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0日電 作為我國技能人才領域的頂級盛會,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將於今年9月19日至23日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辦。大賽不僅是展示全國技能精英風采的頂級平台,更是推動技能強國建設、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關鍵抓手。為深度挖掘大賽價值、傳遞技能人才成長正能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攜手新華網重磅推出系列高端訪談節目《豫見國賽話技能》。首期節目聚焦“搭建技能人才成長‘新賽道’”主題,邀請賽事組織者、行業專家、院校負責人等重磅嘉賓,圍繞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創新、職業發展路徑拓寬、産教融合深度推進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度對話。

“全國技能大賽,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技能大賽,是我國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廣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大賽,自2020年起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定期舉辦。”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翟濤在訪談中介紹,“舉辦全國技能大賽,根本目的是推動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促進就業,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讓‘技能照亮前程’成為社會共識,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在此基礎上,翟濤進一步介紹了歷屆全國技能大賽的舉辦情況。第一屆與第二屆大賽分別在廣州、天津成功舉辦,第三屆大賽將在鄭州舉辦,以“技能照亮前程”為主題,設置比賽項目106個,吸引3400多名選手參賽,“全國技能大賽現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職業技能賽事。”
據介紹,全國技能大賽已成為我國綜合性職業技能競賽品牌,不僅是人社系統一項標誌性活動,更是推進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翟濤&&,“全國技能大賽借鑒世界技能大賽集中開放辦賽、賽展演會集成、對接前沿標準、綠色環保安全等辦賽理念和辦賽模式。既通過集中辦賽打破地域與行業壁壘,讓各地選手、技術成果與産業需求高效匯聚;也依託賽展演會一體化布局,將技能競賽與産業展示、技術推廣、就業對接深度融合,讓賽事成為技能成果轉化的‘橋梁’與技能人才供需對接的‘平台’;同時以世界前沿標準為標杆,推動國內技能人才培養體系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更通過綠色辦賽規範,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為賽事高質量舉辦築牢基礎,最終助力我國技能競賽體系不斷完善,為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注入更強動能。”
大賽賽項設置分為世賽選拔項目和國賽精選項目兩大類,前者承擔世界技能大賽選拔任務,賽項為世界技能組織確定的世賽項目,後者則緊密對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主要為與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相適應、與人民生活緊密銜接且從業人數多、通用性強的職業(工種)。“兩類賽項都會動態調整,使競賽項目能夠保持高度的産業關聯性、技術先進性和對勞動力市場的敏感性。”翟濤説。
在配套活動方面,翟濤介紹,大賽期間會同期舉辦技能展示、絕技展演、論壇交流、技能培訓體驗等活動,打造“技能嘉年華”,讓社會各界近距離感受技能之美、技能之妙,改變對傳統技能崗位的刻板印象。同時,他指出,競賽並非為賽而賽,而是要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評、以賽促建,將大賽的先進理念、比賽標準、評價體系等轉化為技能人才培養和技工院校教學的實際成果。“把賽中的一些好的方式轉化到育人實踐中,使我們能夠更好地引導技工院校等職業教育培訓機構提升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求。”翟濤補充道。
談及獎勵政策,翟濤&&,獲獎選手可享受晉陞職業技能等級、授予全國技術能手、進入國家集訓隊等實實在在的獎勵,很多地方還提供獎金等物質激勵。“這些政策疊加,使技能人才在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待遇、社會上有地位,越來越受到社會尊重。”
當被問及國家在拓寬技能人才發展通道、深化産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政策布局時,翟濤介紹,近年來,各級人社部門全面實施“技能中國行動”,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推動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不斷邁上新&階。“截至當前,全國技能勞動者總量已超過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翟濤説。
他進一步闡述了政策體系、培訓質效、成長通道、技能競賽和社會氛圍五個方面的優化措施。包括&&加強高技能人才和産業工人隊伍建設等重大政策,實施“技能中國行動”,編制實施職業技能培訓、技工教育五年規劃,完善職業技能等級、“新八級工”、技能人才薪酬分配、高技能人才表彰獎勵等政策,推行“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的項目化培訓模式,拓寬技能人才成長主通道和側通道,以及通過全國技能大賽和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帶動各級各類技能競賽蓬勃開展等。“這些舉措共同營造了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翟濤總結道。
面對新産業、新業態帶來的技能需求變化,翟濤&&,全國技能大賽始終堅持以産業需求為導向和服務發展目標,通過持續優化競賽項目設置、創新競賽組織形式、深化競賽成果轉化,推動技能人才培養與産業發展同頻共振。“本屆全國技能大賽新增加了新業態、新職業與新技術類項目比重,智能製造、高端裝備等賽項佔比超過50%。”他説。同時,大賽首次將鄉村振興賽項納入國賽範疇,彰顯了緊跟技術前沿發展和落實國家決策部署的鮮明導向。
針對引導地方和院校緊跟大賽方向、協同優化人才培養供給側的問題,翟濤認為,全國技能大賽的賽項設置絕非簡單的競技內容安排,而是緊密錨定國家戰略需求與産業發展前沿——從先進製造業的儀器儀表製造、鴻蒙應用開發,到現代服務業的農産品食品檢驗、養老護理,再到戰略性新興産業的人工智能工程技術、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每一項賽項的確定都經過對産業鏈崗位需求的調研,能夠直接引導地方政府將技能人才培養納入區域産業發展規劃,推動有關行業協會、龍頭企業主動參與人才培養標準制定,形成“産業需求—賽項引領— 人才培養”的聯動。
“不僅如此,大賽更是技能人才評價體系中一種極具特色的特殊方式。”翟濤強調,全國技能大賽通過真實場景下的實操競技,能夠更全面、更立體地檢驗人才的技術熟練度、問題解決能力與創新思維。正是這種模式,讓一大批在生産一線、實訓課堂中默默深耕的優秀技能人才得以快速成長、脫穎而出,他們中既有“95後”技師,也有深耕行業數十年的技術骨幹,在大賽的舞&上憑藉過硬本領打破“天花板”,獲得社會認可與職業尊嚴。
翟濤&&,“這些優秀技能人才帶來的,遠不止個人成長的價值。”他進一步指出,這些從大賽中走出的技能精英,既是行業技術革新的“排頭兵”,更是引領社會風尚的“榜樣標杆”。
“這些優秀技能人才的榜樣作用,將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為實施製造強國、技能中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他説。


