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