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10月9日電 題:閩西古田鎮:“水泥之鄉”變“長壽之鄉”
新華社記者秦宏
“我現在讀書看報都不用戴眼鏡。”記者近日在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古田鎮下郭車村見到了101歲高齡的老人黃善金。身體仍然硬朗的他,平時除了讀書看報,還保持着每天沿村道散步四五公里的習慣。
近年來,上杭縣各鄉鎮百歲老人數量持續增加。截至今年上半年,古田鎮約2萬人口中,有百歲老人7位、80周歲至100周歲老人678位。
古田鎮百歲老人黃善金在家中讀書。新華社記者 秦宏 攝
下郭車村四面環山,山上林木蔥鬱;村裏乾淨整潔,隨處可見村民種的雞冠花、百日紅等花草。“近年來,通過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提升,村子越來越美,老人們每天沿着村道散步或在溪邊釣魚。”下郭車村村黨支部書記黃曉梁説,加上空氣好、水好,這裡的人們越來越長壽。
“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黃曉梁感慨道。
古田鎮曾是遠近聞名的水泥之鄉。當年,古田鎮利用石灰石資源多、建築産業發達的優勢,村村“點火冒煙”搞水泥生産,號稱“十里長溝百家廠”。下郭車村曾是水泥産業大村,也曾因此環境破壞嚴重,居住環境差。
“一天下來,地上積的粉塵有半厘米厚。”黃曉梁説,以前村裏有大小水泥廠10余家,1993年就成了“億元村”,但村子環境迅速惡化,快無法居住了,那時人們哪敢奢望長壽。
2012年以來,古田鎮陸續關停水泥廠整治環境,藍天碧水漸漸重現。近年來,當地着力推進鄉村振興,拆除危舊房舍,關閉污染養殖業,發展生態種養業等,村莊得以清潔美化。
“高峰期村裏有幾千頭豬,糞便直排污水橫流;村裏河水黑臭,蒼蠅滿天飛。”古田鎮竹嶺村村黨支部書記張旭濤説,經過環境衞生整治和鄉村振興建設,現在村裏瓜果飄香,水流潺潺,空氣清新怡人。村裏不僅有百歲老人,長壽老人也越來越多。
古田鎮是著名的古田會議會址所在地。目前,竹嶺村正依託當地紅色資源發展紅色研學和紅色旅游,打造田間實踐基地和民宿等産業,通過電商直播銷售生態農産品及其加工品。“村裏發展生態種養、直播帶貨和文旅康養,預計明年可帶來上百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張旭濤説。
古田鎮竹嶺村打造的一處生態旅游小景。 新華社記者 秦宏 攝
在上杭縣發展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産業過程中,古田鎮近年也實現了製造業轉型,生態環保和社會經濟發展呈現雙贏,為群眾健康長壽打下物質基礎。
“水泥廠關停後,政府引導我們發揮在化工原材料方面的優勢,轉型做濕電子化學品。公司目前已進入該領域高端市場。”福建德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華祥斌説,原來本地從事水泥産業的工人,現在繼續在為新産業服務。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居民收入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讓群眾健康越來越有保障,這也是古田鎮長壽老人越來越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田鎮竹嶺村中發展起民宿産業。 新華社記者 秦宏 攝
“以前農民得了大病,往往因經濟條件不好就不治了;現在,農民不再‘因貧忌醫’。”古田鎮中心衞生院院長黃小斌説,近年來,當地實現“健康扶貧保險”和大病醫保“三保合一”城鄉均衡化,特困群眾醫療還可享受來自政府和其他福利基金的額外補助。
“好生態和好産業相輔相成,更帶來民生福祉,這都源於發展理念的轉變。”古田鎮黨委書記華娟説,下一步鎮裏將繼續堅持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發揮生態、紅色等資源優勢,謀劃高質量鄉村振興,給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