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古村裏的麥芽糖作坊,年銷售額達30萬元,還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粉絲,原因何在?
金秋時節,筆者帶着疑問來到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一路拾級而上,遠遠便望見寫着“揚信公麥芽糖”的旗幟。步入作坊,鐵鍋正熬着糖汁,咕嚕咕嚕地向外冒熱氣,許多游客聞味而來。坊主蔡勳一邊用小木棍攪起一團麥芽糖請游客品嘗,一邊介紹麥芽糖的製作方法和功效。
《尤溪縣非物質文化遺産圖志》介紹:“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孫蔡長肇基桂峰時,把麥芽糖的製作技藝帶入桂峰,代代相傳,至今已傳承28代。”今年51歲的蔡勳就是桂峰麥芽糖製作技藝第28代傳承人。2020年3月,尤溪桂峰麥芽糖製作工藝入選第六批三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桂峰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4A級旅游景區,僅今年上半年,這裡就吸引了18.6萬人次游客的到來。
蔡勳介紹,製作麥芽糖要經過育芽、搗碎、蒸糯米、發酵、壓榨、熬糖6道工序。“做麥芽糖是個力氣活,我一般前一天晚上8點左右發酵,凌晨3點起床壓榨,每天要花費近18個小時。”蔡勳舀起一勺即將收尾的金黃色糖汁展示着,“熬到像這樣能挂在鍋鏟上,就可以出鍋了。”
除了麥芽糖,蔡勳夫妻倆還特製了麥芽酒、甘蔗酒和甘蔗醋,同時售賣飲料、玩具等産品。“麥芽酒是我獨家製作的,僅以麥芽和糯米為原料,口感比較獨特,有很多客戶喜歡。”蔡勳説,通過組合銷售,去年作坊銷售額達30萬元。
開店容易守店難。蔡勳&&,無論訂單多少,他將始終堅持古法制糖,傳承非遺手藝,讓更多人品嘗到麥芽糖的甜蜜滋味。(通訊員 王琨)
[責任編輯:蔣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