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讓傳統村落美美與共——福建省探索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新路徑-新華網
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傳統村落,在鄉村振興的歷史進程中成為重要方向。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عربىРусский язык日本語한국어DeutschPortuguês中文/繁體 新華網,讓新聞離你更近!
推薦:泉州在線福建省衛健委福建省人防辦
新華社新華網新華網客戶端公司官網 證券代碼: 603888 新聞熱線: 0591-87381859
原創報道融視頻交互式報道新華訪談新華雲直播“飛閱”新福建海峽兩岸鄉村振興法治福建熱點專區推廣信息

讓傳統村落美美與共——福建省探索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新路徑

2023-06-08 10:57:04 來源: 福建日報
字體:

  編者按

  一個個傳統村落,深深鐫刻着歷史的印記。這裡,保留展示着豐富的歷史、文化,寄託着人們的鄉愁情思。保護傳統村落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需要。擁有1193個傳統村落的福建,正走在全國前列,錨定“集中連片”,推動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讓老村莊煥發“時代生機”。日前,記者走進永泰、晉江、連城等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採擷、講述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福建模式”。

永泰同安鎮三捷村的仁和莊(青石寨)成立創客空間,吸引在外青年返鄉創業。

坂中街是永泰縣梧桐鎮椿陽村落裏最具代表性的歷史長街。經過保護修繕與活化利用,坂中街成為中醫藥藥膳及文創産品的特色文化街區。

晉江市梧林傳統村落有“華僑建築博物館”的雅稱,是典型而完備的閩南傳統村落。這裡保留大量原住民,保持鄉村的活態。

  從永泰縣梧桐鎮椿陽村出發,以坂中街為起點,沿着大樟溪順流而下,便可到達坂埕村榕水謠。一路,古村落與溪水交相輝映,讓人流連忘返。

  雖然這條旅游線路還未正式推出,但已有不少游客自發沿着溪流游玩。按照規劃,修繕一新的溪邊步道和過溪石橋,將串起梧桐鎮的多個傳統村落,打造精品旅游線路。

  永泰,現有國家級、省級傳統村落52個,數量居全省第一。然而,古村雖美,但大多散佈永泰各鎮。曾經村與村之間出現資源碎片化、旅游線路節點化等問題。

  同時,農村房屋流轉、建房用地、金融融資等政策機制存在障礙,影響了傳統村落保護利用效果。

  如何化零為整,串點成線,下好地方傳統村落保護利用一盤棋?

  根據財政部、住建部3月發布的2023年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示範工作方案要點,我國正探索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模式,以傳統村落為節點,連點串線成片,充分發揮片區內的特色資源,實現資源規模化、多樣化,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4月,住建部、財政部再印發通知,要求做好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

  “這是要在以往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的基礎上,優化模式,統籌財政資金,集中力量培育特色,將優勢傳統村落串點成線,推動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省住建廳有關負責人&&。

  模式變了,一個縣的傳統村落如何實現既各美其美,又美美與共?

  永泰縣副縣長劉漪&&,2022年,永泰縣全面啟動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創建工作以來,積極探索“永泰模式”,通過突出生態、文化、旅游三大特色,高標準編制相關規劃文本,形成以嵩口、同安、梧桐三個片區為核心,輻射帶動全縣保護利用工作格局。

  按照該思路,今年永泰將全面完成三個核心片區的改造提升項目。“我們創新開展‘專項債+貸款獎補’,實現專項資金撬動3倍~5倍社會資本的效果。”劉漪&&,永泰已謀劃實施項目55個,目前所有項目已全部啟動建設,以中央4500萬元獎補資金成功撬動資金1.7億元。

  以梧桐鎮為例,椿陽村—大樟溪—春光村文旅精品旅游線路,將椿陽村傳統村落資源與春光村大樟溪山水資源融合連片發展。目前,這條美麗鄉村旅游線路已被列入申報聯合國最佳旅游鄉村候選名單。

  “這個片區既有坂中街特色文化街區,又有農業遺産——茉莉花種植基地、莊寨等豐富資源。”梧桐鎮黨委書記張岩鋒告訴記者,“我們正結合歷史文化資源和空間,為茉莉花産業繁榮發展提供支撐,打造坂中街特色歷史商業街區、春倫驛站茉莉花體驗館等,形成産銷鏈條。同時,開展莊寨的活化利用及其周邊田園景觀節點的打造,引入房車營地等項目,打造年輕人自駕、露營新方式。”

  將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和旅游産業相結合。去年,永泰縣鄉村旅游總收入達56.8億元。

  不久前剛入選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的晉江,擁有中國傳統村落9個。如今的晉江,也形成了僑鄉文化、海洋文化、閩南文化三大傳統村落片區。

  “針對傳統村落地域文化特點,我們對傳統村落連片規劃保護利用實行高質量統籌,以文化特點為界線,劃定傳統村落特色區域,整合周邊資源、串線成片,編制集中連片方案。”晉江市住建局局長陳榮松&&,晉江市將以不同歷史人文特色為主線,形成3個融合保護利用與文化傳承的傳統村落集群,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保護利用模式。

  連城是客家祖地,擁有中國傳統村落16個、省級傳統村落18個,享有“中國客家民俗文化之鄉”美譽。在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中,連城也形成了四堡、新泉、培田、環冠豸山、環梅花山等5大傳統村落集聚片區。

  “在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工作中,連城將專項資金投入重點項目,並撬動社會資金參與,先後整合投入4.13億元,落地96個項目,形成了傳統村落有關的旅游項目。”連城縣委副書記程嘉音介紹,連城基於各傳統村落地域條件、資源稟賦、産業特色,分別按照旅游型、生態型、生活型村落,“文農旅”融合發展的模式,對其進行活化利用,實現富民和傳統村落再復興。

  十里不同風,&&不同俗。傳統村落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重要載體。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傳統村落,在鄉村振興的歷史進程中成為重要方向。

  “從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奪天工的農業景觀,從鄉土氣息的節慶活動到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從耕讀傳家、父慈子孝的祖傳家訓到鄰里守望、誠信重禮的鄉風民俗,這些承載着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都在傳統村落裏得以彰顯。”住建部村鎮建設司一級巡視員董紅梅&&,我國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古村新韻,成為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

  來自省住建廳的數據顯示,我省目前擁有1193個傳統村落,其中國家級552個,位居全國第六。我省已有永泰、連城、屏南、晉江4縣市入選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共獲得8.42億元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支持,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省住建廳有關負責人&&,將紮實開展主題教育,做好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打造“福建模式”,讓中華千年農耕文明彰顯新時代魅力和風采。(記者 游笑春 圖片均由受訪單位提供)

[責任編輯:連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