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人才齊聚科技創新論壇 探討“校友經濟”助推科技創新、賦能新質生産力發展新路徑
2024年8月16日,由天津市高校校友會科技經濟融合研究會、新華網、天津市浙江商會、天津天開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市先進技術成果轉化&&、河北工業大學等聯合主辦的高校科技創新論壇暨新華網教育論壇校友經濟分論壇在天津舉辦。論壇名譽主席,西安交通大學原校長王樹國;論壇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原副校長元英進,河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韓旭;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原校長周玉;國家知識産權局原黨組書記、局長田力普;科技部原黨組成員、秘書長、科技日報社原社長張景安;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程路等嘉賓以及來自多家高校、校友會聯盟、商協會、企業等的專家學者和來自河南省三門峽市、河北省唐山市和天津市各委、辦、局、區的嘉賓七百餘人結合校企融合、校友經濟等話題,共同探討利用“校友經濟”助推科技創新、賦能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新想法和新路徑。
- 周玉認為,“産學研用”必須緊密結合。近十年來,“産學研用”體系建設日趨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産學研技術創新體系日趨成熟,高校和企業不斷配合,産學研用協同聯盟不斷擴大,高校與行業間、高校與城市間不斷交流融合,探索出了滿足社會需求、政府支持、大學支持、創新驅動的“産學研用”一體化共同成長模式。
- “當今世界更需要具有全球視野、全球化思維,能夠整合全球資源,具備多學科交叉知識體系的高品質人才。”張景安&&,高校是培育創新和人才的前沿陣地,強化教學科研聯動,促進教學科研深度融合,促進創新實踐與企業需求融合,增強高校與企業共同創新的活力,營造開放的高校科研生態、和諧的學術氛圍以及活躍的校園文化,有助於培養更多高品質人才。
- 丁水汀&&,在新型勞動者即“三類人才”培養過程中,亟需建立與之適應的新型生産關係。應用型大學要基於“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和高校分類發展理念重構高校治理架構。從“學校-學院”的平面架構轉變為“學校-學院-研究院”的立體架構,根據教師的專長和崗位需求進行分類培養和評價,同時通過差異化的培養方案,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育資源和服務,實現教師分類發展和學生分類培養。
- 王成錄&&,數字人才生態建設需要多方合作,攜手推進,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形成引才、育才、留才的良性循環。目前,深開鴻已與北京理工大學共建信創學院,與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開創開源鴻蒙高等工程師學院,與哈工大、南科大等高校在師資互聘、人才培養、科研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活動策劃、教材共建和能力提升方面進行了諸多合作。
- 趙小明&&,隨着環境探測、認知決策、自動控制等技術的進展,我國在船舶航行、信息感知、態勢評估、航行決策與綜合控制等方面的智能化工作持續深入。“作為科技工作者,我們在船舶智能航行控制領域還需深耕細作、自立自強,為培育海洋領域新質生産力貢獻自身力量。”
- 鄭煒&&,要建立“城市·母校·校友會·校友”四位一體校友經濟模式,以校友會聯盟為主導,以校友會為紐帶來發揮校友經濟的作用。生活工作的城市是校友的第二故鄉,每個人都希望把第二故鄉建設得更美好;校友與“母校”同頻共情,有情感連接;校友會是母校在當地城市的代表機構,上通母校、下連校友、橫向連接政府和校友企業;以校友會和校友會聯盟為紐帶整合資源,能形成資源池、資源庫和資源矩陣,為經濟的繁榮發揮巨大作用。
- 吳敬元分享了天津市先進技術成果轉化&&在服務技術雙向轉化方面的實踐經驗:&&獨創“一流程、兩支撐、三培育”的“123”特色服務模式,即遴選出轉化應用前景良好、具備實際轉化條件的科技成果,發揮服務組織與專家人才優勢提供支撐作用,並緊緊圍繞“産業、技術、人才”三方面開展培育,不斷探索先進技術成果轉化的高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