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尋覓"嘉庚印記" 打卡"嘉庚地圖"-新華網
  2.集美嘉庚鄉村振興學堂集美農林學校由陳嘉庚先生於20世紀20年代創辦。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在線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交互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信息

尋覓"嘉庚印記" 打卡"嘉庚地圖"

2024-10-21 10:50:28 來源: 廈門日報
字體:

  集美學村是集美各類學校及各種文化機構的總稱,它由陳嘉庚先生於1913年傾資創辦。集美學村建築是嘉庚建築的典範,不僅融合了西洋、南洋特色,又巧妙地結合了中式建築特質。集美學村旁的龍舟池由陳嘉庚主持修建,是我國第一個龍舟競技賽專用人工池,至今仍在使用,“嘉庚杯”“敬賢杯”海峽兩岸龍舟賽長期在這裡舉辦。而位於集美學村中的福南堂則是1953年由陳嘉庚主持修建的,與廈門大學的建南大會堂是姐妹樓,兩者合起來即“福建南部”。圖為集美學村風光。(記者 黃嶸 攝)

  集美大學尚大樓。(記者 王火炎 攝)

  集美農林學校務本樓老照片。

  改造後的集美嘉庚鄉村振興學堂。(林志傑 攝)

  集美新城公建群。(資料圖)

  20世紀50年代正在建設的道南樓。

  陳嘉庚紀念館。(資料圖)  

  “閩海之濱,有我集美鄉;山明兮水秀,勝地冠南疆……‘誠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一首《集美學校校歌》唱出了集美之美,也唱出了集美的嘉庚情緣。

  作為百年學村、嘉庚故里,集美不僅是陳嘉庚先生的故鄉,也是嘉庚精神的發源地。1874年10月21日,陳嘉庚在集美潁川世澤堂呱呱墜地。在集美出生的陳嘉庚,到南洋經商、發展事業版圖的同時不忘回報桑梓,他以“發展教育、提高民智、改造社會”為目標,在家鄉建起一座涵蓋幼教、小學、中學、職業教育的美麗學村。

  150年過去了,今天,當我們漫步在風景宜人的龍舟池畔,仍然會為嘉庚建築之精妙、嘉庚精神影響之深遠而感嘆不已。作為集美學校的締造者,陳嘉庚不僅為家鄉留下了大量以學校形態、建築形態為代表的物質遺産,更留下了以嘉庚精神為代表的豐富的精神遺産。

  事實上,“嘉庚印記”不僅留存於百年學村,在集美,越來越多有嘉庚元素的建築、道路、地標在繼續“生長”:嘉庚體育館、誠毅大街、嘉庚藝術中心、誠毅科技探索中心……集美把轄內已建成的最高樓命名為“誠毅國際商務中心”,時刻提醒人們不要忘記嘉庚先生定下的“誠毅”校訓。

  舉辦“嘉庚杯”“敬賢杯”海峽兩岸龍舟賽、嘉庚論壇,打造嘉庚書房、集美嘉庚鄉村振興學堂……今天的集美人在以各種方式表達對嘉庚先生的感念之情,在有形的城市空間打造和無形的城市內涵塑造過程中延續着嘉庚足跡,活化利用嘉庚遺産。以嘉庚精神及華僑文化、閩南文化、學村文化為內涵的“一精神三文化”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脈,成為人文集美的鮮明旗幟。

  在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之際,深入梳理集美版圖上的“嘉庚印記”,為海內外校友鄉親送上這份最新版集美“嘉庚地圖”。  

  1.集美大學新校區

  嘉庚先生一直有在集美創辦大學的心願。1994年10月,集美學村五所高校合併組建集美大學,嘉庚遺願得以實現。如今的集美大學新校區(主校區)於2008年全部建成投用,校園擁有宏偉壯觀的嘉庚建築群,2009年入選“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

  集美大學除了新校區(主校區),還有多個學院分佈在集美轄內,包括印鬥校區(包括輪機工程、海洋食品與生物工程、水産、音樂學院等),緊鄰主校區的體育學院,以及石鼓路的財經學院、海洋裝備與機械工程學院,嘉庚路的航海學院,集岑路的美術與設計學院等。  

  2.集美嘉庚鄉村振興學堂

  集美農林學校由陳嘉庚先生於20世紀20年代創辦。為了活化歷史文化資源,近年來,集美區啟動“集美農林學校”保護修繕工程,將學校舊址按原址原貌提升改造,打造集美農林學校校史展館、集美嘉庚鄉村振興學堂、集美區鄉村振興研究院等,讓沉寂多年的集美農林學校“煥發新生”。  

