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麝珠明股份有限公司自主提升項目效果圖。
經過一年的建設,眼下,位於倉山區高仕路的福建麝珠明股份有限公司自主提升項目一期主體已經封頂,8層高的建築十分顯眼。“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預計明年初投用。”麝珠明公司總經理盧潤辰昨日告訴記者。
麝珠明是一家集眼疾基因研究、眼科現代中藥研製及眼保健品研發、生産、銷售於一體的民營高新技術企業。2003年,企業搬到現在的廠區,目前年産500多萬瓶滴眼液。“近年來,藥品行業標準不斷提高,對企業的軟硬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改造前的廠區面積僅2000多平方米,只有一條滴眼劑生産線,難以滿足生産需求。”盧潤辰介紹,在倉山區和福州新區倉山功能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麝珠明自主提升項目去年獲批,總建築面積達到1.8萬平方米。“項目全部完成後,擬增資投産2條滴眼劑生産線和1個新産品研發中心,並擴建現有中心實驗室,預計年産值將突破3億元。”
與此同時,位於義序機電園區的利萊森瑪電機科技(福州)有限公司三期自主提升項目已基本完成。作為行業龍頭,利萊森瑪的發電機出口占全球市場份額的30%,位居全球第一。“區裏為我們提供精準服務,還在周邊打造了萬福智能産業園,吸引上下游企業入園,形成龍頭帶動上下游發展的良好局面。”利萊森瑪相關負責人&&,企業去年實現産值30億元,預計到2028年能達到60億元。
企業爭相開展自主提升,推動“工業上樓”,是倉山區積極拓展工業園區載體空間的縮影。堅持産城融合,倉山區今年來組織開展“強産業 優環境”專項行動,聚力打造“131”産業體系,重點做強以智能製造為核心的主導産業,以生物醫藥、新能源、文化旅游為重點的特色産業,以現代化服務産業為保障的優勢産業,以産業聚勢激活城市發展強引擎,拓展一批載體空間是行動主要內容之一。
“在推進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過程中,區裏採取‘政府保姆服務、企業自主建設’的辦法,鼓勵引導符合産業方向、産值稅收等條件的企業自籌資金對原有廠房進行提升改造。”倉山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和在建的自主提升企業共有12家,可新增高標準工業廠房面積約50萬平方米。其中,金山工業園區10家,總體容積率將從0.97提升至2.0。“5個項目已經竣工,另外,奮安實業已有部分建築封頂,奧特帕斯正在安裝外墻幕墻及進行內部裝修,海實佳德正在建設廠房第五層,福順半導體正開展地下室施工,中交四航局主體結構已封頂。”
“園區按照‘能報盡報’的原則,以各片區服務站作為前沿陣地,由包片領導負責走訪摸排,主動上門動員指導有意向有潛力的企業進行自主提升。”這名負責人説,為了打造優良的營商環境,倉山區在項目初審階段,本着“工業姓工”的原則,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組織區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會商,形成一致意見後上報區政府;項目開工建設後,園區成立項目建設專班,專人對接負責,督促企業倒排項目建設工期,動態跟蹤推進項目建設,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項目建成後,在加大招商扶持力度的同時,區裏做好業態准入把關工作,找準産業定位,立足打造産業細分領域的“園中園”。
還有更多的工業企業將實現煥新升級。目前,倉山區共有14個企業自主提升項目正在報批,預計可新增面積約64.16萬平方米,僅金山工業園就有星網銳捷、財茂集團、華夏鋼構等9家企業申請。(記者 王玉萍 通訊員 倉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