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鄭州9月24日電 作為我國技能人才領域的頂級盛會,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於今年9月19日至23日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辦。為深度挖掘大賽價值、傳遞技能人才成長正能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攜手新華網重磅推出系列高端訪談節目《豫見國賽話技能》。第三期節目主題為“技能助力就業增收”主題,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丁同民在訪談中,圍繞技能人才體系建設、競賽引領作用、青年技能人才培養等核心議題分享河南實踐。

“這場大賽不僅是技能競技的舞&,更是河南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成果的集中展示。”丁同民&&。這場我國規格最高的國家級職業技能賽事,為鄭州航空港區中原國際會展中心迎來了全國35個代表團的3420名選手,河南作為東道主,正以全新的姿態全面展現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中原實踐”。
他&&,“近年來,在三屆國賽組委會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下,我們以高質量籌辦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為引領,堅持‘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評、以賽促建’的理念,打造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河南賽事體系。”據介紹,河南連續三年舉辦河南省職業技能大賽,全省每年開展職業(工種)競賽超100個、賽事活動超1000場,推動10000名以上選手獲得相應證書。所有省轄市都組織了市級綜合性職業技能競賽,並向縣區延伸,積累了豐富的辦賽經驗。近年來,河南在世賽中獲4金1銀3銅、化學實驗室技術項目連續兩年蟬聯世賽金牌,國賽前兩屆總成績位居全國前列。
為確保技能競賽活動可持續發展,河南健全了有力的競賽保障體系。“河南自2023年成為國賽承辦地以來,新建了5個世賽中國集訓基地、120個省級集訓基地、70個省級世賽重點賽項提升項目基地、20個省級技能競賽公共實訓基地。”同時建立了省、市、集訓單位三級競賽工作領導機構,重點培養裁判、教練、場地經理、競賽主任等骨幹力量,以及培育技術優、實力強、前景好的賽項保障單位。
目前,河南戶籍人口全國第一,常住人口9785萬人,勞動適齡人口5696萬,技能人才的總量達到了1969.7萬,高技能人才的數量是691.18萬。丁同民介紹,“現在的先進製造業,不缺普通勞動者,這些崗位可用機器來代替。而機器代替不了技術技能崗位。現在企業迫切需要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來進行工藝創新和技術革新。”因此,技能人才在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新興産業的重點培育乃至未來産業的前瞻布局當中都起到關鍵作用。
為加快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步伐,河南省在與人社部連續簽訂四輪部省共建河南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備忘錄的基礎上,連續三年把“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取證”作為省重點民生實事之首。“我們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評價、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強化激勵、加強監管,從而推動技能培訓評價與社會需求精準對接、與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同頻共振。”丁同民補充道。
據介紹,近年來,河南聚焦“7+28+N”重點産業鏈群建設需求,靶向布局技能人才培訓評價,實施差異化培訓評價補貼政策。丁同民舉例説:“在數字經濟領域,我們與華為、阿里等企業合作培養‘持證數字技能人才’5.8萬人,輸送到省內300多家數字經濟企業。”同時,打造“河南護工”等十大省級品牌,打造“洛陽漢服粧造師”“淅川汽車減震器製造工”等區域級品牌,這些品牌已成為助力地方招商引資、促進勞動者高質量就業的“金字招牌”。
為健全激勵機制,河南大力推行“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每年開展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評聘,鼓勵企業打破學歷、資歷、年齡等限制。丁同民&&:“我們推動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與專技職稱銜接對應,大力破除技能人才發展的瓶頸制約。”
訪談中,丁同民還分享了河南化工技師學院姜雨荷技能成才的故事。據介紹,姜雨荷2017年初中畢業後曾南下務工多年,後進入河南化工技師學院學習並立志參加全國技能大賽。在學校支持下,經過姜雨荷個人努力和專業老師指導,她獲得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化學實驗室技術項目金牌。獲得世賽金牌之後,學校給姜雨荷解決了事業編制,她還在21歲就評上了正高級職稱。
丁同民認為,技能人才培訓評價的主體是企業,是廣大的市場主體。近年來,河南始終堅持發揮市場主體的自主評價作用,目前正在借鑒並推廣“企業認定、政府認賬”的模式,引導鼓勵市場主體成為技能人才培訓、評價的重要力量。
“目前,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主要是缺乏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丁同民&&,企業可以和技工院校合作開展項目培訓和訂單式培訓,一些龍頭企業可以按照“産教評”相結合的模式開展技能人才培養,助力更多技能人才的路可以走得更寬更遠。
河南現有97所技工院校,包括普通技工學校、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三類。丁同民介紹:“普通技工學校主要培養中級工,高級技工學校主要培養高級工、中級工,技師學院主要培養預備技師和高級工。”之前,這些學校的招生對象大多是初中畢業生,這些年逐步轉向高中生乃至專科生,還有一些本科生畢業之後又到技師院校參加技工教育的情況。
發揮技工院校在技工教育中的主力軍作用,河南推動技工院校深化與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的合作。丁同民説:“我們共建産業學院、實訓基地和研發中心,推廣‘訂單班’‘企業新型學徒制’等培訓模式,將企業技術標準融入教學全過程。”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河南與比亞迪、奇瑞、宇通等龍頭企業共建産業學院,“訂單式”“定向式”培訓電池裝配、智能駕駛等領域技能人才。
“我們加速企業和技工院校的緊密結合,通過建設廠中校、校中廠,打造‘産教評’技能生態鏈。”丁同民&&,通過工學一體化、産教融合的大力實施,盡最大程度實現技工院校的學生“一入學就入職、一畢業就就業”,切實把企業的生産流程、工藝規則變為學校的課程和教材。
如今,河南技工教育展現出強大的吸引力。丁同民欣喜地説:“家長、孩子跑到技工院校要上學的情況越來越多。”在青年技能人才培養方面,河南將開展青年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專項行動。丁同民&&:“我們實施‘金藍領’青年技工提升、‘百校千企’合作和競賽引領青年成才計劃,對青年高技能人才在特級、首席技師評聘中給予傾斜。”河南特別聚焦35歲以下的青年技能人才,採取超常規的舉措,縮短青年技能人才成長周期,助力技能青年快速成長成才。
“我們還將通過政策支持、宣傳引導、薪酬激勵、榮譽賦能等措施,讓廣大青年技能人才認識到:成才道路不止一條、技能人生同樣出彩,從而帶動更多青年人走技能就業、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丁同民&&,實踐會再次證明,技能照亮前程,照亮的不僅是青年人技能就業和成長成才的前程,也會照亮技能強企和企業增效的前程,也必然會照亮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前程,乃至通過技能出海、技能共享會進一步照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前程。
正如這場在鄭州舉辦的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所展現的那樣,河南正以開放的胸襟、創新的舉措、堅實的步伐,在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創新,為推進技能中國建設貢獻更多的河南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