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燈,能有多新?
在漳州,全光譜健康LED光源、LED智造&&、商業照明、工業照明……滿滿高科技,創新了許多照明技術和照明方案。這盞燈所代表的光電信息産業,正與教育教學、信息技術、商場商超等領域結合,涌現出許多圈內首屈一指的技術和産品。
這盞新燈,點亮的是新型工業化之路。上個月,漳州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新型工業化成了會議的熱詞。數據顯示,去年前11月,漳州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以技改引導傳統産業提檔升級,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9%,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得益於此,電子信息産業銷售産值288.4億元,光電技術類産品出口同比增長23.4%,實現逆勢突圍。
近日,記者走進漳州光電信息産業,探尋逆勢增長的法寶。
科技創新 搶佔風口
對於立達信公司照明技術專家許建興而言,一盞燈是複雜的。
花費506天、進行1007次實驗,最近,許建興和同事研發出“全護眼”S3C-N技術,輸出光線與真實太陽光之間相似程度達90%以上,還原物體真實色彩的指數達到博物館級。
上個月27日,一批護眼燈産品正從生産線下線,準備運往深圳。出貨前,質檢技術員通過光譜儀,測量産品在工作時的光譜分佈情況。屏幕中,任何納米級的光譜分佈盡收眼底。記者看到,護眼燈的光線更加接近自然光。模擬教室內,照明區域明亮無死角。
“全球近80%的照明設備由中國生産。LED照明産品已成為物美價廉的代名詞。想要跳出價格戰,就得邁向附加值高的護眼燈市場。”許建興説。
十年之功,立達信開發的護眼燈産品,已穩居國內第一梯隊,企業實現年産值近70億元。不僅如此,今年1月1日,國家標準《讀寫作業檯燈性能要求》正式實施。立達信作為國內教育照明的領軍企業,也受邀參與了這次國標的修訂工作。
瞄準細分市場,漳州太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構築自己的“護城河”。
“高技術門檻、高資本投入,是後來者想要入局‘商業照明’的阻礙。檔口美食,我們使用了最小數量和最低光亮的燈具,以此表現食物的新鮮度。時裝區,我們採用裝射燈+熒光配件,輔助呈現商品的最佳視覺效果。”太龍公司董事長助理莊偉強説,企業採用了高光效、特殊波長的LED,能讓燈光色彩更加豐富飽滿,顏色漸變也會更加柔和、平滑、自然。
目前,該公司的商業照明燈産量已攀升至全國第一,為20多萬家門店設計燈光,自主研發的科技成果已獲授權專利441項。
數實融合 智慧運行
數字時代,世界的運行方式正在改變,照明行業概莫能外。
傳統的照明控制系統,只有一個開關。當雲計算、物聯網、元宇宙、大數據技術出現後,照明控制系統也變得智慧化。
在太龍電子公司,企業已從商業照明産業拓展至智慧門店建設。商鋪管理人員只要輕點系統,即可開啟遠程在線實時巡店,分析客流數據,及時了解商鋪的人流情況。
而在立達信生産車間,一盞校園路燈也有“身份證”。“身份證”包含燈的狀態、屬性、地理位置等信息。大數據&&可以主動、精確識別路燈故障類型、設備標識、GIS地理位置等信息。接到故障信息,&&會根據路段、安全隱患、故障類別進行算法分級,以工單形式派發到一線維護人員,並收集歸檔維護結果,形成高效閉環管理。
“未來,校園燈桿還能集5G微基站接口、無線網絡、照明、廣播系統以及手機充電等功能於一體。”立達信公司SBU總經理湯茂平説,在通信技術加持下,每一根燈桿都成為智慧的“神經末梢”,將各類信息數據匯集到校園“大腦”,讓校園管理更智能。
2022年4月,立達信公司運營總部從廈門遷入漳州長泰區。對於漳州光電産業來説,立達信入局,不僅是“提質”,更是“建群”。僅一年時間,立達信物聯網科技産業園已經聚集了包含部件廠、大宗原材料供應商等核心企業近30家,形成一條電子信息産業鏈。
3萬台護眼燈,要求3天內交貨,可企業庫存材料僅夠生産1萬台。這樣的訂單,接不接?
“以前遇到這種訂單,工廠接不了。”湯茂平説,“現在,我們不僅接,而且按時保質保量交付。”
底氣來自立達信建立的“DOP數字化運營&&”。該&&已實現60多家供應商系統互聯,近20家供應商排産共享。
矽力傑公司是立達信的上游企業,主要生産智能燈具的芯片。“在&&內,下游可以看到我們工廠的庫存情況。我們也能看到他們的訂單、生産、入庫、裝櫃情況。立達信看到我們的庫存充足,當然有信心接單。我們也能預測響應,快速調配生産能力,實現‘客未下單,貨已在途’。”矽力傑公司工作人員銀景燕説。
得益於數字化改造,交貨周期縮短,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在存貨和現金佔用等方面都實現了改善。與此同時,産品質量風險也被防控。
“有了這個系統,上游的生産道道留痕。上游産品的檢驗數據能被下游工廠讀懂,下游工廠的全面檢驗就可調整為抽檢或不檢,大幅實現企業級的降本增效,産業鏈上的假冒劣質産品無處遁形。”湯茂平&&。
接下來,産業園將持續着力吸引電子芯片、新型顯示等産業,壯大上下游産業規模,深度推動産業數字化轉型。
目前,漳州正加快實施“一十百千”數字化轉型提升工程,推進“上雲用數據賦智”行動,力促重點産業轉型升級、工業經濟穩定增長。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3年度智能製造示範工廠揭榜單位和優秀場景名單中,漳州市上榜國家智能製造示範工廠2家、國家智能製造優秀場景4家,數量均位居全省第二。
“新的一年,我們將緊扣‘工業互聯網促經濟數字化轉型’工作主線,重點支持優勢領域率先突破,建設一批産業綜合集成、協同創新應用示範項目。目標是至2025年,漳州主要行業大中型企業關鍵業務環節數字化的企業比例達66%以上,重點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0%以上,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8%以上。”漳州市工信局局長吳凌真&&。(記者 趙錦飛 蘇益純 通訊員 趙琎 沈毅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