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福建省科技廳獲悉,我省積極探索創新多元渠道投入機制,通過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聯合資助引導社會共同投入基礎研究,取得良好工作成效。自省自然科學基金啟動新一期聯合資助以來,已與64家單位簽訂聯合資助協議,2023年度參與聯合資助的單位投入經費增至1.3950億元,首次突破億元。
據了解,省自然科學基金是我省科技計劃資助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主要渠道。“為加大資助經費供給,省科技廳充分發揮科技計劃導向作用,持續探索多元化投入機制。”省科技廳基礎研究處副處長黃初升介紹説,早在2014年,省科技廳就遴選了15家科研實力較強的三甲醫院,啟動省自然科學基金聯合資助試點,2016年將聯合資助行業領域延伸到17所省內高校,2019年又進一步擴大整體聯合資助規模。聯合資助工作逐步深化拓展,先後設立省自然科學基金衞生、高校、農科、氣象聯合資助,聯合資助單位擴增涵蓋省內27家醫院、20所高校、省農科院及省氣象局系統。
據統計,從2014年度到2022年度,省自然科學基金持續開展聯合資助的面上項目,立項數量和立項經費分別增長246%、525%;引導聯合資助單位投入經費從聯合首年1100萬元增至2022年度9450萬元,為基礎研究聚集更多資源,加大基礎研究支持力度,澆灌更多的“從0到1”。
“省基金聯合資助項目的實施,培養和鍛煉了我省科研人才隊伍,提高了我省承接國家基礎研究項目的能力。”黃初升介紹,2022年度,福州大學、福建醫科大學、集美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福建工程學院、福建江夏學院、莆田學院及省氣象系統等聯合資助單位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資助經費均創歷史最佳。多家聯合單位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層次項目立項實現突破:福建師範大學獲傑青2項、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1項,福州大學首獲創新研究群體項目資助,福建中醫藥大學獲區域創新聯合基金2項……
據悉,省科技廳2023年度與自然資源部海洋三所等10家單位試行開展海洋科學項目聯合資助。目前,參加新一期(2023—2025年度)省自然科學基金聯合資助的單位共64個,包括23所高校、35家醫院、4家科研院所及省農科院、省氣象局系統等,涵蓋了高校、衞生、農科、氣象、海洋等行業領域;參與聯合資助的社會力量更廣,包括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泉州信息工程學院等兩所民辦本科院校,以及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等民辦醫院。(記者 李珂 通訊員 高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