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休閒農業,華安何以做成全國重點縣?-新華網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在線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交互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信息

休閒農業,華安何以做成全國重點縣?

2024-01-16 13:26:50 來源: 福建日報
字體:

  華安土樓大地稻田藝術節上,畬族演員表演民族舞蹈節目。陳致偉 攝

  日前,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2023年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名單,60個縣(市、區)入選,華安縣和德化縣成為我省2個縣(市、區)入選單位。

  休閒農業是指利用田園景觀、自然資源,結合農業生産經營活動、農村文化等,發展觀光、休閒、旅游的一種農業經營形態。華安縣位於漳州西北部,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森林公園,有着優美的生態景觀、獨特的文化民俗、淳樸的鄉情民風、特色的民居村寨。自2021年以來,立足當地的“好山好水好風光”,華安將休閒農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豐富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深挖資源優勢,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吸引游客前來賞鄉村四時風光、玩趣味民俗、品地道美味。2023年,華安縣休閒農業與鄉村旅游接待游客448.38萬人次,營業收入39.28億元。

  用活資源打造農旅IP

  每逢周末,來自漳州、廈門、泉州等地的游客,都會雲集華安縣新圩鎮官畬村,或極目遠眺茶園風光,或欣賞畬家舞蹈,或品嘗畬家特色美食,歡聲笑語充盈着村落。

  近年來,依靠獨特的畬族文化,官畬村打造的休閒農業IP“七彩官畬”的名氣越來越響。作為少數民族村,官畬至今仍保留着民族語言、民族服飾、畬歌對唱、請火節等畬鄉傳統。同時,隨着鄉村振興的深入實施,官畬村打造了畬族風情廣場、畬族文化長廊、畬歌對唱鳳凰&、七星瓢蟲屋等一批配套項目,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為把文化亮點轉化為鄉村旅游的賣點,2018年底,漳州市官畬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與華安縣政府簽訂官畬旅游項目合作協議書。

  漳州市官畬旅游發展有限公司進駐後,以畬族特色文化為抓手,圍繞畬族圖騰——鳳凰,推出“七彩官畬”主題,並對景區進行了統一規劃設計,深挖文化內涵,提升景區景點功能,規範管理,全力打造少數民族旅游特色村寨。

  如今漫步官畬村,隨處可見七彩斑斕的民宅以及“雙鳳朝陽”村莊徽標、龍首杖等畬族文化元素,彩虹索橋、天使的翅膀、孔雀谷、熱氣球……各色游玩項目和打卡點,成了山村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發展旅游更重要的是要讓游客有體驗感和互動感。”官畬村黨支部書記藍庚遠介紹,景區為游客提供畬族服飾體驗;推出“畬家一場舞”,以歌舞藝術形式展示娶親、下地、採茶、祭祀、農耕等民俗,讓游客近距離領略畬族文化魅力。

  藍庚遠説,在景區的帶動和政府政策的扶持下,當地村民也紛紛將自家住宅改造成民宿、農家樂和農特産品店,讓景區的旅游配套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官畬村擁有14家民宿,7家農特産品店、便利店和13家農家樂。2023年,景區共接待游客7萬人次,旅游收入500萬元。

  火起來的官畬,不僅富了群眾的“錢袋子”,且收穫了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等榮譽。

  為盤活縣域農文旅資源,這幾年,華安縣持續發力,打造以世遺土樓文化旅游、官畬風景區鄉村旅游、貢鴨山森林康養旅游、先鋒村“四對比、五算賬”紅色文化旅游為龍頭的精品旅游線路,涵蓋了畢業季、暑期游、親子游、研學游等,“年味漳州福滿土樓”民俗風情之旅獲評中國美麗鄉村休閒旅游行精品景點線路,“清爽華安 心臨吾鄉”美麗鄉村休閒游獲評中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游十大精品線路。

  創意點燃土樓夜經濟

  每當夜幕降臨,位於仙都鎮大地村二宜樓前的大地稻田稻夢空間區燈光亮起,璀璨絢爛。行走在田野中,就可以悄然開啟夢幻土樓的奇妙之夜。

  大地村是福建土樓(華安)大地土樓群所在地,這裡是閩南土樓的傑出代表,擁有“土樓之王”二宜樓、“福建土樓博物館”南陽樓、“宜居典範”東陽樓。近年來,全國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探尋百年土樓風韻,感受世界文化遺産的魅力。如何讓游客留下來,成為當地的一道考題。

