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阿睦”調解矛盾有一套-新華網
“阿睦”是順昌縣元坑鎮謨武村專職調解員張巧明的小名,他在當地算得上是“名人”,這都得益於他善於運用“法、理、情”處理各類“疑難雜症”,在調解矛盾糾紛工作中練就一套“硬功夫”。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在線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交互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信息

“阿睦”調解矛盾有一套

2024-07-10 11:34:52 來源: 閩北日報
字體:

  “‘阿睦’真有一套,好多‘燙手山芋’都被他‘啃’下來了。”“‘阿睦’講道理,公平、公正,找他沒錯。”“矛盾到了‘阿睦’這裡,好像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他們口中的“阿睦”是誰?

  “阿睦”是順昌縣元坑鎮謨武村專職調解員張巧明的小名,他在當地算得上是“名人”,這都得益於他善於運用“法、理、情”處理各類“疑難雜症”,在調解矛盾糾紛工作中練就一套“硬功夫”。

  “剛剛在鎮裏幫助調解了一起東郊村村民與雇工之間的經濟糾紛,雙方同意各退一步,當場達成一致調解意見。”近日,記者來到謨武村“吃茶話事”點,見到了“阿睦”。

  “在我們農村,鄰里之間的矛盾時有發生,要因地制宜,採取合適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眼前這個身材中等,笑容親切,講起話來中氣十足的人,就是“阿睦”張巧明,也是謨武村“阿睦”調解工作室的負責人。

  今年49歲的張巧明是土生土長的謨武村人,擔任過村裏的綜治協管員、三級網格員、司法調解員等,村里長輩和同輩喜歡叫他“阿睦”,晚輩則喊他一聲“阿睦叔”。

  “能夠順利調解鄰里之間的矛盾糾紛,是因為我有血緣、地緣和親緣的優勢,還有鄉情、親情和友情的資源。”張巧明坦言,他已經記不清調解了多少起矛盾糾紛,但最終大家握手言和、和諧相處的結果,總是能讓他特別有成就感。

  張巧明説,近年來,南平紮實推進“一中心(綜治中心)一&&(涉穩風險隱患信息化&&)一隊伍(平安指導員)一載體(吃茶話事機制)”建設,以“四個一”社會治理機制夯實基層基礎。“元坑鎮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於去年11月,在謨武村建設‘吃茶話事’點,並設立‘阿睦’調解工作室,與鎮司法所、派出所、綜治辦互動聯動,努力把矛盾糾紛解決好、把群眾情緒疏導好。”

  前段時間,謨武村兩位村民因建房問題産生矛盾,吵得不可開交。張巧明就把兩人約到“吃茶話事”點,泡上一壺熱茶,傾聽村民的心裏話。

  “其實,村民之間的矛盾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只要找到平衡點,就很容易解決。”張巧明説,兩位村民一位姓廖,一位姓楊。“我就對他們説,你們一位是楊時的後裔,一位是廖剛的後人,都是有良好家風家教的人,而且還做了幾十年的好鄰居,互相理解一下,不就很好解決了嗎?”

  就這樣,在張巧明巧妙的調解下,兩位村民握手言和,又恢復了往日的和睦。

  “調解工作大同小異,各地的做法都各有特色,只要把矛盾糾紛順利解決,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就是好做法。”張巧明介紹説,他的調解工作分三步走,首先是“把茶泡開”,陪當事人喝茶,聊家常,建立平等關係,穩定當事人的情緒,此時當事人的怒氣就能消一半;接着要“把事説開”,通過心理疏導,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向雙方講事實、擺道理、明政策、尋法律,讓當事人對其産生信賴感,為下一步調解做好鋪墊。“最後一步,就是要‘把心結打開’,要充分考慮當事人雙方的實際情況和利益訴求,解決實質性問題,勸導雙方各退一步,給彼此&階下,達成一致意見。”

  去年11月16日成立至今,“阿睦”調解工作室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成功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0余起,涉及金額350余萬元。遇事找“阿睦”,正逐漸成為謨武村村民的共識。(記者 盧國華 通訊員 肖詩卉 周丹)

[責任編輯:程立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