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霞浦海參育苗基地,氣象部門通過為農服務終端&&,為企業提供個性化海産養殖氣象服務。 新華網 劉豐 攝
新華網福州6月30日電(劉豐)在福建福鼎,北風天,氣溫25℃-28℃,濕度65%左右,是白茶晾曬的最佳天氣;11月中旬的霞浦,當海水溫度降到21℃,海參苗可以下海了,再過幾天,當海水溫度降到20℃,並且未來三四天水溫還將繼續下降,海帶苗也能出室下海了。以往,不論是山區還是沿海,農業生産大多憑經驗“看天吃飯”,如今,這些精確的氣象數據,由氣象部門精準推送給茶農茶企和養殖戶,讓他們實現“看數據生産”。
近年來,福建各級氣象部門深入田間地頭,圍繞種植戶和養殖戶需求發布農業專題氣象服務,在閩東充滿希望的山海間,用精細化氣象服務,幫助當地唱好山歌、念好海經,通過“氣象+”護航山海農業蓬勃發展。
霞浦縣是“中國海帶之鄉”,全縣年産鮮海帶150萬噸,年産值16億元,海帶養殖戶超過1萬戶。由於環海的地勢與多樣的地形帶來複雜多變的天氣形勢,當地的海帶養殖戶長期以來深受天氣問題困擾。
“海帶苗下海後要是連續出現高溫天氣,致使水溫升高,海帶苗就無法生長。如果海帶苗下海的時機不對,養殖戶就要遭受很大損失。”福建一嘉海帶苗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志安説,海帶苗從室內高密度低溫培育到下海養殖,時機非常重要,氣象預測對養殖戶來説必不可少。
對此,霞浦縣氣象局製作發布了海帶苗入水氣象專報,提醒海帶養殖戶抓住冷空氣南下的節點抓緊下苗。
“以前下苗,要自己天天盯着天氣預報,深怕臨時有變下早了。現在有了天氣專報,就沒那麼焦慮了。”有着近20年海帶養殖經驗的霞浦縣北壁鄉池澳村村民陳孝傑養殖了50畝海帶。根據天氣專報,陳孝傑還適當調整了挂繩的水層高度,避免光照太強影響苗體成長。
近年來,霞浦縣氣象局結合海帶養殖戶實際需求,創建服務微信群,在影響海帶生長、晾曬天氣到達之前提前發布氣象預報,用科學準確的氣象專題服務為海帶苗入水、晾曬時機提供了重要依據。每年4-6月,霞浦氣象每日製作海帶晾曬服務專題,通過微信群發給海帶養殖大戶。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霞浦氣象發布海帶晾曬服務專題244期,海帶苗入水專題氣象報告1期,為各類養殖戶減少損失3000多萬元。
今年福鼎白茶繼續推行伏季休(養)茶管理,氣象數據是伏季休(養)茶的重要指標之一。 新華網 劉豐 攝
在福鼎,氣象服務也融入濃濃的茶香裏。打開福鼎“數字氣象 智慧茶園”微信小程序,太姥山綠雪芽茶園溫度28.1℃,空氣濕度81%,20厘米土壤濕度25.1%……茶園小氣候環境監測數據一目了然。
福建省天湖茶業有限公司綠雪芽有機茶基地工作人員何正春説,這些量化的氣象數據,不僅能更科學地指導茶農茶企趨利避害,採取相應的農事措施,還能讓氣象監測數據與福鼎白茶溯源大數據融合,實現從茶園到茶杯的立體式全程監管。
福鼎市氣象&&長陳苑旻介紹説,2022年以來,福鼎市已先後建設14個標準化茶園立體氣象監測站,與已有地面氣象區域站網構成覆蓋全域的福鼎白茶立體氣象監測網,監測覆蓋面積1400萬平方米,實現茶園環境溫度、環境濕度、雨量、土壤溫度、土壤水分、風速風向和光合有效輻射等八要素定時、連續、定位觀測,填補了茶園氣象監測數據的空白,為開展茶葉氣象服務、茶葉氣候資源評估認證、茶葉與氣象學科交叉領域研究等提供數據支撐。
氣象科技成果在白茶生産銷售中轉化。2022年3月,福鼎白茶公共品牌獲評“福建氣候優質農産品”,目前已發放可溯源“茶葉氣候品質認證”二維碼15萬枚,消費者可以掃描了解該批次茶葉生産過程中的氣候數據,推動福鼎白茶標準化生産、品牌化經營,促進福茶全産業鏈提質增效。
福鼎“數字氣象 智慧茶園”&&。 (手機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