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聚焦高質量發展|聚産成鏈 聚才成雁 福州科創走廊新質生産力加速形成-新華網
兩年多來,科創走廊建設的新經驗不斷涌現,一個充滿活力、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協同創新體系崛起於兩江四岸,折射出福州這座城市的創新活力。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在線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交互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信息

聚焦高質量發展|聚産成鏈 聚才成雁 福州科創走廊新質生産力加速形成

2024-01-23 09:10:58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新華網福州1月23日電(劉豐)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躍居全省第一、科技成果直通車首次“開”進高校、全省首張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地圖發布、科創走廊“一張圖”重磅上線……

  2021年8月,福州市啟動科創走廊建設,明確“以産興城、以城聚産、産城融合”總目標,打造國內一流的科技創新集聚地。2023年12月,福州科創走廊建設全面超額完成三年建設目標,形成“一城四區、十片多點”的科創走廊空間格局。

  兩年多來,科創走廊建設的新經驗不斷涌現,一個充滿活力、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協同創新體系崛起於兩江四岸,折射出福州這座城市的創新活力。

  把空間建起來

  探索出“國企+政府+企業”“政府+國企”“垂直工廠”等福州特色經驗做法

  福州要怎樣打造科創走廊?答案,就藏在不斷涌現的創新載體裏。

  位於科創走廊&江片區的福建醫科大學醫療健康科技園,項目一期佔地約8000平方米。這裡原是福建醫科大學烏山校區沿鶴齡樓及附屬樓、荷塘路沿街店面及校內部分科研&&等校産資源,大部分閒置或利用率低。如今,科技園正依託福建醫科大學醫學教育特色優勢,打造産、學、研、用一體化科創中心,形成産業發展新方向,推進健康科技産業發展。

  福建醫科大學醫療健康科技園是福州科創走廊載體建設的一個縮影。在鼓樓、倉山、晉安、&江,一批通過老舊園區、廠房、校舍等改造提升而來的創新載體層見疊出。

  “在老城區,我們注重發揮原有産業基礎,改造閒置空間,盤活低效用地,利用高校和科研機構資源,打造産業特色明顯、創新創業配套服務完善、生活便利的科創走廊片區。”福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而在新城區,新建的優質&&也煥發出創新的澎湃動能,位於高新區海西園的海峽創新實驗室主體工程預計2024年上半年建成投用。

  福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建設各類富有福州特色“雙創”載體的過程中,福州探索出“國企+政府+企業”“政府+國企”“垂直工廠”等經驗做法。例如,倉山區以政府收儲提升和鼓勵優質企業自主提升的方式,將集約程度不高、工業功能弱化的金山工業園區橘園片區重建成倉山智能産業園;&江堅持“一棟樓就是一個産業園、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産業園就是産業鏈”的理念,將數智港打造成“立起來”的數字科創産業園。

  改造提升後的倉山智能産業園。 新華網發(福州市科創走廊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供圖)

  場地騰出來,載體建起來。如今,科創走廊已成為高水平科研&&、“雙創”載體的集聚地。截至目前,福州已建成科創走廊載體面積490.4萬平方米,建設項目143個,總投資650.35億元;已完成建設項目76個,2023年完成39個。

  2021年以來,福州市認定的省級以上科技孵化器6家全部集中在科創走廊;市級以上眾創空間107家中,76家在科創走廊;走廊內新增省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省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公共服務&&總數佔全市新增數量的50%以上;現有省科技小巨人企業324家,佔全市43.3%。

  把産業裝進來

  引龍頭、抓龍頭、築&&、強産業鏈、造金融生態,構建“五位一體”創新發展模式

  “通過科創走廊建設,帶動老城區産業發展,可推動上下游産業鏈重塑,促進産業結構全面優化升級,這在國內許多先進城市已見成效。”福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啟動建設以來,福州科創走廊多措並舉加大産業集聚,深度推進産城融合,各類産業迅猛發展。

  2023年2月,福州以福州軟體園雙創新城為基地,啟動建設海洋經濟科創高地,規劃建設海洋産業加速中心、海洋科創協同創新中心和海洋科技公共服務雲&&,主攻&&聚集、試點示範、數字化轉型三大方向,突出涉海金融服務、海洋科創賽道、海洋技術轉化和海洋人才培育四大特色,打造成海洋科創綜合體。

