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教育系統奮力譜寫建設教育強國北京篇章 為教育強國建設持續貢獻北京智慧北京力量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一年來,首都教育系統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着力構建育人新載體,促進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探索具有首都特色的教育高質量發展路徑,為教育強國建設持續貢獻着北京智慧、北京力量。

北京高校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

通州運河畔的育人故事

  • 07-08

    2025

    北京學校郭鴻瑋:深耕思政育人 鑄牢信仰根基

    思政課是圍繞人做教育,應該有直達人心、引發共鳴之效。生動的故事遠勝長篇累牘的説教,這個學科理論性較強,但理論背後有太多感人故事,講好中國故事,把“天下事”講成“身邊事”,一直是郭鴻瑋的追求。

  • 07-10

    2025

    北京學校吳燕霞:在“小課堂”中播種“大情懷”

    大運河滋養着城市副中心這片土地,更連接遠方;它承載歷史,更啟迪未來。吳燕霞覺得,最好的思政課正當如大運河一般,運化萬物,既扎根生活的土壤,又通向精神的星空。

  • 07-10

    2025

    北京學校袁雪燕:小蝸牛的便利貼——用愛與耐心,等一樹花開

    午後暖陽斜照,指尖掠過書頁,袁雪燕想起了曾經讀過的一首小詩《牽着蝸牛去散步》,大概意思是:“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催它、唬它,蝸牛流着汗喘息爬行……直到松手那刻,我才聽見蟲鳴,看見滿天星斗——原來,是蝸牛牽着我看遍了世界。”

  • 07-08

    2025

    北京學校馬小年:從實驗室到講&——一名研究型教師的成長史

    在北大讀博士時,馬小年被外派至新加坡國立大學交流學習。在參與國際學術研討和實驗室工作時,她注意到,與外國學生相比,中國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這段經歷讓她開始思考“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麼”,進而萌生了投身教育工作的念頭。

“一校一品”大思政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