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新華全媒+|昔日拋荒田 今朝春耕忙——閩北山壟田改造復耕一線見聞-新華網
  圖為南平建甌市迪口鎮改造後進行“稻漁共作”項目的山壟田。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在線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交互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信息

新華全媒+|昔日拋荒田 今朝春耕忙——閩北山壟田改造復耕一線見聞

2023-04-10 09:53:00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經過一場春雨,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彭墩村村口的田裏,200畝絲瓜苗長得更加粗壯、翠綠了。這塊昔日村民口中的“沼澤田”,煥發出勃勃生機。“去年我們試種了120畝絲瓜,每畝收入1萬多元,今年擴大了種植面積。”當地興農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林貴富説,合作社帶動了30戶農戶就業,去年戶均增收2.8萬元。

  彭墩村地處山區,有上千畝山壟田,泥漿齊腰深,難以耕作。近年來,興農農機專業合作社在政府部門號召下,陸續對其中的300多畝山壟田進行改造利用。林貴富介紹,下半年絲瓜收穫後,他們還將種植土豆、草莓、西紅柿、水果玉米等作物,發展農旅融合産業,增加農戶收入。

  福建省“八山一水一分田”,耕地資源稀缺。近年來,福建各級政府部門高度重視糧食生産,治理利用長期撂荒的山壟田,成為其增加糧食産量的主要措施之一。記者近期在山區走訪發現,不少之前耕作條件差的山壟田,經過復墾和改造提升後,成為農民眼中的“香餑餑”。

  圖為南平建甌市迪口鎮下房村的山壟田整治現場。新華社記者秦宏 攝

  “春耕深一寸,可頂一遍糞”。在福建省南平建甌市迪口鎮下房村一片剛整理好的山壟田裏,村民林玉琴正忙着進行深耕,準備今年多種幾畝。“現在耕作起來方便了,村裏不少留守老人也想種幾畝。”林玉琴説,村裏大多是60歲以上的老人,之前很多山壟田分散、狹小,土瘦、水冷、泥爛,“老人種不了,年輕人不願種,現在不一樣了,而且種糧政府還給補貼”。

  下房村去年復墾利用了400多畝山壟田。從空中俯瞰,整治後,由小丘田組成的十幾塊大丘田,如魚鱗般嵌在山坳中。負責下房村山壟田改造項目的農場負責人莊明告訴記者,改造後的田地,初步解決了機械化耕作難題,可以進行規模化經營。去年他們試種水稻,算下來,每畝有近200元利潤。今年,他們計劃把改造面積增加到800多畝。

  如何讓更多農民能種、願種山壟田,成為福建省科技特派員練進旺一直思考的問題。近年來,他致力於通過“稻漁共作”來提高山壟田收益。2021年以來,他在迪口鎮試驗的種植水稻和養螺項目已經從58畝擴大到去年的近300畝。

  圖為南平建甌市迪口鎮改造後進行“稻漁共作”項目的山壟田。新華社記者郭圻 攝

  “投下去以後,可以多喂些筍殼菜葉,既能當螺的食物也能肥田。”練進旺一邊指導農戶投放“中華圓田螺”苗,一邊給記者算賬:去年他們選種浙香銀針等水稻品種,配合養螺,管理好可以使一畝田産值提高3000元左右,對農戶來説有較大吸引力。

  眼見為實,農戶也有了積極性。隔壁西坑村67歲的村民游家全之前主要經營錐栗和毛竹林。今年,他在政府部門支持下,主動改造了9畝山壟田,準備進行“稻漁共作”。

  圖為南平市浦城縣九牧鎮黃畢村種糧大戶連孝平在整理耕地。新華社記者姜克紅 攝

  據練進旺介紹,目前他已和國內多個水稻、水産科研院所專家合作,進行更多的“稻漁共作”品種和技術探索;同時不斷完善農産品産、供、銷體系,以及打造品牌,帶動更多農戶參與。

  據南平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2年底,南平市已開發利用撂荒地5.98萬畝。下一步,相關部門將持續整治山壟田等撂荒地,大力推廣中小型農機具以及“滴滴農機”服務模式,降低農戶勞動強度和生産成本,同時激發“新農人”等參與整治的積極性,開展適度規模經營。(記者郭圻、秦宏、姜克紅)

[責任編輯:鄭雲彩]
0100701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07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