  近一年來,福州市鼓樓區邊謀劃、邊建設、邊招商,海洋經濟科創高地建設不斷刷新“進度條”,目前海洋經濟科創高地已對接自然資源部海洋減災中心、嶗山實驗室等10余家單位,推動34家企業、16個涉海公共服務&&落地。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海洋經濟科創高地建設之初,鼓樓區就將涉海金融服務作為特色之一,謀劃成立海洋金融研究院,打造海洋金融産業聯盟,引導朱紫坊基金港千億基金投向涉海領域。

  “資源好、場景全、企業多。”福建中通耘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祖敏這樣評價海洋經濟科創高地,“在高地,可以與高端海洋科創資源進行精準匹配,讓企業更好融入上下游産業鏈。”

  福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市科技局通過制定《福州市打造海洋經濟科創高地實施方案》,指導鼓樓區編制《鼓樓區建設海洋經濟科創高地實施方案》,在沿海布局建設海洋經濟科創成果落地轉化的集中區,統籌陸海,形成城市中心海洋科技創新高地與沿海海洋經濟産業集中區的“裏+外”有機銜接,發展海洋産業新賽道。

  聚産成鏈。在福州,一個又一個新賽道新産業被“裝”進科創走廊——&江數智港項目重點發展數字內容産業鏈,晉安“三創中心”都市新興産業、創新型産業以及智能智造三大産業集聚發展,閩侯均和雲谷·東南科創産業基地集聚培育信息技術、物聯網、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創新型高新技術産業……

  閩侯縣大數據科技園。 新華網發(福州市科創走廊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供圖)

  “引龍頭、抓龍頭、築&&、強産業鏈、造金融生態,福州科創走廊構建‘五位一體’創新發展模式,助推主導産業高質量發展。”福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截至目前,科創走廊載體內項目簽約107項,投資額67.1億,項目落地676項,投資額310.5億。以科技創新為主、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新質生産力正在成為科創走廊發展的新內涵。

  據了解,福州還將按照新一代信息技術“543X”總體布局,加快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製造、新能源等新興技術的融合發展,布局一批未來産業新賽道,在科創走廊各片區開展新賽道試點示範工作,根據産業發展需要及時延鏈補鏈強鏈,逐步構建新賽道培育工作體系,以集群化發展為産業提質增效。

  讓人才留下來

  優&&、聚人才、活機制,營造愛才惜才濃厚氛圍

  人才引育已成為城市産業發展難以繞開的話題。圍繞科創走廊建設需求,福州確立了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定位,推動創新人才集聚,厚植創新創業土壤,以引才力度和留才溫度,營造招才引智和人才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2023年夏天,留學歸國來榕創業的鄭子龍帶領公司團隊亮相福州市創新創業大賽,一舉挺進國賽。“福州搭建的創新載體和創新&&,是我選擇留下來的最重要原因。”在鄭子龍眼裏,福州有很強的留才“黏性”,對科技創新人才的補貼、對留學人員創業的免房租政策等,以及福州市創新創業大賽等&&,都給了他留在福州的理由。

  在這場大賽上,科創精英紛紛秀出雄厚的科技實力:在閩都創新實驗室洪茂椿院士的領銜指導下,雲一科技公司超高精度氣體探測芯片項目實現突破;師從國內熱噴塗技術開創者丁傳賢院士的薛衛昌博士,帶來新一代納米複合涂層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擁有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科技部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國家高端外國專家的項目團隊,用廢棄的牡蠣殼做出人造骨骼,每克售價2000多元……大賽獲獎企業90%聚集在科創走廊。

  近年來,福州發揮“榕創嘉年華”“好年華 聚福州”等引才聚智品牌效應,依託福州市創新創業大賽,為科技前沿項目搭建了一個投融資對接、孵化培育&&,引導優秀參賽企業和創新人才入駐福州,搶佔新賽道。

  此外,福州發布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地圖,為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植根榕城”優秀項目資助、創業擔保貸款貼息、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租用場地補貼、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等多項優惠政策。

  “雁陣”齊飛。截至目前,福州科創走廊聚集各類高層次人才10786人,培育國家萬人計劃29人,省“創業之星”“創新之星”人才6人。同時,建立海外人才聯絡處16家,擁有來華工作許可證的外國專家人才1126人,建設了具有福州特色的人才高地,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不竭動力。

  福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福州將不斷優&&、聚人才、活機制,營造愛才惜才濃厚氛圍,統籌原始創新人才、創新創業人才、高端外國專家、全社會研發人員、鄉村振興人等5支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為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金融鏈深度融合提供更強支撐。

[責任編輯:袁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