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見國賽話技能丨王穎:以“五維轉化”推動賽事資源賦能職業教育改革與産業升級-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9/20 09:38:29
來源:新華網

豫見國賽話技能丨王穎:以“五維轉化”推動賽事資源賦能職業教育改革與産業升級

字體:

新華網北京9月20日電 作為我國技能人才領域的頂級盛會,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將於今年9月19日至23日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辦。大賽不僅是展示全國技能精英風采的頂級平台,更是推動技能強國建設、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關鍵抓手。為深度挖掘大賽價值、傳遞技能人才成長正能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攜手新華網重磅推出系列高端訪談節目《豫見國賽話技能》。首期節目聚焦“搭建技能人才成長‘新賽道’”主題,邀請賽事組織者、行業專家、院校負責人等重磅嘉賓,圍繞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創新、職業發展路徑拓寬、産教融合深度推進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度對話。

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副主任王穎在訪談中&&,“舉辦技能大賽,不只是三天的關注和掌聲,而是要為三年、十年、三十年後的産業發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大賽所形成的技術積累、人才資源、合作網絡等成果,都要轉化為推動職業技能人才培養和職業教育改革的新增長點。”

王穎詳細闡述了技能等級評價與競賽之間的本質區別:“技能等級評價是一種常模考試,達到國家職業標準要求的技能水平即可獲得相應等級,是檢驗技能水平是否達標;而競賽則突破了傳統評價模式,在標準之上加入高難度賽題、極限工況、突發故障等‘超綱’考核,以‘實戰’形式,把技能人員最具潛力、最能應變、最具創新意識的那1%精準識別出來。”這種從“達標線”到“極高線”的延伸,使得技能競賽成為最具活力、最能體現“工匠精神”的特殊評價方式。

全國技能大賽也可以説成是造就技能人才的“加速器”,王穎進一步&&,它讓技能人才的成長看得見、算得清、追得上。“比如有的賽項要求工件加工精度標準達到0.02毫米,這種高精度要求促使選手不斷精進技藝。”她強調,大賽背後的財政投入、賽項開發、設備更新、師資集訓等政策支持,全部聚焦於“讓年輕人的手更快、心更穩、視野更寬”。獎勵政策與獲獎選手的戶口、學歷、職稱、薪酬、榮譽的直接對應,更是向全社會宣示了技能成才的道路已經鋪就:“國賽金牌直評高級技師,世界大賽冠軍授予‘全國技術能手’,住房、落戶、津貼、科研經費打包兌現,這些政策‘真金白銀’,制度‘貨真價實’,目的只有一個:讓技能勞動者從‘幕後英雄’轉為‘國家棟樑’。”

大賽超越了普通賽事的範疇,具有系統性和生態性的綜合影響。王穎&&,“舉辦大賽目的就是提升關注度和增強影響力,吸引全社會認識技能、尊重技能、學習技能。”大賽通過媒體傳播、選手故事、冠軍訪談等形式,將隱身在車間、工地、後&的技能搬到聚光燈下,讓“一技之長”成為可被公眾凝視、討論、模仿的“社會景觀”,讓“技術能手”成為“青年榜樣”,讓“拿到技能大賽金牌”成為熱搜”,從而改變對技能的刻板印象。她補充道,“大賽與技能等級、人才落戶、國企招聘直接挂鉤,形成‘賽場—職場—上升通道’的閉環,讓更多的人看到這個確定性的人生軌跡,這也是讓技能成才的社會氛圍持續升溫的燃料。”

大賽同時也是一次系統性動員,王穎&&,它有效打通人社部、省級政府、央企國企、龍頭企業、行業協會、技工院校等各方資源,形成了“全國技能戰線”的協同大考。同時,大賽還全面盤點和展示了各地的“技能家底”,“各省高技能人才儲備、實訓基礎等等與技能人才工作相關的情況都會通過大賽這一‘壓力測試’得到逐一檢驗。”她説。

在談到大賽的生態級整合時,王穎強調,大賽把“競技場”升級為“産業鏈”。“賽場內,選手比拼的是精度和響應速度;賽場外,大賽將設備供應商、技術標準制定者、用人企業、培訓機構、媒體平台等全部拉進同一時空,形成‘即插即用’的技能生態。”她舉例説,競賽設施設備與企業同步、真實生産任務難題成為賽題、選手出場就被“預訂”、技工院校借機與行業龍頭簽訂“訂單班”等,都實現了“賽教融合”的一次性到位,使大賽成為技術資源的集合地。

對於如何系統推動賽事資源向教育資源和産業標準轉化,王穎提出了五個維度的競賽成果轉化工作。一是要做好行業趨勢解析,掌握該競賽項目所對應的行業前沿動態、技術發展趨勢及未來崗位需求;二是要做好三個標準比對分析,結合競賽模塊,比對分析競賽職業標準、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工學一體化課程標準對相同典型工作任務的技能要求;三是要做好培訓模式分析,系統研究每個賽項的訓練策略、方法及過程控制;四是要做好場地設備分析,指導院校教室、實訓基地等場地設備建設;五是要做好選手能力分析,指導院校學生在日常學習及實習實踐中的綜合職業素養培養。“通過這五個維度的工作,我們可以讓競賽標準、訓練體系、技術資源等惠及日常教學,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評’、‘以賽促建’。”王穎總結道。

【糾錯】 【責任編輯:岳祥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