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張清潭宅修舊如舊 百歲古建重獲新生-新華網
位於翔安區香山街道東園社區的張清潭宅,此前被列入了翔安區第二批三年歷史文化遺産集中修繕保護項目——今年7月4日,修復後的宅子完成了驗收,涅槃重生。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在線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交互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信息

張清潭宅修舊如舊 百歲古建重獲新生

2024-09-13 14:57:09 來源: 廈門日報
字體:

  修復後的張清潭宅正面外觀。

  修復後的張清潭宅外墻。

  位於翔安區香山街道東園社區的張清潭宅,此前被列入了翔安區第二批三年歷史文化遺産集中修繕保護項目——今年7月4日,修復後的宅子完成了驗收,涅槃重生。香山街道始終積極推動文物建築的修繕保護和活化保育工作,讓城市留住記憶、讓文脈得以延續。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這座始建於民國的宅子,看看它經歷了怎樣的蛻變。

  修繕從勘驗開始。去年7月,香山街道組織代建單位及設計單位對張清潭宅進行了勘察。現場發現,這座宅子從外到內都已經不復當年模樣:外部,墻壁不只是風化嚴重,還有多處破損脫落,幾近倒塌;鐵門生銹,同時損壞嚴重;門廊頂部墻面污濁破損;走入內部,雜物堆積,衞生情況堪憂,還有飼養家禽的情況。經過多方協調和推進,去年11月,宅子裏的雜物被清理乾淨,先前在宅子內飼養的家禽也被盡數“請”出。

  針對宅子老化及各種衍生問題,香山街道堅持“修舊如舊”的修復理念,致力於恢復張清潭宅的原始風貌與韻味,通過對古建築歷史的探究,做好前期的籌劃與設計;之後工匠們運用精湛的技術,通過精細的施工與科學的修復手段,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文物價值和歷史風貌。

  宅子內部的墻面和地磚依照原來的樣式做了替換和升級,破損的窗戶做了維修與加固;宅子外部破損的院墻重新做了修復,並依照原宅的總體風格做了設計與重塑;院墻與宅子外墻之間的走道雜物被清理乾淨,排水系統也進行了升級……如此一來,古宅又恢復了往日的神采。

  這座古宅的具體位置在香山街道東園社區東園溝北裏3號,始建於民國元年(1912年),屬於閩南中西結合紅磚建築風格。這座宅邸不僅見證了歲月的流轉與東園的變遷,更重要的是,它還承載着宅子主人張清潭先生非凡的人生歷程。

  據了解,東園張氏是金門青嶼移民後代,這座古宅也記載了東園與金門的淵源。香山街道相關負責人説,這不是一座古宅的簡單修復,更是對一段人生、一段歷史的修復與記錄。

  名片

  張清潭,1874年生人,是當時的民安裏東園村人,幼年便隨父親僑居安南西貢(今越南胡志明市)。1890年,張清潭遠赴法國皇家醫科大學深造,榮獲醫學博士學位,歸國後成為廣州市中法醫學院的教授。1895年,他毅然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革命洪流。民國初年,他擔任中國陸海空第二臨時後方醫院X光科和內科主任,是中國最早應用X光診斷的醫生之一。他晚年回到家鄉開設診所,1956年還加入新店區聯合診所,繼續懸壺濟世。張清潭於1967年逝世,終年93歲。(文/記者 邵凌豐 通訊員 鄭菁妍 圖/香山街道)

[責任編輯:程立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