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福建海裝 踏浪前行-新華網
“‘閩投一號’是我們建造的福建省深海養殖裝備試點工程首&(套)項目,此外,深遠海養殖&&‘乾動1號’‘乾動2號’等已在福建海域投用,助力催生我省‘海上牧場’和海洋經濟新業態。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在線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交互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信息

福建海裝 踏浪前行

2024-11-16 12:45:05 來源: 福建日報
字體:

  耕海探洋,裝備先行。15日,中國海洋裝備博覽會在福州拉開序幕。博覽會現場,福建航海裝備産業“綠”風勁吹,新意滿滿,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主攻方向,從大國重器,到電動船舶、深遠海養殖裝備等“專精特新”産品,福建海上裝備不斷勇闖新賽道、競逐新藍海,為“海上福建”注入澎湃動能。

  “綠”動福建 駛向未來

  福安電船展位上,黑藍白相間的“閩福安漁養20008號”船佔據“C位”。這艘船身長近10米、總噸位7噸,純電動推進,已經獲得《沿海小船檢驗證書》《漁業船舶所有權登記證書》和《漁業船舶國籍證書》,標誌着福安在全國率先破解小型電動船入籍登記檢驗問題,為福安造船業轉型升級開闢一條全新賽道。

  “福安域內超過90%的造船企業能夠承接新能源的船舶訂單。”福安市工信局副局長王文恒介紹,2025年底,當地8個沿江沿海鄉鎮計劃安裝153個直流充電樁,充換電總裝機規模可以達到7500千瓦。屆時,隨着“海上打船”線上調度智能化管理&&上線,一個電動漁業輔助船示範應用場景將在福安呈現。

  打開S-Link遠程監控系統,屏幕上就展現出連線的船舶狀態——綠色&&在航,橙色是在線,灰色就是離線。點擊船形圖標,每艘船的電池電量等細分指標狀態清晰可見。這是中船賽思億的拳頭産品之一——遠程智能監控系統電池系統展現的強大功能。

  中船賽思億(福建)常務副總經理程昱説,目前,公司已經形成船舶電池動力系統多個關鍵設備的生産製造和試驗驗證能力,今年投産以來已簽訂銷售合同1.5億元,至年底預計可實現營業收入7700萬元。“我們的産品已打開國際市場,剛剛交付了印尼490TEU新能源動力系統集裝箱船動力系統。”

  近年來,隨着福建長航設計院、中船賽思億(福建)等一批國內優質企業落地,福建基本形成研發設計、總裝建造、“三電”研製、運營基礎配套、船舶應用的電動船舶全産業鏈,“三電系統”等核心裝備批量進入國內外市場。“福建電動船舶行業已覆蓋江河湖海等應用場景,國內市場佔有率40%以上。”福建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

  海上風電 領跑全球

  福建館中,在一排潔白的風車圍繞下,福建風電産業的成績單赫然在目。

  2022年,13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下線,創下當時亞洲地區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大風電機組紀錄;2023年,東方電氣18兆瓦直驅海上風電機組下線,入選“2023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2024年4月,東方電氣18兆瓦半直驅海上風電機組下線;2024年10月,全球最大的26兆瓦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組下線,不僅刷新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葉輪直徑紀錄,而且發電機、葉片、軸承、電控系統等關鍵部套技術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供應鏈完全自主可控……這一切,都發生在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産業園中。

  2016年,我國首個全産業鏈海上風電産業園——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産業園落戶福建。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福建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産業園,不斷見證我國海上風電重大裝備國産化製造能力的持續提升與創新突破,也為綠色清潔能源的發展不斷賦能。

  2家主機廠、1家電機廠、1家葉片廠、1家結構件廠、1家控制系統廠……園區中接續引入相關企業,形成風力發電機、風機結構件、風機總裝、葉片生産等完整的全産業鏈生産格局,打造成我國先進的海上風電全産業鏈研發基地、製造基地、檢測基地、出口基地、運維基地、培訓基地。

  從“爭第一”到“走出去”。“如今,我們的産品廣泛應用於我國海上風電開發。”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不僅如此,海上風機葉片、智能風機等産品還銷往英國、土耳其、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越南、斯裏蘭卡等國。

  耕海牧漁 挺進深藍

  展館中,全國首&漁旅融合的半潛式深海養殖&&“閩投一號”的模型,吸引了往來行業觀眾駐足了解諮詢。

  “‘閩投一號’是我們建造的福建省深海養殖裝備試點工程首&(套)項目,此外,深遠海養殖&&‘乾動1號’‘乾動2號’等已在福建海域投用,助力催生我省‘海上牧場’和海洋經濟新業態。”福建船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洪秋苗介紹説。

  2022年,“閩投一號”正式投用,養殖水體6.2萬立方米,具有智慧漁業、深海養殖、休閒旅游、産學研基地等功能,可開展智能養殖和海洋科普、潛水沖浪、海上休閒、垂釣餐飲等活動,實現漁業、製造業、旅游業的融合。

  中國首&獲中國船級社認證的深海養殖&&“定海灣一號”、全國首&鮑魚機械化養殖&&“振鮑一號”、全國首部深海自動旋轉海魚養殖&&“振漁一號”……展館中,一個個深海養殖&&充滿科技之美。它們的實體有足球場大小,在福州連江定海灣不停運轉。

  閩在海中。13.6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25個大小海灣、3752公里陸地海岸線,賦予福建得天獨厚的海洋優勢。

  近年來,福建積極探索並大力扶持多功能融合的深遠海養殖&&建設,推動海洋養殖向深遠海拓展,向智能化、生態化、集約化、規模化轉型,助力“海上糧倉”走上高質量發展軌道。 至目前,福建已成功下水深遠海養殖&&18&(套)。

  “如今,我省深遠海養殖裝備已開始批量投用,養殖規模全國領先,還有一批深遠海養殖裝備正在建造中。”省工信廳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説,這批裝備建成後,我省沿海將形成“串珠成鏈、連線成片”的海上養殖裝備應用格局。(記者 張穎 陳旻)

[責任編輯:蔣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