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廈金大橋(廈門段)首個鋼沉井精準着床-新華網
  首個鋼沉井在進行初步定位。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在線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交互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信息

廈金大橋(廈門段)首個鋼沉井精準着床

2024-07-11 09:53:41 來源: 廈門日報
字體:

  首個鋼沉井在進行初步定位。(記者 黃少毅 攝)

  下沉22米,1.45萬噸“定海神針”平穩入海。7月8日上午,廈金大橋(廈門段)首個沉井——劉五店航道橋東錨碇沉井成功着床。

  廈金大橋(廈門段)全長約19.62公里,其中項目A1標段全長3.978公里,包含全線控制性工程劉五店懸索橋。

  該橋主跨長928米,為更好地進行結構受力,其錨碇沉井基礎分為前井和後井,之間以係梁連接,這樣的設計被稱為“前後分體式鋼殼混凝土沉井”,屬國內首創。而本次下沉的前井長66米、寬48米、高31.6米,單個重量達1.45萬噸,頂部平面面積接近8個籃球場大小,是目前國內跨海橋梁最大分體式沉井基礎。

  “沉井定位着床施工流程複雜,包括定位系統施工、助浮板拆除、過纜施工、注水着床及沉井調平等主要工序。”項目負責人介紹,為保障鋼沉井平穩着床,廈門路橋工程公司、施工單位中交一公局聯合國內高校團隊,研發了錨碇沉井定位系統:在沉井主體結構內部安裝115個監控元器件,利用智能傳感器自動採集沉井姿態和結構受力數據,實現對作業流程的精準把控,施工誤差能縮小到“厘米級”。

  在廈門海事局的保障下,8對錨纜、4艘拖輪,穩住“龐然大物”初步定位;24個千斤頂、四輪注水下沉,鋼沉井下沉22米成功着床……記者注意到,着床後的沉井頂端依然有一節紅色部分冒在海平面上方——這便是沉井的加高圍堰。“為了澆築沉降施工能在乾燥作業面進行,我們使用鋼護板對沉井進行‘加高’,以此擋住海水對施工的影響。”廈門路橋工程公司負責人介紹,待完成混凝土澆築養護後,加高部分將進行拆除,為橋梁錨碇上部結構安裝騰出工作面。(通訊員 林江琳 眭文飛 記者 謝嘉迪)

[責任編輯:程立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