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色香味”裏的閩味端午節-新華網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在線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交互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信息

“色香味”裏的閩味端午節

2023-06-22 11:02:25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千舟揮槳齊競浪

一粽飄香祈安康

五月初五,端午節

作為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

歷經2000多年的傳承

今天的端午節

賽龍舟、吃粽子、挂艾草、繡香囊

仍然有香氣、有色彩、飽含民俗趣味

儀式感滿滿

福建人更是又吃又玩

把端午節玩出“花”

在你的家鄉是怎樣過端午的呢

 

吃得與“粽”不同

作為端午節的“氣氛擔當”

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美食

福建各地的粽子也各領風騷

 

畬族菅粽

菅粽是畬族人家特色的粽子

不似漢族用竹葉裹成三角錐形

而是用菅草的葉子包成枕頭管狀

再用棕葉絲捆紮五節

意寓五月節得五福

因此又稱“枕頭粽”“五節粽”

畬民除敬祖之外

還常將這風味獨特的節日食品作為厚禮贈送親友

畬族菅粽製作技藝(蕉城)還是寧德市級非遺項目

 

龍岩牛角粽

龍岩人通常會將蔥、香菇、肉一起炒

作為粽子的餡料

當地的粽子通常有兩種形狀

一種是平常見到的三角錐形

另一種則是頭大、尾巴尖的牛角粽

 

閩南燒肉粽

福建的粽子不僅有“顏值”

“內涵”也相當豐富

閩南傳統風味小吃燒肉粽可謂最“有料”的粽子

燒肉粽選料講究,配料多樣,油潤不膩

解開飄香的粽葉

色澤閃亮、香軟入味的糯米

包裹肥瘦相間的滷肉

加上香菇、乾貝、蝦米等輔料

一個字:絕

泉州小吃製作技藝(泉州肉粽)也是泉州市級非遺項目

 

浦城薏米桂花粽

南平浦城有4000多年的薏米種植史

種出來的薏米粒大色白

同時,浦城也被稱為“全國桂花之鄉”

別出心裁的浦城人

將薏米和桂花兩大特色産品包裹進粽子裏

造就了獨具地方風味的薏米桂花粽

 

煎堆

福建人的端午節

不止是一口美味的粽子

在晉江地區

端午節家家戶戶要吃煎堆

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它配料調成濃糊狀

下油鍋煎成一大片

端午節前後,閩南一帶正好是雨季

古時民間傳説是天破了個洞

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止了

人們就説是煎堆把天補好了

這一食俗便由此而來

 

玩得花樣百齣

“花式粽子”滿足了味蕾

玩的方面當然也不能輸

端午節不僅有各具特色的賽龍舟

看,福建人又開始“整活”了

 

石獅端午閩&對渡

端午節(石獅端午閩&對渡習俗)是國家級非遺項目

始於明代,盛於清

流行於福建省石獅市蚶江

是蚶江與海峽對岸的鹿港人端午節同江活動的特殊風俗

端午節當天下午一時至五時(海水漲潮至退潮時間)

來自四面八方的數十艘小船駛向蚶江古渡口競渡穿梭

人們用各種戽鬥、勺、桶盛滿海水

相互追逐傾潑

又被稱為海上潑水節

故該習俗也被視為人與船的大洗禮

人們以此驅邪消災,祈求海上安寧

 

安海嗦啰嗹

端午節(安海嗦啰嗹習俗)流傳於福建省晉江市

是端午節祈求龍王賜福的民俗踩街活動

活動中人們咏唱的《採蓮歌》歌詞重復出現“嗦啰嗹”(意為“消災納福”)

因而被稱為“嗦啰嗹”,又叫採蓮

採蓮的踩街陣頭每到一家

旗手如醉似顛地衝入廳堂

揮艾旗在梁間拂掃

並高呼“龍神采蓮來,興旺大發財”等祝頌辭

男扮花婆走着科步與旗手對舞一番

饋送鮮花&&龍王神留下福祿吉祥

無論店家或居民都會爭先恐後地放鞭炮

祈請踩街隊伍入內“採蓮”

該習俗也是國家級非遺項目

 

安海水上“掠鴨”

端午到安海,陸上看採蓮,水上看“掠鴨”

晉江端午習俗(安海水上“掠鴨”)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是泉州市級非遺項目

相傳由鄭成功操練水師演變而來

當時鄭成功在安海操練水軍

士兵大部分來自內地

對於水上運動很不適應

於是鄭成功發明了水上抓鴨活動

抓鴨者需赤腳通過一根長長的竹竿

打開懸挂於竿頂端的籠子,放出鴨子

再跳到水裏擒鴨

極具挑戰性和趣味性

 

詔安走貢王

漳州詔安走貢王民俗已有數百年歷史

每逢端午節

當地人抬出開漳聖王的部將沈世紀和李伯瑤的神像

及兩人的兵器、儀仗巡游

巡游隊伍要繞行多個社區

經過家門口時

居民會出來焚香祭拜

在一些寬闊的地方

人們還要抬着神像作快跑表演

&&二位將軍馭馬朝貢聖王

 

走橋

走橋又稱“走百病”“走三橋”等

每年端午節當天拂曉

來自屏南周邊十里八鄉的信眾

穿着紅色的民俗服飾,肩挑祭品

在廊橋裏誦經、祈福,穿梭奔走

走橋者要肩挑扁擔

唱着吉祥小調

跳着傳統祭祀舞蹈

邊走邊舞

既為祭奠屈原,又有消災祈福之意

在閩東、閩北、浙江等地至今都保存着走橋習俗

閩北走橋習俗(政和、光澤、邵武)是福建省級非遺項目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

不僅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

也反映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祝大家端午安康

 

文案、製圖:劉豐

資料、圖片來源: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福建發布、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福建日報、閩東日報、龍岩全媒體新聞中心、龍岩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泉州文旅、泉州晚報、泉州廣播電視台、晉江市攝影家協會

[責任編輯:程立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