  “重點在於積極探索土樓保護與活化利用,助推土樓文旅經濟發展的新路子。”華安縣大地土樓保護中心主任蘇意水説。近年來,華安土樓景區向村民流轉146畝土地,打造大地稻田稻夢空間區。

  該空間結合一年四季農業生産經營活動,打造“春耕水滿田、秋收黃金稻浪、大年油菜花海和土樓稻夢空間”農業景觀,種植的水稻、油菜花等農産品可供游客觀賞、拍照,並開展水稻收割等農耕研學,引導游客在土樓游玩、停留和吃住。

  2023年,華安土樓景區還引進演藝團隊,在田野增設夢幻燈光秀,在夜間開展非遺打鐵花、無敵風火輪、煙火瀑布、篝火狂歡等觀光體驗項目。同時,在景區入口處打造水溪夜悅潮玩街區,採用創意集裝箱和街車的形式,展銷民族服飾、折扇、明信片等土樓文創産品和特色美食,推出高山族舞蹈、川劇變臉、雜技吐火等多樣化的節目和游玩項目,點亮土樓夜經濟。

  “二宜樓的規模、設計和保護水平令人驚艷。在田野中欣賞獨具民族風情的文化節目,讓我們土樓之旅更美妙。”來自廈門的林先生與妻子游覽土樓之後點讚道。

  據蘇意水介紹,今年恰逢福建土樓申遺成功十五周年,華安土樓還組織策劃了華安土樓大地稻田藝術節,通過稻田音樂會、稻田收割體驗、稻田長桌宴等互動環節,將土樓自然風光、農耕文化與藝術氣息巧妙融合,吸引了周邊群眾及游客數千人參與。

  據介紹,未來,華安縣大地土樓保護中心在做好土樓保護與文化解構的同時,將與高校、企業團隊合作,利用聲光電等現代技術,打造更多互動載體,實施常態化演藝,讓游客沉浸式體驗土樓文化;開發更多研學項目,讓游客親手體驗土樓的營造技藝、土樓文化、閩南風俗和高山族民族風情等,讓土樓村落的發展更具生機與活力。

  發力農綜改補齊短板

  作為農業大縣,華安以“四季全時 清爽華安”為主題,通過多年的發展和培育,休閒農業類型模式推陳出新,休閒觀光、農事體驗、康養度假、科普教育……各種新業態欣欣向榮。

  休閒農業在推進中也面臨一些難題,如業態單薄、創新能力不足、商業配套薄弱、留不住人,以及承載力難以滿足大量游客需求等。

  “2022年,華安成功入選全國2022年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名單。以此次農綜改為契機,我們通過項目帶動,持續為休閒農業做加法,集中力量破解發展短板。”華安縣委副書記何素平説。

  眼下,華安正加快推進農綜改項目實施。走進大地土樓農旅配套項目建設現場,工人有序進行道路鋪設、綠化等施工,十分繁忙。

  福建省春天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黃少堅介紹,該項目立足土樓旅游産業體系不足和配套薄弱的實際,通過對華安特有的古厝——五鳳樓進行統一的保護開發利用,打造文創銷售中心、竹藝館、文創創作基地、茶事博物館等9個農旅配套項目,可為游客提供文藝創作、土樓營造技藝和採茶制茶等體驗服務。目前,該項目已完成9棟古厝的修建,裝飾工程和室外景觀部分正在有序進行中,預計今年5月對外開放。

  同樣作為農綜改試點村的仙都鎮送坑村則發揮高山族文化底蘊,建設了兩岸高山族文化交流基地,打造集陀螺競技場、交流、售賣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活動場所;建設高山族文化廣場、旅游公廁、網紅打卡點等,切實提升高山族文化館沿線景觀節點,豐富高山族特色活動,打造高山族陀螺文化特色游。

  農綜改還不止於此,華安立足世遺土樓、少數民族、農特産業等特色資源,在3個鎮7個村策劃實施13個項目43個子項目,涉及百果示範高標準採摘園、農事研學基地、善食文化體驗基地、畬族文創基地等。

  何素平&&,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休閒農業的需求不再局限於簡單的吃喝玩樂,而是逐步向沉浸式體驗轉變。通過因地制宜,精細挖掘,拓展服務功能,推動休閒農業多樣化、個性化發展;同時串點成線,多點聯動,以休閒農業助力鄉村振興,才能切實推動全域旅游提質增效。(記者 李妙珠 通訊員 黃建和 許鵬飛)

[責任編輯:連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