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三明:老工業基地“新”升級-新華網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在線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交互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信息

三明:老工業基地“新”升級

2024-01-18 09:33:14 來源: 福建日報
字體:

  滬明臨港産業園去年底正式揭牌,連日來,相關後續工作正在迅速推進。産業園將圍繞高端裝備、醫療器械、中醫藥等産業,導入臨港集團經驗,建設集研發、生産、智能製造等為一體的百億産業園,助力三明産業結構調整、科技水平提升。

  三明是我省的老工業基地,有着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和紮實的工業基礎。但目前資源加工型的傳統産業仍佔全市工業總量近六成。

  新型工業化是老工業基地煥發活力的必由之路。眼下,三明市以産業綠色轉型、科技創新、數智賦能着力推動工業企業走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之路,主導産業持續做優做強,紡織、建材、鋼鐵等傳統産業轉型提升,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提速。去年1至11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1.2%,38個行業中有24個行業實現增長,其中10個行業實現兩位數增長。

  綠色轉型厚植工業底色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2023年度國家級綠色製造名單,三明市國投閩光(三明)城市資源有限公司、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公司、永安市寶華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佔全省入選總數的五分之一。

  清流經濟開發區入選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是全省5家入選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之一。“園區建成了風險防控&&,實時監測園區內大氣、聲環境、土壤環境、地表水、周邊敏感水體等,實現對自然災害和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的預警。園區範圍內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100%。”清流經濟開發區副主任曾欽水介紹説,入選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將推動整體區域綠色發展,不斷把“綠色資源”轉化為助推園區發展的“綠色動力”。

  2023年,三明全市累計幫助企業解決綠色轉型升級痛點難點問題50個;下達61個省級節能循環經濟項目專項獎勵資金4281.67萬元,激發企業實施節能綠色化改造動力;推動29個總投資32.7億元的節能綠色改造項目列為省重點工業節能改造項目庫,入庫數量居全省第二位,通過實施綠色化改造,進一步提升企業能效水平。

  截至目前,三明市共有14家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43家省級綠色工廠、10家省級綠色工業園區,10項省級綠色設計産品,2家省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製造體系名單持續擴容標誌着三明市工業綠色發展全面提速,為推動新型工業化奠定堅實基礎。

  科技創新補産業短板

  16日,在福建科達新能源石墨負極材料産業園項目點,剛建成的石墨化生産線,正在進行産品的試生産。

  大田縣工信局副局長蘇再德介紹:“這條生産線達産後預計每年可生産石墨負極材料3萬噸、煅後焦5萬噸,具備‘煅後焦—石墨化—人造石墨負極’全産業鏈條的生産能力,可實現年産值約10億元。”

  突破源於創新。科達公司加大研發投入,在儲能鋰電池負極材料方面首創了造粒預碳化一體式回轉窯工藝和移動石墨化技術,解決了負極材料生産能耗大、成本高的問題。福建科達新能源因此入選第八屆“創客中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全國50強名單,獲全國優勝獎。

  福建科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長崛起,是三明市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的一個成功典範。去年,三明市推薦石墨烯、液態金屬、碳納米管等6個産品生産企業申報省級前沿材料生産企業,福建三農新材料有限公司等2家新材料産品被列入省重點新材料首批次生産應用項目,可獲補助獎勵資金269.8萬元,申報企業數量、金額均居全省第2位。

  數智賦能引領産業變革

  走進三明的三鋼智控中心大樓,操作人員正操控着幾公里外的生産現場。一個個生産指令從智控中心精準下達到各個作業區,遠程在線煉鐵,集控中心與生産現場實現高效聯動。

  數字化、智能化推動企業進一步轉變生産、管理、組織方式。近年來,三鋼集團積極推動智慧工廠建設,通過“數轉智改”合作,建立大數據中心、裝備升級、産線升級等,基本實現工藝流程可視化和決策智能化,運營成本降低20%,能源利用率提高10%。三鋼閩光大數據中心已成為全市最大的産業數字化應用場景。

  2023年底,三鋼閩光雲商鋼鐵行業供應鏈&&被評為省級工業互聯網&&並作全省推廣。同時,入選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製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名單。目前,&&已簽約採礦業、製造業、交通運輸業、金融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供應鏈企業超過8000家,其中,持續活躍客戶4000多家,網絡貨運入駐車輛9000余輛,每年服務大宗商品流通1500萬噸左右,平均降低供應鏈企業運營成本20%以上。2023年&&撮合交易規模近500億元。

  數智賦能,助推傳統産業實現生産飛躍的同時,也帶來了産品設計、研發前端的系列變革。2023年,三明&&《三明市工業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方案》,依託通信運營商對製造業企業開展數字化診斷,積極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共有5家企業擬被認定為省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標杆企業,1家企業擬被認定為省級工業互聯網&&。同時,建立數字化轉型項目儲備庫,成立90支數字化診斷專業隊伍開展診斷服務,培育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市級12家,新增省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重點項目5個、首&套設備5項。其中,機科院“精密複合磨削機床”為去年全省唯一入選國家級重大裝備的首&套設備。(記者 方煒杭 見習記者 羅昱倫 通訊員 巫建輝)

[責任編輯:連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