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安泰MBA將持續探索實踐新的培養模式如果知道學生的訴求聚焦在什麼地方,MBA的項目就可以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培養方案。

謝小雲:商學院的核心挑戰是激活人的價值 當一些新的趨勢和新的技術出現的時候,商學院需要做一些調整,無論是思維還是手段。

何楨:要重點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育毫無疑問對MBA教育至關重要,案例老師是否對企業的運行現狀有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對話:商學院人才如何應對跨國管理的挑戰?

全球化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如何打造高素質的跨國管理人才來促進企業國際化經營制勝已成為商學院亟待思考的問題。

葉康濤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黨委副書記 我們發現純粹講管理並不能解決很多問題,可能還需要一些人文知識、經濟知識、政治知識、文化知識的補充來更好地應對國際化管理所面臨的挑戰。詳細>>

汪濤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 跨國管理人才培養要深植學校的優勢,思考如何調動資源、獲取資源、配置資源,進而把整個人才培養的活動變成一套整體戰略,是很多學校仍需要努力的地方。詳細>>

王廣斌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 國際化在整個環境中一定面臨太多的困難和挑戰是你想象不到的,沒有激情、沒有創新的意識走不下去。如果商學院的學生想致力於成為跨國公司的管理人才或者是領軍人物,開放、學習和激情三個要素是必備的。 詳細>>

侯麗敏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副院長 各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宏觀環境以及各國企業的文化、治理機制都存在着差異,如何培養跨國管理人才的跨文化溝通能力、領導能力、運營管理能力對商學院來説面臨着很多理論和實踐的挑戰,需要在砥礪前行中不斷探索答案。 詳細>>

對話:知識付費時代 商學院如何選擇?

“知識付費”是將知識技能通過互聯網,借助智能手機端變現。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産生了新變化,這些新途徑正影響着傳統教育行業,比如以傳統商學院為代表的管理教育,正面臨大量商業教育被搬到在線&&的挑戰。

張平淡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 在國內所有大學裏面商學院往往走在改革的前面,在新媒體出現知識付費的需求時,商學院做了很多探索,肯定會為中國,或者全球大學的改革和創新提供一些借鑒。 詳細>>

何欣 蘭州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 高校要利用好互聯網帶來的實現跨區域、跨時空的有效途徑;同時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養和教育,要讓老師們找到在新的實踐情景、理論引領下更為適應的有效的傳授知識的方式。 詳細>>

李國俊 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 商學院的老師首先要接受新的理念、新思維,並將之梳理成系統化的知識,精準傳授給學生;其次要學習應變。要有超前的預判,並按新理念去總結知識和經驗。 詳細>>

李梁梁 哈佛企業學習中國CEO 商學院在知識付費時代有一個很大的優勢是“值得信賴”,因為“我們所提供的知識和課程基於教授幾十年的積累。商學院能否創立一種機制,把專業人才引進來做專業的事情,配合教授,教授的課程和研究等原材料轉化成新的形式,這是商學院在戰略層面所要做的思考。 詳細>>

對話:新時代商學院國際化辦學如何邁出新步伐?

新時代,經濟全球化日益加速讓世界更加緊密地&&在一起,高等教育通過推進國際化辦學適應國際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新形勢。不少國內商學院都在調整自身定位和策略,以提高國際化水平,並積極尋求與海外商學院的&&並建立合作關係。

孫龍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MBA項目副主任 很多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發揮了影響力,越來越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被中國故事所吸引,這帶來了許多國外學生對我國教育産生大量新的需求。 詳細>>

張偉偉 法國里昂商學院EMBA項目主任 將我們的學生們培養成為“創客先鋒”(early marker),招收更敢於嘗試、具前瞻性的學生,通過創新的課程體系,為社會造就更多創客型的企業家。 詳細>>

陳亮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MBA中心主任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也在積極緊跟國家戰略,讓教育理念隨“一帶一路”走出去,學校與中東歐和東南亞都展開了合作。 詳細>>

施騫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MBA中心主任 師資是國際化辦學的重要一點,但只有師資的國際化還遠遠不夠,還需配合各種制度,達到制度的國際化,國際化辦學需要在制度上進行一步步的探索和創新。 詳細>>

Copyright © 2000 - 2017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