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學舞蹈似乎成為家有女娃的教育“標配”,特別是暑假期間,不少家長把孩子送到舞蹈培訓機構接受集訓。練習舞蹈有各種各樣的好處,殊不知,壓腿、下腰等動作卻存在一定的危險性,練習過程中可能造成脊髓損傷。
今年2月,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小兒骨科就接診了這樣一個病例。今年8歲的女孩青青(化名),在家附近的舞蹈機構培訓,在一次訓練下腰動作起身時突然下肢無力,重摔在墊子上。她再想起身時卻發現自己根本起不來了,甚至出現了大小便失禁的情況。青青的父母趕緊將孩子送醫治療,經過一系列檢查,青青被診斷為“脊髓損傷”。幸運的是,經過一系列積極治療,一週後青青的傷勢得以緩解,順利出院。
“這個孩子是很幸運的,很多患兒治療了半年都還無法起身。”青青的主治醫生廈大附屬第一醫院小兒骨科副主任醫師劉琦説,脊髓損傷是脊柱損傷最嚴重的併發癥,近年來,在兒童群體中的發病率整體呈升高趨勢,其中絕大多數患者屬於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國內研究顯示,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佔到兒童創傷性脊髓損傷的19%-34%,其中4歲-7歲患兒主要是因為學舞蹈時練習下腰動作導致的,以女童為主。“因此,不推薦10歲以下兒童參加舞蹈下腰訓練等運動,若需要訓練,兒童須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練習。”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醫師倪國新介紹,因練習下腰動作受傷的患兒,絕大多數並不會直接出現癱瘓的情況,而是先出現腰部、雙下肢的麻木、疼痛、酸脹、無力等不適,之後逐漸發展到不能活動。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一般僅在MRI上存在異常信號,患兒受傷當天即可表現出脊髓水腫,後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脊髓萎縮。
如果懷疑發生了脊髓損傷,我們要怎麼合理科學應對呢?首先,如果有疼痛、麻木、無力這些神經症狀,請馬上停止練習,原地平躺,撥打救援電話。切記不可繼續練習舞蹈,或者家長背着、抱着孩子送醫。因為脊髓損傷後處理不當,可能導致二次損傷,加重病情。如果是自行送醫,一定要注意保持脊柱成一條直線,或利用門板之類的工具進行轉運。
倪國新説,脊髓損傷是災難性的,目前沒有治愈的有效措施。脊髓損傷不僅給患兒帶來極大的身心傷害,還會對家庭、社會造成沉重的壓力。相關研究顯示,脊髓損傷的患兒在接受治療後仍有約57%無法完全恢復功能,治愈率和後遺症的發生率與脊髓損傷程度、治療時機等相關。
【鏈結】
如何預防脊髓損傷
為防止兒童脊髓損傷的發生,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盡可能減少超過脊髓拉伸極限的動作,其次是提高對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的預防意識。不管是家長、老師,還是培訓機構,都應該引起重視。
●不推薦10歲以下兒童參加舞蹈下腰訓練等反復或持續過伸脊柱的運動。研究表明脊髓損傷的發生具有年齡相關性,當兒童小於10歲時,容易産生脊髓缺血損傷。一些國家已經明令禁止兒童參與過伸脊柱的運動或活動。
●兒童須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練習舞蹈動作,不建議兒童自行學習、訓練舞蹈。特別是孩子如果想要參與舞蹈下腰訓練,家長要先帶孩子進行健康體檢,評估身體狀況。有學者對37例因舞蹈練習導致脊髓損傷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分析,發現18.9%的患兒存在脊柱先天異常。建議有隱性脊柱裂、脊髓拴係綜合徵等脊柱先天異常的兒童,不要學習舞蹈。
●科學訓練,練習動作前要充分熱身,然後緩慢進行脊柱後伸等動作。在舞蹈訓練過程中,教練和家長也應隨時評估,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掌握安全、科學的訓練方法,避免做超出脊椎彎曲安全範圍的動作。舞蹈下腰動作的訓練可分為四個階段:地面訓練階段、跪立訓練階段、扶把訓練階段、中間訓練階段。整個訓練過程強調教練必須因材施教,實行一對一的保護與幫助,做到預防在前,避免出現脊髓損傷。(記者 陳莼 通訊員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