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南安市霞美鎮的福建省首座萬噸級鑄造3D打印全流程智能工廠 林勁峰 攝
位於南安霞美鎮的泉州(南安)高端裝備智造園,是泉州裝備製造業企業集中區。步入園區,大型廠房隨處可見,汽配、機床等各類裝備製造業企業布局其中。
在園區內的國家智能鑄造産業創新(泉州)中心,一個萬噸級鑄造3D打印全流程智能工廠呈現在記者眼前。該智能工廠主要由3D打印車間、熔煉車間和精整車間組成,依次完成砂芯的打印、熔煉澆注、冷卻成型以及最終鑄件的拋丸、熱處理、打磨、噴漆等。
近日,記者在生産現場看到,技術人員只需將參數輸入電腦,鋪砂器在指令下開始操作,每鋪設一層砂子,打印頭便噴射一層樹脂,在樹脂和固化劑作用下形成砂芯的橫截面形狀,經過幾千層的堆積,砂芯打印完成。
“打印一個批次砂芯只要9個多小時。傳統手工造型需要模具製作,而3D打印則直接省去了這一步驟。”國家智能鑄造産業創新(泉州)中心項目經理袁旭鵬告訴記者,傳統鑄件的生産從工藝設計到産品出來需要30天到40天,而基於3D打印的鑄造基本上20天內就能交付。與傳統工藝比,3D打印解決了模具製備周期長、成本高和難以製作曲面等複雜構件的難題,打造無吊車、無模型、無重體力勞動、無廢砂及粉塵排放、無溫差的生産模式。
在位於南安柳城街道杏蓮工業區的德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公司多條五金製造設備機床生産線處於滿負荷運行狀態。“公司精耕五金製造設備多年,目前在行業的市場份額正在不斷提升。”德林智能科技公司相關負責人陳建團告訴記者,這幾年,為提升公司的技術水平,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入超過了營收的6%,産品自動化水平不斷提升,今年全新的機床設備可幫助五金企業實現生産效率翻倍。
在南安,當下越來越多的裝備製造業企業或加大科研投入,或組建科研團隊,或與科研院所開展産學研合作,一批科研成果在行業得到運用,引領行業轉型升級。
&&,是驅動企業創新的源頭之一。南安市堅持實體興市,大力引進國家智能鑄造産業創新中心和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等重大研發機構,促成上海大學研究院、同濟大學設計創新中心、南安華大石材産業技術研究院等高端創新&&落地,加快裝備製造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的步伐,推動行業“蝶變”。
數據顯示,去年,南安分別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2家、國家級重點“小巨人”3家。目前,南安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累計達6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12家、國家級重點“小巨人”4家。在省級“專精特新”企業中,機械裝備産業有24家,佔據絕對主角。
“裝備製造業,過去是一個發展較為粗放的行業,這幾年以創新引領、行業轉型步伐加快、科技含量顯著提升、集約化發展態勢明顯,已經成為南安産業經濟領域一個新的增長極。”南安市工信局局長黃子牙對記者説。 (記者 何金 通訊員 陳鑫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