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條簪”T&秀吸引了許多游客。
模特展示“三條簪”粧造。
昨日傍晚,在光影交錯中,頭戴福州“三條簪”、身着中國傳統服飾的女子在三坊七巷款款而行,讓游客仿佛回到舊時坊巷。
這是“來福州 簪福氣”2024福州“三條簪”粧造文化活動中的一幕。此次活動將“三條簪”非遺文化與千年坊巷相融合,舉辦“三條簪”非遺快閃、國潮秀、粧造文化展、非遺粧造體驗等活動,讓游客沉浸式感受福州“三條簪”粧造文化魅力。
本次活動由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福建船政文化管委會、鼓樓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福州市名城保護開發有限公司協辦,將持續至9月17日。
“三條簪”快閃
閃回舊時坊巷
昨日17時,三坊七巷的“時空之門”緩緩開啟,舊時坊巷生活場景躍然眼前。風雨廊裏琴聲悠揚,頭戴“三條簪”的模特驚艷亮相,以快閃的形式演繹歷史與現代的對話。
她們身着不同時代、不同款式的傳統服飾,交織穿行於風雨廊中,猶如從古畫中踱步而來,一顰一笑間仿佛在訴説不同時代福州女性的故事,展現福州女性剛柔並濟、勇毅獨立的鏗鏘之美。
模特頭戴的“三條簪”也稱“三把刀”,曾是福州古代流行的一種發飾。它由三根銀簪組成,簪的形狀扁平如劍,刻有花紋,插在發髻之間,主簪刀刃向下,左右副簪交叉,刀刃向外。今年6月,“福州傳統粧束技藝”列入鼓樓區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讓“三條簪”重回大眾視野。
快閃活動中既有精心復刻的傳統“三條簪”粧造,又有融入國潮和現代審美的改良版“三條簪”粧造,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之美“圈粉”無數。
安民巷也變身“時空隧道”,“老中少”三代三坊七巷講解員戴着“三條簪”徜徉在坊巷中,游客不經意間與她們擦肩而過,宛如一次穿越時空的相逢。
沉浸式國潮秀
展現粧造之美
當晚,在鄢家花廳,“三條簪”國潮秀精彩上演,演員們為游客帶來民樂秀和舞蹈秀。
福州“三條簪”粧造非遺團隊呈現了一場融合古風與時尚元素的T&秀,以情景劇的形式演繹了“三條簪”粧造的起源、演變和創新。
9月5日至8日,市文旅局發起福州“三條簪”粧造照片及老物件徵集活動,邀請市民曬出心中最美的“三條簪”粧造。昨晚,部分粧造照片投稿人化身特邀嘉賓,登&展現“三條簪”粧造之美,驚艷了不少游客。
此外,本次活動徵集到的由福州非遺愛好者林惠姍創作的歌曲《三把刀》也在現場演繹,令人耳目一新。
“《三把刀》歌詞的靈感來源於1917年張遵旭《福州與廈門》一書中對‘三把刀’的描述,以及我對‘三把刀’的理解。它的曲調是利用AI創作的,將中國風和説唱相結合,用了琵琶、長笛和古琴等古典樂器,展現‘三把刀’粧造又美又颯的特點。”林惠姍説。
活動現場,主辦方還重現了撿月華、吃福餅、品福茶等福州傳統中秋習俗,在場賓客一起品茉莉花茶、嘗傳統鯉魚餅,沉浸式體驗充滿古風古韻的佳節氛圍。
粧造文化展開展
百年老物件亮相
福州“三條簪”粧造文化展同日在鄢家花廳開展。展會設置了時空對話、文創空間、福飾新生、粧造體驗等四大展區,集中展示“三條簪”老物件、老照片、配飾、服飾、文創産品、改良粧造等,以古韻與新生為主題,讓游客全面領略“三條簪”粧造文化魅力。
在時空對話展區,幾件百年前的“寶貝”很“圈粉”。福建省雨田古代玉器博物館、錦華閣、希得老銀舖帶來從清代到民國時期的“三條簪”實物、銀飾品,令游客大開眼界。
國家三級博物館、福建省雨田古代玉器博物館展示的“三條簪”,主簪長25.9厘米,兩支副簪長27.9厘米,簪面均有精美的珍珠底纏枝牡丹紋,並有“聚珍”的款識。
“清代聚珍款銀飾是中國傳統工藝與文化的瑰寶,這套‘三條簪’是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聚珍款銀制發飾之一。”福建省雨田博物館館長何女士説。
在文創空間展區,銀簪、木雕簪、牛角簪、大漆簪等不同材質的“三條簪”文創,以新穎獨特的設計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
據悉,本次文化展持續到9月17日,還將為游客提供非遺粧造服務,每天推出限定優惠打卡名額。
“本次活動將沉浸式體驗與‘三條簪’非遺文化深度融合,推動非遺‘活’起來、‘火’起來,為福州文旅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福州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福州創新“非遺+”模式,在三坊七巷等歷史文化街區持續探索推廣“文化+非遺+國潮+旅游”等文旅應用場景,打造既傳統又時尚的非遺文化空間與活動場所。(記者 馬麗清 林雙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