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走進三明市建寧縣濉溪鎮高峰村,村道乾淨整潔,碧水環繞,一幢幢農家小院錯落有致,鄉規民約墻、文化廣場、休閒廊亭等讓人眼前一亮。
“這幾年村裏變化很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居環境越來越好,我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村民林愛華笑呵呵地説。
高峰村地處閩江源自然保護區山腳,轄有11個村民小組186戶889人。“這裡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村裏以傳統農業種植為主,為了維持生計,村民多外出務工。”高峰村黨支部書記林長禮介紹。
如今的高峰村一改過去舊貌,文旅産業蓬勃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日新月異,先後獲評國家森林鄉村、中國最美村鎮、首批中國鄉村旅游模範村、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
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那麼,高峰村究竟如何圍繞黨建引領,做好鄉村振興文章?
近年來,高峰村聚焦鄉村治理、産業發展,出實招、破難題,大力推行“黨建+”模式,切實將黨建引領優勢轉化為發展效能,不斷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農村美不美,關係到百姓的“幸福值”,也是鄉村振興的“試金石”。自2017年開始,高峰村在全縣率先實施村莊污水處理、衞生保潔市場化運作等,建成全縣首個廚余垃圾處理站,實施川坳溪水系連通、水土保持、河道生態修復等一批項目,有效改善環境、增強水源涵養能力。
此外,立足新村規劃,高峰村按照“就近取材、留住原貌”的原則,着力打造“一院一景、一戶一韻 ”特色風格,建成“善水園、林家福園、閩記古民居”等實用型、功能型美麗鄉村庭院,將特色民宿和農家樂串點成線,打造民宿村,有效盤活農村閒置資源。
看得見的環境正發生變化,看不見的鄉風也悄悄浸潤心田。
為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高峰村將黨支部建在網格上,由村“兩委”兼任網格長,配強網格力量,落實黨員聯戶“1+5”機制,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走進村部,“微積分”排行榜引人注目。2019年,高峰村借鑒“楓橋經驗”,以村規民約為主線,實施鄉風文明“微積分”管理新模式,堅持把“微積分”作為黨員、群眾參與鄉村治理評先評優、物質獎勵的客觀依據。
“我們把移風易俗、遵紀守法、孝老愛親、助人為樂、衞生保潔等納入積分量化考核制度。”林長禮介紹。積分排名靠前的村民,可優先推薦為“五星級家庭”“道德模範”等候選人。
小積分帶來大變化。高峰村鄰里糾紛少了,守望相助多了,鋪張浪費少了,節約再利用多了……村民既是鄉村治理、平安創建的參與者,也是受益者。
“這種模式好,大家都關心、參與村莊治理,我們村莊發展才能越來越好。”村民李大叔對此讚不絕口。
宜居了,還要宜業。高峰村通過實施“人才回引”工程,廣泛動員農戶、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能人創客等多元投資經營主體參與鄉村振興。
環境變好了,産業發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回流”。
“這裡空氣清新,景色優美,很適合發展鄉村旅游。”荷悅山莊負責人黃勤輝原先在廈門經商,2019年,他得知當地&&獎補政策打造鄉村旅游品牌,看準高峰村的鄉村旅游商機,決心回村創業。
“從福州、廈門來的游客比較多,入住率很高,尤其是節假日,基本是滿房狀態。”黃勤輝説。
如今,高峰村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山水資源優勢,推出高峰漂流、香溪花谷、農家樂等游覽項目,村民們靠生態鄉村游,吃上了旅游飯。許多村民參與村裏的景點旅游服務工作,以“股東+員工”雙重身份收益分紅。目前,全村已發展民宿15家、農家樂和農家超市9家。
一枝獨秀不是春。高峰村還按照“資源共享、發展共謀、品牌共建、産業共推”原則,聯合大源村、圳頭村成立金鐃山聯村黨總支,變“單打獨鬥”為“抱團發展”,探索可持續合作共富機制,全力發展壯大鄉村特色旅游産業,促進村財村民雙增收。2023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400元,聯建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40萬元。(三明市委宣傳部 福建支部生活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