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劇《山海情》點映座談會在福州舉行。新華網 劉豐 攝
新華網福州8月20日電(劉豐)當觀眾熟知的《山海情》,被搬上歌劇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苦瘠甲天下,十年九乾旱。路遠溝深山連連,一步一聲嘆……”8月19日,民族歌劇《山海情》點映座談會在福州舉行。演出第一幕,一段混聲合唱就將觀眾帶到了貧瘠的戈壁灘。
歌劇《山海情》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國家大劇院聯合出品,改編自同名電視劇,以上世紀90年代寧夏西海固的“吊莊移民”為背景,展開了一幅中國當代社會歷史變遷的波瀾畫卷。自2022年首演以來,《山海情》幾度復排,並赴寧夏、天津、山東等地巡演30場。目前,《山海情》已拍攝成歌劇電影。點映觀摩後,與會嘉賓聚焦該劇的藝術創作,展開深入交流和探討,為該劇的打磨提升集思廣益。
“以生活細節感染人,是電視劇的長處;舞&主要是把人物的精神世界外化出來,這是戲劇創作的優勢。”歌劇《山海情》導演王筱頔説,要把一部電視劇濃縮到2個多小時的一部歌劇裏,需要在繁雜的情節中找到適合歌劇表達的點,是很不容易的,希望能通過詩化的歌詞和好聽的音樂,給觀眾呈現扶貧攻堅這部當代歷史畫卷。
福建京劇院一級編劇陳欣欣&&,歌劇把很多電視劇中的情節,通過演唱變成生動的、有情趣的場面,整個舞&氣勢恢宏,情感表達非常濃烈,極具藝術感染力。
“歌劇《山海情》讓我出乎意料地投入其中。沒想到鄉土氣息這麼濃厚的一個故事,能夠與歌劇這種高雅藝術結合在一起。”作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代表,福建農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冬梅2003年開始參與寧夏菌草技術扶貧和黃河沿岸生態治理工作,“我經常坐在黃河岸邊看黃河水,劇中一幕黃河波光粼粼的舞&設計場景,非常寫實,好像又回到了我很熟悉的工作場景。”
與會嘉賓也分享了一些具體的改進建議。福建省歌舞劇院原副院長、一級編導謝南建議,歌劇《山海情》中,山有了山的旋律記憶,海也要有海的旋律記憶。劇中陳金山(福建援寧幹部)在擁有濃濃的福建口音的同時,如果能帶着寧夏鄉親哼起《愛拼才會贏》,可能更能凸顯“山海情”這個主題,“福建對口幫扶,除了物質幫扶,可能也把福建‘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帶到寧夏,這種精神傳遞,通過文藝作品會比較好表現出來。”
歌劇《山海情》改編自同名電視劇。新華網 劉豐 攝
歌劇《山海情》氣勢恢宏。新華網 劉豐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