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來西亞彭亨州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以下簡稱“馬東鐵”)施工現場,馬東鐵首批副司機學員帕蒂班,按照《機車乘務員一次乘務作業標準》熟練完成機車發車作業流程。經過項目培訓中心和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柳鐵職院”)的系統培養,他已具備副司機崗位能力。“我們是先行者,項目的培訓及在中國的學習經歷,給了我們追夢的機會。”帕蒂班自豪地説。

副司機學員帕蒂班(左一)正在進行發車作業
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是中馬共建“一帶一路”旗艦項目,於2017年正式動工。馬東鐵的長期穩定運營亟需一批熟悉中國標準、掌握先進技術的本土運營維護人才。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與中國交建集團馬東鐵項目、馬來西亞彭亨大學等深度合作,將人才培養嵌入項目建設運營全周期,實現教育與産業的“同頻共振”。一條由中國職業教育賦能的人才培養“快車道”正在加速鋪就。
項目驅動 嵌入全周期
2023年12月,中國—馬來西亞鐵路現代工匠學院在馬東鐵軌道工程啟動儀式現場掛牌。2025年5月,在吉隆坡舉行的“中馬鐵路人才培養計劃”啟動儀式上,為首批67名學歷生頒發柳鐵職院的錄取通知書。共有208名馬來西亞留學生接受“2+1+0.3”訂單培養模式——兩年在馬來西亞學習、一年在柳鐵職院深造、三個月在馬東鐵項目現場實習,學生畢業即可直接入職馬東鐵項目。
在柳鐵職院,經驗豐富的教師團隊與先進的實訓設備形成“雙引擎”,學院將課堂搬進項目現場,把人才培養嵌入馬東鐵建設全周期,實現教育與産業“同頻共振”。在這裡,“訂單班”學歷留學生與培訓班學員,均按照校企雙方聯合製定的、契合項目工期的培養方案與崗位標準,接受定制化的學習與培訓。完成學業後,他們將沿着校企預設的職業路徑,有序進入項目現場實習並正式上崗。

馬東鐵機車副司機培訓班全體學員合影
在柳鐵職院的機車駕駛虛擬倣真實訓室裏,留學生哈基米正專注地在模擬駕駛設備前操作。他由衷感慨:“複雜的技術變得直觀易懂,讓我一步步靠近自己的鐵道夢。”曾參加柳鐵職院舉辦的馬東鐵項目施工期機車副司機培訓班的伊克馬爾,如今已熟練掌握機車操作技能,順利入職馬東鐵項目,負責施工期機車作業。待項目貫通運營後,他還有望成為馬東鐵首批標軌副司機,實現從學員到技術骨幹的跨越。
為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與國際化教學能力,中國—馬來西亞鐵路現代工匠學院已開展5次專題培訓,內容涵蓋鐵路新技術、跨文化交流等領域,精準對接項目全周期需求,成功打造了一支能勝任各崗位教學與培訓的國際化教師隊伍。
創新“造血模式”構建良性循環
柳鐵職院整合校企優質資源,形成“一院多基地”辦學格局,創新“造血式”辦學模式,通過辦學收益反哺與技術服務輸出構建良性循環,打破傳統國際合作單向投入格局。基於馬東鐵項目,依託彭亨大學、吉隆坡大學、彭亨技能中心的辦學資源,共建鐵路接發列車實訓基地、鐵路信號虛擬倣真實訓基地、鐵路軌道線路培訓基地。

位於吉隆坡大學的中國—馬來西亞鐵路現代工匠學院高鐵信號綜合實訓基地
迄今,柳鐵職院已開發《動車組概論》等中英雙語教材7本、中泰及中英雙語課程7門、培訓包2個,部分獲自治區級面向東盟國際化教學資源認定。相關教學資源在東盟國家推廣應用人數累計4914人。開展東盟相關課題研究5項,為馬東鐵等項目提供設備選型、運維方案制度的決策諮詢服務,協助企業節約採購經費近1000萬元。
標準獲得認證 培訓得到認可
柳鐵職院依託馬東鐵項目開展技術創新,開發符合馬來西亞鐵路運維需求的作業指導書和鐵路員工培訓標準。學院制定《鐵道機車運用與維護》等專業教學標準9個、職業標準2項,開發《馬東鐵內燃機車副司機崗前培訓標準》,聯合編制鐵路運營與維護作業指導書、規程等共30份,實現中國鐵路職教標準的系統化推廣與共享。
柳鐵職院教師吳嘉奕深有感觸:“當我用中英雙語結合軌道信號模型講解系統原理時,看到學生眼中從好奇逐漸綻放出求知的亮光,那一刻我深深體會到,自己正為他們推開專業知識的第一扇窗。”
2024年以來,學院先後舉辦中馬建交50周年鐵路系列技能培訓班、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副司機培訓班和鐵路師資培訓班、中國—馬來西亞高鐵與新能源汽車文化研學營等項目,培養馬東鐵首批標軌副司機37人,共建技能等級證書2類,獲得中國交建集團馬東鐵項目總經理部認可,目前已有128人獲得證書並上崗。

馬東鐵機車副司機培訓班學員在學習《機車油路檢查機部件認知》課程
依託中國—馬來西亞鐵路現代工匠學院,馬東鐵項目遠期將為馬來西亞及周邊國家提供就業崗位超過1.8萬個;優化運維流程,帶動企業轉型升級,每年可為企業節省運營成本數百萬元。
輻射周邊 打造國際範式
在馬來西亞彭亨基金會大學(UCYP)鐵路學院成立儀式上,馬來西亞職業教育委員會主席扎希德多次&&“馬來西亞必須向中國學習技能”,並對柳鐵職院為馬來西亞鐵路人才培養所做的貢獻&&高度讚賞和誠摯感謝。該模式不僅計劃為馬東鐵項目培養近2000名本土員工,破解項目長期運維的人才難題,更成為中馬建交50周年、深化雙邊友誼與經貿合作的重要橋梁。這一成功模式已展現強大輻射力,越南國家鐵路總公司選派106名技術骨幹赴柳鐵職院學習;同時,該合作模式正逐步向中亞地區拓展。
面對未來合作藍圖,柳鐵職院黨委書記王漢強&&:“我們將進一步抓牢‘教隨産出、校企同行’的關鍵樞紐,通過國際國內聯動建設,實現鐵路工匠學院共建共享成效最大化。”目前,柳鐵職院正全面實施國際化辦學“三個五”工程,深入推進以鐵路專業為主體,逐步向城軌交通、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人工智能等領域拓展;聚焦馬來西亞、老撾、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在標準與證書互認、企業與基地共建、教師與學生互訪、課程與資源共享、模式與經驗推廣等方面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積極服務重大産業“走出去”,為廣西打造面向東盟職業教育開放合作創新高地助力。
柳鐵職院國際化辦學模式讓中國職教名片在“一帶一路”舞&上熠熠生輝。這條跨越山海的合作之路,正為兩國人民創造更多發展機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持久的職教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