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廈門5月28日電 題:海辰儲能:創新開闢新賽道
新華社記者付敏
2023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位居前五、國內電力儲能電池出貨量排名第二、入圍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成立僅4年多,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成為廈門首家獨角獸企業,估值近300億元,實現全年産值超百億元。
深耕技術創新、製造創新和産品應用創新,海辰儲能快速崛起,開闢了儲能新賽道。
技術創新:鍛造先進生産力
在4月中旬舉辦的第12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上,海辰儲能展示了創新儲能産品——全球首款千安時長時儲能專用電池MIC1130安時,受到海內外客戶的廣泛關注。
近年來,隨着儲能産業規模不斷壯大,大容量電池成為行業升級發展的重要方向。
海辰儲能電池研究院院長鄭建明介紹,大容量電池是解決電池一致性和成本的現階段最優方案,“我們採取從鋰電池技術極限倒推的方法,結合當下電極技術、工藝、材料、結構件方面的限制,最終確定了MIC1130安時電池的目標”。
220多人的專家團隊,歷時兩年多,不斷研發突破……海辰儲能通過自研化學體系、工藝和結構等系列創新,破解大容量電池産熱和安全兩大難題,成功研發MIC1130安時電池。
與國內儲能主流280安時系統産品相比,MIC1130安時電池單瓦時成本降低15%,體積能量密度提升15%,直流側儲能系統成本降低25%;同時,MIC1130安時電池循環壽命高達15000次,系統壽命可達25年,大幅降低儲能全生命周期成本。
通過技術創新,截至目前,海辰儲能全球專利申請數量超3200項,其中發明專利超1200項。
今年年初,海辰儲能還牽頭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及産業鏈上下游龍頭企業共11家單位,組建廈門市先進電化學儲能技術創新聯合體,從儲能場景的應用需求出發,提高區域産業鏈的綜合競爭力。
圖為海辰儲能智能製造生産線(2024年5月2日攝)。新華社發(海辰儲能供圖)
製造創新:提升産品競爭力
在海辰産業園的智慧工廠裏,紅、黃、綠燈不時閃爍,機械臂等各類設備有序配合,無人搬運車有條不紊按照設定線路運送物料,偶爾才會有少量工人在其間走動。
攪拌、涂布、模切、捲繞、激光焊接、入殼、注液……智能化生産貫穿海辰儲能電池生産的全過程,産品源源不斷下線。
對於儲能電池而言,産品的良品率和製造的一致性非常重要。海辰儲能副總裁劉慶棟&&,海辰儲能狠抓製造創新,自我迭代智能化生産線,降低成本,提高生産效率,助力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海辰第四代高效率鋰電智能製造生産線,引進製造執行系統(MES),整合數據採集渠道,覆蓋整個工廠製造現場,實現生産環節全覆蓋。該生産線製造效率比第三代提升30%、自動化水平提升26%、製造成本降低25%,相比第三代實現了製造競爭力的大幅領先。
高度智能化的生産線,意味着更高的良品率、更快的生産速度,隨之而來的是更低的製造成本和更強的交付能力,海辰儲能的産品因此持續獲得國內外客戶肯定。
截至今年2月,海辰儲能的産品已應用於全國各地,以及北美、歐洲、南亞等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交付項目數量累計超200個。
“這兩年我們的訂單持續增長,為我們加快産線升級創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劉慶棟説。
按照海辰儲能的産能釋放節奏,預計2025年將達成135吉瓦時的年産能目標。
圖為海辰儲能-寧夏騰格裏200兆瓦時儲能電站項目(2023年12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海辰儲能供圖)
應用創新:綠色能源惠及大眾
基於技術和製造創新,海辰儲能聚焦新的細分市場,打開儲能場景應用新世界,讓綠色能源惠及大眾。
去年年底,海辰儲能發布了全球首款一度電的戶用電源産品,旨在讓全球能源貧困地區的人們也能獲得可負擔、可靠和可持續的電力來源。這款電源內置1千瓦時(1度電)的能量,採用海辰儲能電力工業級儲能電池的光儲一體智能系統,其壽命長達10年,均攤到每度電的成本約人民幣0.4元。
海辰儲能聯合創始人、總裁王鵬程説:“對於能源貧困家庭,這款戶用電源産品可提供80小時的照明、16小時的電風扇使用等;同時它還可促進家庭式小商業,支持10小時的縫紉機使用等。在公共衞生方面,這款戶用電源産品可支持小型醫療設備,例如醫用小型冰箱等,用來存儲疫苗和藥品,從而拯救更多生命。”
在重慶市銅梁區西北部的少雲村,海辰儲能基於當地地形地貌,利用太陽能資源,與銅梁區共建紅色“零碳”美麗鄉村項目。海辰儲能提供的光儲一體電站解決方案,幫助村民有效提升了用電質量、提高了經濟收益。
今年4月底,海辰儲能還與“中非社區可持續發展行動網絡”攜手合作,發布支持尼日利亞的公益項目——未來3年,海辰儲能將在尼日利亞面向年輕人發起可再生能源創業項目,計劃培養一批具備儲能專業技能、能源基礎設施運維技術的當地人才隊伍。
“‘讓綠色能源惠及全人類’是海辰儲能堅定的初心使命,我們在努力創造價值、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有責任為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王鵬程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