  3.集美鰲園景區

  集美鰲園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也稱“陳嘉庚紀念勝地”,是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包括鰲園、陳嘉庚紀念館、歸來堂和歸來園、陳嘉庚先生故居、嘉庚文化廣場、嘉庚公園等,是紀念嘉庚先生、弘揚嘉庚精神的重要陣地。其中集美解放紀念碑是鰲園的主體建築,高28米,碑身正面是毛澤東手書“集美解放紀念碑”,背面是陳嘉庚先生親手撰寫的碑文,記錄了集美解放的歷史背景和重要意義。  

  4.集美新城

  集美新城是廈門踐行跨島發展戰略的生動實踐,新城多條道路有“嘉庚”元素,包括誠毅大街、誠毅廣場等。集美新城公建群氣勢恢宏,統一採用嘉庚建築風格,總用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56萬平方米,包括誠毅科技探索中心、嘉庚藝術中心、市圖書館集美分館、集美區政務服務中心等。

  在集美新城核心區,262米高的誠毅國際商務中心是目前集美已建成投用的最高建築。  

  5.十里長堤

  十里長堤也就是廈門海堤,是高集海堤、集杏海堤的總稱,20世紀50年代,在陳嘉庚的提議下,高集海堤、集杏海堤相繼建成,鷹廈鐵路從海堤進入廈門島,改寫了廈門不通鐵路的歷史。現在,連接廈門島和集美的廈門地鐵1號線列車組被命名為“嘉庚號”。  

  6.集美校友會館

  集美校友會館和集美僑聯大廈是一棟連體建築,落成於2013年。1920年,陳嘉庚創辦了集美學校校友會(即“集美校友總會”前身),這是全國最早的校友會之一。  

  7.嘉庚書房

  此前是集美學校教職工宿舍樓“八音樓”,2021年重修後打造為嘉庚書房並向市民開放,成為全國首個以“嘉庚”命名的書房。  

  8.華僑大學華文學院

  前身是陳嘉庚建議創辦的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  

  9.嘉庚路

  一路串聯集大航海學院、華大華文學院、福南堂、集美小學、歸來堂、陳嘉庚先生故居等,被譽為學村“最美道路”。  

  10.集美小學

  是陳嘉庚最早創辦的學校,被認為是集美學村的起點。學校的“三立樓”是廈門地區第一個共青團部誕生地。  

  11.集美中學(校本部)

  由陳嘉庚創辦,此後不斷發展壯大。校內的南薰樓是集美學村嘉庚建築的代表,也是陳嘉庚生前親自主持督建落成的最後一棟建築。1959年落成後,南薰樓成為當時的福建省第一高樓。南薰樓群還包括道南樓、延平樓、黎明樓等。  

  12.大社

  為陳嘉庚出生地。  

  13.集美大學誠毅學院

  是一所以集美學校“誠毅”校訓命名的獨立學院,2003年開始辦學。  

  14.樂安小學

  前身是陳嘉庚創辦的樂安學校。  

  15.同集路

  最早的同集路由陳嘉庚於1920年捐資興建,是連接集美和同安的第一條道路。  

  16.華僑大學(廈門校區)

  華僑大學在創辦之初,陳嘉庚曾向華僑大學捐款500萬外匯。  

  17.後溪新村小學

  抗戰時期,集美小學曾內遷至石兜村辦學,後改名為“石兜國民學校”,即後溪新村小學前身。  

  18.曾營小學

  前身為1911年緬甸華僑曾廣庇等人籌資創辦的龍山學堂。據説,陳嘉庚創辦集美小學之前,曾到龍山學堂考察。  

  19.廈門一中集美分校(灌口中學)

  由緬甸歸僑陳水成等人於1955年募捐倡辦。1956年8月,灌口中學開工,陳嘉庚不僅參加了開工典禮,還多次親臨工地指導建設。

  20.集美工業學校

  前身是陳嘉庚創辦的集美學校商科。  

  21.敬賢公園

  為紀念陳嘉庚胞弟、集美學校“二校主”陳敬賢而建,2003年完工。  

  22.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2003年,集美醫院與廈門市第二醫院合併,發展成為今天的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集美醫院由陳嘉庚創辦的集美學校醫院發展而來。  

  23.嘉庚體育館

  以“嘉庚”命名的新式體育館,2006年落成。  

  24.集美幼兒園

  由陳嘉庚創辦,是我國最早由中國人個人創辦的幼兒園之一。

 25.集美區誠毅中學

  是一所以集美學校校訓“誠毅”命名的公辦中學,2018年秋季開辦。

  26.集美區誠毅幼兒園

  是一所以集美學校校訓“誠毅”命名的公辦幼兒園,2017年秋季開辦。

  (記者 應潔 通訊員 陳季玉 陳怡婷)

[責任編輯:蔣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